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浦河的头像

秋浦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1/06
分享

赵朴初之墨迹,令我肃然起敬

天地间,有丑恶的东西,美好的事物也随处可见。赵朴初先生的墨迹,就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感,甚至有某种感召力。赵朴初先生1990年9月挥毫给安徽大学书写的“难学能学,难姓能行”这几个字,就让我一直欢喜。

这帧墨迹,是1999年我从安徽日报上剪下来的。有天早晨,我翻阅前几天的报纸,无意中看到浓淡疏朗的字迹,既感到这几字言简意赅,又觉得神形飘逸,我万分喜欢,当即剪了下来,贴到一本书的扉页上,并随手记下了当时的感触。

我崇敬赵朴老,原因有三。最早1966年前,读了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散曲《某公三哭》,我将此妙曲,仔细抄写在日记上。

那是1965年初,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将要访华,毛润之先生说:“柯西金来了,就把这组散曲公开发表,作为给他的见面礼。”公开发表前,毛润之先生将原来的标题《尼哭尼》、《尼又哭尼》、《尼自哭》,分别改为《哭西尼》、《哭东尼》、《哭自己》,又写了“某公三哭”四个大字作为总标题,让《人民日报》发表。2月1日,这3首曲子见诸《人民日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早晚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节目中接连几天播出了这组散曲。一下子,这3首曲子震动了文坛,轰动了全国。赵朴初的名字一时风靡海内外。

其次,赵朴老的墨迹,对我似乎有一种感召力。上世纪80年代在合肥包河南边上学时,有个星期天与方慎行、程格平等同学从“逍遥津”公园游玩后出来,南面一座禅寺门楣上高悬的“明教寺”三个字,象有股电流往我心中射一样。

我走到门楣下仔细寻究,这三个字的书写者原来是赵朴初先生。之后,不管在何处,只要一看到赵先生秀逸的字迹,我都能一眼认出来,也都令我随即肃然起敬。

上世纪90年代中,赵朴初先生又为江东小城的长江大桥挥毫题写了“皖江第一桥”。让南来北往的过江客,都能领略到先生书法之美妙。

朴老的书法,笔圆而雅韵,心骨坚健,清腴俊秀,沉雄静穆。书法界的行家说:赵朴老的书法源于苏东坡。我觉得,朴老一生修持,言行举止不仅了悟禅意,而且融入了自性。书法洒脱又不脱禅味。

安徽日报刊载的这帧墨宝,是先生给安徽大学题写的校训之照片。在我从安徽日报剪下此墨宝的那天早晨,我记下了对赵朴老墨宝的几次感觉。

再次,就是因为赵朴初先生的身世。十年前,才了解到他的母亲死得很惨。他虽说很悲痛,但并没有在心中形成疙瘩。他及时将悲伤化解了。赵朴初先生似乎看得很淡。我钦佩他能克制住自己的情感,平静地面对大千世界。赵朴老先生的一生,真是“难行能行”的典范。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会见柬埔寨佛教代表团前,他和陪同的赵朴初先生讨论了《金刚经》与《坛经》中“奇怪的语言”。毛主席说:赵朴初是佛。

赵朴初先生究竟是不是佛,我不知道。但我从心底景仰江淮大地上这位贤良与大手笔。赵朴初先生的诗文大都是上乘之作,其书法,尤其行书,韵致迷人。

赵朴初先生1907年出生于皖西太湖, 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按农历算,赵先生的生日与宋代大儒朱熹同为九月月圆那一天。

       生前,赵朴初先生的养生之道,据说有三:一是蔬食,二是按摩,三是“梦想”。正如养生学专家所说:“这三条养生内容很实在,很全面。按摩是运动,蔬食是营养,梦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撑。”这三条中,精神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没有“梦想”,精神就振作不起来,就谈不上健康长寿了。

不揣浅陋,在下我的生日,也是九月月圆这一天。难道因为这个原因,让我见到赵先生的字迹,心中就有感应的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