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年味越来越浓。大大小小的街道,人山人海;菜市场和街道两旁,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我也挤在人群里,准备买些年货,忽的一抬头就看见一位头发花白、衣着褴褛的大娘,目光呆滞,缩头缩脑的。她是想和商贩讨价还价吗?商贩用鄙夷的目光上下打量了一番,不耐烦地说:“走开,走开!别影响我做生意。”大娘一遍又一遍地数了数钱,买了一点点牛肉,悄悄地离开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母亲的身影仿佛在我眼前晃动。
记得小时候,母亲置办年货时,总要在县城转一圈,讨价还价,同样会遭到商贩的冷嘲热讽。但,她并不在乎。她来到花布市场,先要齐数看一下摊子上的花布,摸摸质量,问问价钱。庄子里人都夸赞母亲选的花布,物美价廉。买了花布,还要买字画和中堂。她喜欢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装扮得漂漂亮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年底,还要糊墙。母亲先用旧书或报纸把整个墙糊一遍,再用白纸糊一遍,最后贴上各种各样的年画,有山山水水、飞鸟游鱼,有小桥流水、居家院落,等等。母亲说,这些画贴在墙上,能陶冶情操,启迪心灵。母亲一向沉默寡言,却用宽容热情接纳着每一个成员。特别是上房的中堂,她最重视了。两年换一次,她每次挑的都是同一类型的:中间是风景画,两旁是字。如今,我才明白,她是教我们慢慢理解画面的内容,立志成才呢。
记得有一年,她买的一幅画中间是一位老先生教书的情景,弟子们来来去去,有的在石凳上读书,有的在桥边上沉思。最近的画面是老先生拿着戒尺,跺来跺去,侧看弟子们写字,表情严肃;弟子们读读写写,勾勾画画,坐得非常整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远处画面隐隐约约,只能看清几个字“头悬梁,锥刺股”,两旁的小条上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母亲递过中堂,让父亲把它挂好,还让我们姐妹认真阅读,回答它的寓意。
我静静地站在中堂前面,陷入沉思:这副中堂告诫我们要好好读书,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克服,做到“吃尽苦中苦,争做人上人”啊!
我高兴地告诉母亲,母亲点了点头,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头悬梁,锥刺股。”我挺起胸膛对母亲说:“妈,您放心,我一定做的到。”母亲激动地把我搂到怀里,热泪盈眶,抚摸着我的头说:“乖女儿,长大了!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再苦再累,一定要坚持到底!”
从此,我把母亲的教诲刻在脑海深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咬牙坚持。校园的每个角落,留下我深深的足迹。多少个夜晚,星星为我做伴,月亮照着我前行的路。
买了字画,她又买了门神爷、灶爷、财神爷。可她从不讨价还价,总要买最好的。她祈求门神爷看护好家门,将大灾大难挡在门外,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祈求灶爷回娘家多诉苦,带来好运,风调雨顺;祈求财神爷给我家带来财运,财源滚滚。她还购置了许多香表和冥币,用塑料袋子装起来,用诚心呼唤着老天的保佑,让我们求学路顺顺利利。
头发有点花白的母亲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额头的皱纹见证着生活中饱经的风霜。
母亲蹒跚到菜市场,左顾右盼,欲言又止,一遍遍轻抚着菜,讨价还价,时不时遭到商贩们的恶言恶语。母亲低头不语,眼睛中噙满了泪水。她买了少量的牛肉、蔬菜,消失在人群中。
一晃,已到下午。母亲还要赶路回家,边走边盘算着给女儿设计怎样的衣鞋,做哪些可口的饭菜,做哪些有教育意义的事,让女儿感悟生活,从小立志,发奋图强,跳出农门。她既累又饿,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前行,翻过一座座山,年货在她的背上发着沙沙的声音。她脑海中浮现出女儿穿新衣新鞋的模样,她信心百倍,便加快脚步。女儿是她的希望,是她的心灵寄托,在女儿的驱使下,不知不觉已经回家了。
母亲来不及休息,开始量体裁衣,制作鞋子。晚上,在灰暗的煤油灯下,母亲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衣服。她先粗略地缝一遍,把衣服的整体框架做出来,披在我身上看大小,再用整齐的针脚仔细地缝两遍,粗糙的双手布满血丝。为了美观,母亲特意给我编制小花或贴不同的图案。看着新衣新鞋,我心里美滋滋的。我坐在母亲身旁,给她穿针引线,看着母亲蜡黄般的脸,深深的皱纹爬满额头,眼角下两只深深的沟壑陷了下去。她因劳累过度,时而打盹,时而清醒。我轻轻地将母亲搂在怀里,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
在母亲的辛勤劳作下,我穿上了新衣新鞋,母亲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她又急匆匆地给我们准备年夜饭,把购置的各种肉和菜精耕细作,摆放在桌子上。有手工豆腐、酸辣粉条、猪肉、牛肉;有苹果、梨、橘子;有果汁、甜酒、辣酒;有葵花、花生、瓜子。中间有一大盘饺子。我们坐在土炕上抢着吃,一家人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品尝热腾腾的年夜饭,举杯畅饮。
儿时的年夜饭虽没有山珍海味,没有高档的聚餐会所,只有母亲的家常菜,破旧的老屋,暖暖的土炕,在温馨的土屋中享受着浓浓的真情。我细细地看着中堂,“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升温,“吃尽苦中苦,争做人上人”的豪情壮志沉浸在我的血液中,浑身沸腾,刻骨铭心。
年味,是母亲的味道。忘不了的年味,是母亲勤劳的结晶,是她生活写照,是她筑起的温床。品味年味,品味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