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打谷场,人峰涌动,车水马龙。人们踏着匆忙的脚步,汗流浃背地抢收小麦,丰收的喜悦让他们信心百倍,辛苦并快乐着。车声、马蹄声、吆喝声连成一片,是打谷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打谷场散发着清香的泥土味道,令人陶醉。
灰蒙蒙的早晨,打谷场睡意朦胧,揉着双眼,迎接晨雾的洗礼。它张开臂膀,深呼吸,东眺眺,西看看。小草伸着懒腰,冰凉的露珠滚来滚去,晶莹剔透。打谷场露出白皙的皮肤,在幽静的山水中若隐若现。早起的人们拿着扫帚,快速地清扫打谷场。腾出一块空地,等待收割的小麦。他们谈笑风生,一听到吆喝声,焦急地四处张望。而我家看管打谷场的重任落在我奶奶的身上。
我家麦地山路陡峭,驮小麦费时费力。父亲每天总是天不亮就启程,奶奶每天早上拿着热饼子、鸡蛋糊糊和炒辣椒,在打谷场上等待驮麦子的父亲。
奶奶来到打谷场上,先用笤帚扫地,再弯腰拨钻进草丛中的麦粒。她蹲在地上,一点点地挪动。一颗颗潮湿而臃肿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父亲牵着驴子和骡子来到打谷场上,匆匆吃完早餐,继续驮麦。奶奶拿上麦笼,捡掉泥土,打开麦穗,让它们接受太阳的烤晒。一笼笼麦子整齐地排列在打谷场上,远远望去金灿灿一片。微风吹拂着它们的脸,饱经风霜的麦穗左右摇晃,麦芒眨着眼睛。
奶奶看着沉甸甸的麦穗,激动地说:“今年是丰收年,我们要感谢老天的照应,风调雨顺”。听了奶奶的话,我脑海中闪过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会农民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感受成熟小麦凝聚着父母的心血和汗水,他们起早贪黑,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干涸的土地。曾多少次,他们满山遍野地除草、施肥、耕作、收割……
骄阳似火,炙热的打谷场热气腾腾。四周的麦垛把打谷场围得水泄不通,没有一丝丝凉意。奶奶不停地抽麦杆,累得腰酸背痛。汗水迷糊了她的眼睛,她用衣袖擦汗,手还在不停抚摸着洁白而整齐的麦杆。
临近中午,奶奶回家做饭。我静静地呆在麦垛底下,用草帽遮住脸,汗珠不停地往下落。口干舌燥的父亲赶着骡子回来了,我快速地牵住骡子,帮忙卸下麦粒。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麦粒清理干净,不时地挪动位置,让太阳烤晒。母亲从地里回来,她顾不上吃午饭,开始堆麦垛。
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雨水交加。我快速给母亲接麦笼,母亲汗湿衣襟,她红彤彤的脸颊被太阳烤晒的滚烫,裤腿上到处是麦芒,一道道血痕横七竖八躺在手上。看到母亲的模样,我心如刀绞,加快脚步,很快一个麦垛就做好了。我让母亲回家休息,我把麦粒一颗颗清扫干净,把麦穗摆放整齐,藏在麦垛底下,再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安心地回家。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重复着自己的耕作方式。为了给我们凑足学费,父母经常受别人的冷言恶语。想着想着,我攥紧拳头,立志:“我一定要远离黄土地,远离打谷场。”
碾场是打谷场上最热闹的事儿,亲朋好友互帮互助,一个打谷场上乡亲们的碾场需要十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公平公正,碾场需要抽签。碾场时,乡亲们需要提前听天气预报,准备蔬菜、水果、馒头,烟酒等。
记得,我家每年碾场时,父亲提前一天去县城备货。奶奶看云识天气,唠叨个不停。母亲清扫麦垛底下的泥土,整理场地。第二天天不亮,我们姐弟去找人,父母推着架子车去清扫打谷场,清理完后,开始拆麦垛,摊场。中间放两笼麦,周围把麦笼均匀拆开平铺。我家麦子较多,为了赶速度,我们姐弟三人用架子车往四周分散麦笼,省时省力。麦子摊好之后,司机开始用拖拉机碾场,其余人回家吃早餐。父亲在打谷场上收拾麦垛底子,吩咐我和母亲回家吃早餐,顺便带上水壶、茶叶等生活用品。两小时之后,需要翻场,打谷场上尘土飞扬,我也加入到翻场的行列中。火辣辣的太阳晒得脊背发烫,眼前雾气腾腾。我屏住呼吸,紧跟大家的速度。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遍场翻完了。一场小麦需要翻三遍之后,才开始起场。
起场是最紧张,最吃力的时刻。先把麦草堆成小垛子,两人用叉抬出去。麦草收拾完了后,需要用扫帚扫走短麦草,再用木锨把小麦堆成椭圆。我家每年用骡子起场,速度较快,节省人力。而我和母亲要回家,准备饭菜。碾场时家家户户要炸油饼,小米粥或大米粥,凉菜加啤酒。人们趁着晚风,吃晚餐增加能量。抽抽烟,喝喝啤酒,缓解疲劳。然后,一鼓作气,扬场,拖拉机冒着黑烟,呜呜声响个不停。乡亲们动作娴熟,节奏快,效率高,一小时之后,金灿灿的麦粒堆在场里,我不停地抚摸着。看到父母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这时的打谷场上,人们谈笑风生,估算着我家的收获,赞扬着父母的劳动成果,羡慕着白花花的麦粒。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父母付出艰辛的劳动,得到最大的回报。远去的车声、吆喝声、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是沙沙的麦粒声。一个个笑脸遍地开花,晚风吹拂着母亲的额头,一道道皱纹悄悄地躺在那里。她苍老了许多,结满老茧的手笨拙地挑拣麦穗;我又抬头看看麦草垛上的父亲,他满脸灰尘,两只眼睛闪闪发光。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袖,消瘦而发黄的脸让人心痛。
夏日的打谷场,全是亲人的味道,它充满着温暖的记忆。我忘不了抽麦穗的奶奶,忘不了驮麦子的父亲,忘不了堆麦垛的母亲;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这足以我用一生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