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浦河的头像

秋浦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09
分享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

人类社会中什么东西叫“文化基因”?我认为,能提升个体生命认知、把握“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规律的图形,都属于人类的“文化基因”。

远古时期,不管是非洲尼罗河畔、西亚底格里斯河畔、南亚恒河畔、北美墨西哥湾、中国黄河两岸产生的诸种雏形文字,不都是图形吗?地球上的千形百状的建筑物,不也是放大了的图形吗?所以,我认为人类的“文化基因”,就是图形。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更为典型罢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玄妙至极。笔者认为,“太极图”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基因”。

数千年来被炎黄子孙奉为圣典的《易经》,尚要用阴爻、阳爻组成的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甚至是更多的卦辞来解说;而由黑、白两条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则囊裹、含蕴了宇宙万物、天、地、人存在的所有信息!这个“太极图”,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宇宙构成的奥秘: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相应而又合抱。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太极图”阴、阳鱼之间的S曲线,是一分为二的阴阳双方彼此依存、制约、消长、转化的动态展现。由这条S曲线判分的阴、阳双方,互补共生,相反而又相成,象征着宇宙万象遵循对立统一法则而实现的和谐。

自北宋周敦颐的那篇249字的短文《太极图说》问世以来,千百年来心智强健的中国文化人,如张载、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等人,对"太极图"无不折服。“太极图”,不仅是帮助炎黄子孙认识客观、把握客观规律的有力工具,更是帮助生命个体的个人认识自身(主观)的标准图式。

北宋的周敦颐(公元1017年--1073年),是一位顺应儒释道“三教合流”思潮的儒家学者。他以儒家的社会伦理哲学为主体,吸取佛教的“禅定”思想、以及道教陈抟“无极图”的宇宙观,把儒家的“周易”思想,与“阴阳五行说”、道教的“内丹”理论相结合,论证了宇宙的本原——“无极而太极”,并制作了描绘宇宙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宇宙生成图式,还著述了阐发“太极图”的《太极图说》。

《宋史·周敦颐传》说他: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太极图说》为“太极图”之阐发,“太极图”则为《太极图说》之图象。朱熹说:“先生之精,因图以示,先生之蕴,因图以发”。

几千年来,人类的祖先就认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个人,除了肉体,还有精神(心灵)。中华民族的先贤也认识到:任何一个人,莫不是一个太极。这个太极的黑、白鱼,是由肉体和精神(心灵)构成。只有其一,人是不可能存活多长时间的。

再进一步来说,任何人的精神,又莫不是一个太极。这个太极的黑、白鱼,则是由理性、感性两个部分所构成。只有其一,人的生存也是难以长时间持续的。

周敦颐之所以能用249字,就写出了言简意赅的《太极图说》,因为他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吸纳了道家、佛家学说的精华,洇氲三家精粹后而产生的一个伟大的思想晶核。没有东汉时期的玄学,没有隋唐兴盛的禅学,大儒周敦颐是构思不出太极图,是提炼不出《太极图说》的。

书面,或其它介质上所显示的平面“太极图”,是瞬间的静止态。静止态的“太极图”,实际上非常短暂。静止态的太极图,既存在,又不存在。

我们从静止态的太极图,能悟到深刻的道理。但“太极图”真正之玄妙,仅从静止态是体悟不到的。“太极图”真正之玄妙,是从旋转而来,是从运动中来!至于周敦颐所说的“无极而太极”,其“无极”,与“太极”,同一图式而已。“无极”与“太极”的区别仅在于,逆向旋转而已。

周敦颐推陈出新,著出的《太极图说》,以意释图,以意说象。是宋初文章的经典之作。该篇短短的文章,涵盖八卦阴阳变化之理,集合易经大义要旨之精,表达了万物变化之道。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深思》将“意”“象”两字连用:“……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锻。”就是说,语言无法极尽表达之“意”时,创造可见的形象来表达其蕴含之“意”,即是“立象以尽意”。

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一句话,说“图象是可能事态的图象,而不是事实的图象”。这位在20世纪人类思想界影响巨大的哲学家,准确地指出了“太极图”的实质——“太极图”是万物可能变化的高度抽象。

《周易·系辞》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中华民族先贤伏羲草创、文王衍深的《周易八卦》,用“太极图”的图式锻造得更精制,更宜于世人领会其意,更易于发扬光大。而北宋周敦颐249字的《太极图说》,就是阐明“太极图”象意之作矣。

千百年来,欧洲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虽说产生了不少哲学大家,他们浩如烟海的哲学著述,没有哪一本哪一册能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这么简约!那么形象!那么完美。

炎黄子孙,无论受教育程度高低,只要能品味出“太极图”蕴涵的道理,就能大概了悟天地万物滋始生成的奥秘,也能乐天知命。无论在天南地北,对天地万物的变化大趋势及时感悉,并客观地顺其自然加以应对,理智地面对风雨沧桑。洞悉了“太极图”道理的人,不动而已,动——或则“周万物”,或则“济天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妙文华章,太多了!不是年青时读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如今的我怎又能延展到非常喜爱《太极图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