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写古诗词一样,也是戴着镣铐跳舞。人的一生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戴着镣铐。
在职场,你要戴着镣铐和周围的人聊天,你不敢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给领导和周围的同事,因为你要生存,就要随波逐流,就要把自己的棱角磨平,就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否则出现的后果是你不能承受的。
当你发现你周围的人在工作中有各种违纪行为,你又掌握真凭实据时,你能做的是远离,或者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同流合污。假如你想举报,你就要考虑,你收否“和其光,同其尘,”你身上具备这种低调智慧的处事哲学吗?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和光同尘,要求人们做事既要符合天道,顺应自然,也要符合人道,不露锋芒,虚怀若谷。你平时是低调行事,不显摆自己的才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处吗?这种“玄同”的境界,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性。否则,你没有能力来应付你要举报的一切后果!还是戴上镣铐跳好属于自己的那支舞曲吧!
如果你不自量力,砸碎了这条镣铐,你想过吗?各种理由打击报复怎么办?如果你想逃离,没有人再敢接收你怎么办?你没了工作,你是否能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你的孩子是否能够承受一个受到各种打击报复的父亲或者母亲。如果把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那么你尽可以正义凛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人。把那些蛀虫们揪出来,还社会一个公道。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来都把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和光宗耀祖作为一条传统观念而源远流长。然而生儿育女曾经也被戴上了一条沉重的镣铐,让你生一个,就不能生两个,如果超生,后果自负。
这种镣铐是一条堂而皇之的镣铐,因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人人有责,每个公民都应该有这个义务。
如果你想超生,你想过吗?不给孩子上户口怎么办,经济处罚你是否能承受……?都想好了,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生孩子,一个,两个,三个……因为你有能力应对一切!
假如你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劝君一句,还是戴上你的镣铐,老老实实跳舞吧。
假如您是某行业一位资深专家,您接到邀请,去讲座或者做评委。您敢不敢拍着良心问自己,我的评审公正吗?我敢以人格担保,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吗?我敢对每一次评审负责吗?假如您是一位正直的资深专家,您敢于对您所做的一切负责,那么您尽可以展示您的才华,用您的学识和知识让全国人民为您的勇气点赞!假如您不敢,或者是违背良心,利益驱使,那么您还是戴上您的镣铐和假面具,战战兢兢地参加一次次化妆舞会,老老实实地跳好为您选好的一支支舞曲吧。
从古到今,每个人都是戴着镣铐跳舞。岳飞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民族英雄,他的死让当时有爱国之心的人为之动容。一首《满江红》荡气回肠,尽显英雄本色。他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打得金人丢盔卸甲。就是这么一个英雄人物,却死得不明不白。难道他的死只是秦桧这个奸臣所为吗?周围那么多官员,他们不知道岳飞是无罪的吗?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仗义执言为岳飞说话。因为他们个个都戴着沉重的镣铐,他们甚至于不敢跳舞,只能戴着沉重的镣铐,行走在生死之间。他们知道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关系着全家甚至于九族的性命。谁敢置一家人的性命于不顾,而砸碎镣铐尽情跳舞呢?
我们永远都忘不了,一个冲破了镣铐跳舞的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只是为李凌将军说了几句公道话,就遭到了宫刑,受尽侮辱。他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耻辱,为了完成先父的夙愿,为了还原历史,他满含悲愤完成了《史记》,让这本饱含屈辱的旷世杰作流芳百世,成为了千古绝唱。他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然而,谁也不知道他是怎样离开这个世界的,他的死至今是个谜,直到他死后多年,他的《史记》才得以问世。我想,司马迁写完了《史记》,他一定能够含笑九泉。对于一位活着敢于砸碎镣铐尽情跳舞的英雄,他死后的一切对他来说又有何意义呢?他活着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他的愿望,死无足惜。
生活当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些“镣铐”是必须要戴的,比如各种法律法规。对于遵纪守法的人,遵守法规只是一种习惯。但是对于一个为所欲为的人,法律法规就是一种束缚,如果不被这些镣铐束缚,势必要付出代价。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比比皆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以为他们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不戴任何镣铐随意跳舞,其结果只能自食其果。
优秀是一种习惯,只要心存善良,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镣铐的束缚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天下太平。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而治”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道”,即“道”是无为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所有的人在“道”的规律下都顺其自然,那么镣铐虽然无所不在,但是也就毫无用处。每个人都感觉在没有镣铐的环境中生存,那么镣铐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生活就像天籁,需要凝神聆听,细细品味。每个人都需要戴着生活中的各种“镣铐”,跳好属于自己独特的那支舞曲。
2024年8月26日星期一
2024年9月4日星期三修改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第二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