搜索
秋浦河的头像

秋浦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03
分享

长冲水库

铜陵与青阳之间横亘着连绵的山岭。这道山岭,东南西北走向,由天坪山与五峰山连袂而成。天坪山之北是铜陵,山南是青阳。天坪山西麓与五峰山东麓靠拢处,是一个不相连的豁口。那个豁口,不过七八十米宽,豁口内是一个弯曲向东的山沟,当地人称这个山沟叫“十里长冲”。

变电站乡政府那儿延伸过来的水泥路铺到山冲下,上坡的道路变成了石渣路,并且分岔了。往东一座水泥桥跨在山涧上,汽车、拖拉机可以过桥,向东顺着林间碎石路爬到两公里外天坪山高处的林场;还有一条顺着山涧的上坡路,可以上到水库之坝顶,然后下坝顶沿着水库西侧进入十里长冲。

走近水库大坝底部,水是从西边底部的涵洞中流出,而不是从东侧泄洪的溢流槽流出的。堤坝北坡有一条水泥砌成的阶梯,从堤底一直砌到堤顶,有五六十米长。

十月里的一天下午,我不想进入山冲,只想到水库坝顶看看。于是顺着水库北坡的阶梯一步步上行。水库北坡分三个台次,三个台次分别是60阶,64阶,32阶的水泥砌成的阶蹬,总共踏过156阶,就登上了水库坝顶。踏上水库坝顶已是下午四点半。水库内水面蓝滢滢的。下坠的红阳已被五峰山峦遮挡,坝堤上已无阳光,东山坡上也只映着一道斜斜的阳光。大堤上南望,半个月亮已悬在山冲上方的蓝天上。

堤坝顶向山冲内望去,堤内蓝滢滢库水浅浅,库水之上斜斜的岸边,裸露着六米左右长的碎石(堤内坡的护石)。七月里我来时,堤内坡的护石仅露出三米的样子,也就是说,水位比七月,已落下三米左右。雨季已过,山北田野即将要进入少雨缺水的干旱季节,去年这时山北舒山,东山,双龙几个村子土地旱情就很严重,有几天,这几个村庄老百姓的生活用水都靠市区消防车来送水!又要进入干旱少雨的秋冬了,为什么要把库水放掉?我颇为不解。

我在水泥阶梯顶端旁的草丛坐下,放眼北望,下方田畴丘陵一片秋色,大块小块的晚稻田,已趋向成熟,渐显金黄。秋风吹到脸面上,凉凉的。

我在坝顶南北向交替眺望时,一个担着两捆柴的农夫,缓步从水库内西侧道路过来。行到闸房,农夫将肩上的两捆柴靠到房墙,坐到地上休息。我问他,水库秋后为何要放水?这个疲倦的汉子告诉我:水库如今是承包到人了,明年是不是还归这个人承包,承包人也不知道,于是先把库水放光,把库里的鱼捞上来,卖了换成钱再说。

我明白了——原来是“竭泽而渔”!水库承包人,只讲个人的短期收益,不管其它的。我递根香烟给这汉子,他点着手中的香烟后,慢慢将水库的历史讲给我听。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天坪山北的董店乡与五峰山南的西垄乡,合并成“东风人民公社”。为了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59年10月,东风公社决定因地制宜,在天坪五峰两山之间窄窄的断开处筑一道堤,把春夏雨季山水都拦在山冲内,十里长冲就变成了蓄水量可观的山间水库。夏季天不落雨,长冲水库放水,可以灌溉董店周围数十个生产队的农田。

1959年10月下旬的一天,各生产大队派来的数百名“向阳花”——男女社员那时被称为“向阳花”,肩扛锄头或畚箕,从三面赶到长冲口,东风公社第一任社长王克义,双手扬起锄头在天坪山西端的山坡上挖了三锄头后,数百名男女社员,挖土的挖土,挑土的挑土,争先恐后挖山筑堤。三个月后的腊月底,两山之间缺口处,就形成了一条拦水的土堤,长冲水库初显雏形。之后十年,董店周围数十个生产队伏旱时确实尝到了长冲水库的甜头。

1968年底董店公社(始名为东风公社,后归属大通公社,之后又改名为董店公社),为加大长冲水库的库容,决定从两方面施工。一是将水库底部向内下挖,一是加高堤坝。公社命令各大队的“四类分子”自带工具自带午饭到长冲来修水库。为了提高效率,还要求公社境内的池州专区第一大企业大通煤矿支助——借用三百米铁轨以及枕木,矿用“歪歪车”等物资,帮助在山口东侧铺一条简易小铁道,供山脚下面挖掘的泥土,用“歪歪车”运到山口筑堤。

当时大通煤矿革委会主任是王德锦。而王德锦文革前任铜陵县长。老部属求援,于公于私都义不容辞。再说当时国家正大力开发江南煤田,大通煤矿各类物资比较充足,挤出几百米铁轨来也不是啥难事。公社领导一开口,自然是一句话的事,而且用矿上的汽车分批送到山冲工地上。

如今山冲东侧二百米外那口十来亩面积的荷花塘,就是当年铺设的小铁道之起点与取土处。下挖的泥土多了,该处下凹,春夏积水就形成了一口池塘。

不能不说的是,修长冲水库,董店乡十八个大队的“四类分子”可没少遭罪!1969年前后那几年冬天,自带工具自带干粮,天一亮就得赶到长冲工地。雨雪风霜中,成天是泥里来水里去,寒冬腊月,水库底部的下掘施工,都由四类分子承担。这些四类分子又没有胶鞋胶靴,脚上都是自家做的布鞋,有的还是打着赤脚在冰喳子中劳作。天黑,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寒风中往家赶。

经过连续几年的施工,山口处的大堤逐年增高,到1973年,大堤内的长冲水库,已成为全县库容量数一数二的大水库。

冲口两侧山麓,竹树森蔚,春夏之际,溪光山色,明媚照人。向北望,董店四周,村舍散布,田畴阡陌。长冲口南望,可看见一堵近在咫尺的大山,大山海拔507米,是铜陵境内的第三高峰——大尖山。进入长冲,顺弯曲盘旋的山林小道,攀越□□山,抵山南麓的钉耙岭,下去,顺茗山山沟南去,可到青阳丁桥镇。所以翻越大尖山的这条山道,就被称之为“九曲弯”。

千百年来,铜陵南部只有三个山林小道,可通青阳。“九曲弯”,是最西边的一条,翻过“九曲弯”,那边就是西垄西峰大队,西峰下面就是青阳县茗山村。茗山里的军事单位早已撤走,只剩下空落落的山洞与房舍。从茗山一条山沟公路,出去就到丁桥木镇了。

太阳西沉,我缓步下坝,口成一绝:“长冲何逍遥,林深气消爽,天坪径东斜,绿水时常满。日照西五峰,霭霭烟云暖。”

注:天坪山北去青阳的山道仅三条。东路,是从朱村朗坑越瓜岭,去青阳。西路,就是进入长冲,从冲内大尖山的山间小路,弯弯曲曲,到钉耙岭下到茗山山沟。1969年,青阳与铜陵,两个县各出一个民兵营,到茗山中帮助军事单位开山洞修设施。铜陵南部董店,朱村,新建,西湖等乡,都有民兵连去茗山施工。新建,西湖等乡的民兵,大都是走长冲上九曲弯,去茗山。走九曲弯,要比走牌坊头,走西垄,到丁桥再进茗山,要省时省路,起码要少走五六十里路得。中间到青阳的那条路,虽说比西路,路程更短,但要翻越天坪山主峰“一顶尖子”,路线虽短,但路险。只有在天坪山两侧居民的带领下,才好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