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去世前那首短诗
公元1101年夏,遇赦后的苏东坡从海南澹州北返,到了鄱阳湖之湖口,乘舟进入长江。漂到镇江,苏轼在金山寺墙壁上自己画像旁,挥毫题写了一首短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历经岭南惠州、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一生后,一生豪气如虹的苏轼,终于认识到生命的卑微无奈。
人生在世,的确如一叶扁舟,浮沉在横无际涯的海面。这个海面,风平浪静时有,狂风暴雨时有,惊滔骇浪时也有。可怜的一叶扁舟,一会儿被巨浪顶起,一会儿又随之骤落。迭宕起伏中,不受惊扰,是不可能的。在被卷入黑暗的海底之前,一叶扁舟时沉时浮,是常态。
人之生存空间,看起来广阔。喜爱,是生存在广阔的海面上;厌恶,也是生存在广阔的海面上。芸芸众生,又如一滴滴海水,汇成了茫茫人海。世人,对你来说,是大海;你,对世人来说,也是大海。数不胜数的世人,就是你的空间。但实际上,你只能生存在小舟上,不生存在舟上,海水早就把你吞噬。
小舟上空间有限。人,生存的时间更有限。纵向拉长人生,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横向加宽的。慧者有别于众生之处,就是不将时间看成一条线——将时间不看成是单维线。慧级越高者,其时间的维度越多。
由于慧者不把自己在世的时间看成单维单向。所以其生存空间也迥然不同于凡夫俗子。大慧者,其身其形看似也如一叶扁舟。但其神其心则是处于一个巨圆的圆心。
大慧者,身下是海水又不是海水。大慧者,对红尘万物,无厌恶也无喜好。大慧者,是霜时的菊花;大慧者,是雪野的梅花。古今中外,像苏东坡这样的慧者,凤毛麟角矣。
“身如不系之舟”这首短诗,是东坡去世前两个月所写。那时的苏轼,心态虽有些消极,但濒死弥留之际,不迷信,至死拒绝皈依佛门,不脱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