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邱太兵的头像

邱太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01
分享

兴仁鸡枞菌


邱太兵

在贵州西南部的一个美丽小县城里,这里的天格外蓝,水格外清,空气格外新鲜,这里有温润的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夏季平均气温22℃,是一个最理想的避暑之城。2017年度被香港民间机构评为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这里也被称为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还有今年刚获得的中国牛肉粉之乡等荣誉称号。

时下,正是雨量充沛的季节,一种山间野味正在地下孕育生长,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每年如期而至的给人们餐桌上奉上一道美味佳肴,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野生鸡枞菌。因此,在当地流行一种民谣传唱为:“生无种,洒无秧;生吃甜,熟吃香”。凡是当地人都应该听过这首民谣吧!

鸡枞菌,又名鸡棕菌,其口感像鸡肉的味道,因此称为鸡枞菌,当地人称为山蘑菇。每年的6月至8月为最佳生长时期,偶尔散生者为散鸡枞,大家通称为独菌,有时数十朵至数百朵相连,我们称为鸡窝菌。其中,质量最好的是蒜头鸡枞,次为开鸡枞,再次为火把鸡枞类型。

一旦下雨,意味着第二天就可以到山上去寻找鸡枞菌,此时菌农们就按耐这不住这激动的心情,幻想着把一大窝鸡枞菌收入筐中,于似乎又闻到了鸡枞菌散发的清香味,心里美滋滋的。一场雨过后,湿润的土壤给野生菌丝提供了适于的生长条件。所以,这个季节是寻找鸡枞菌的最佳时机。

天刚蒙蒙亮,菌农们就手持镰刀,背着背篼,犹如一副上战场的架势朝山上奔去,心中不停的盘算着今天一定要满载而归。其实他们心里早就有底了,哪里有菌,哪里没菌,这是心中的秘密,外人他是不会告知的,他们是打着割草、看庄稼的幌子去采菌,不是漫无目的的满山乱窜,而是有目标的去找菌。他们是行家里手,每次出去绝不会空手而归,找菌成了他们这段时间以来的主要职业,这也会给他们带来一笔不菲的收益,顺便也可以补贴家用。

每天清晨,兴仁肖家湾的小巷子里热闹非凡,山里的菌农们拎着装满鸡枞菌竹篮或背着一大箩筐鸡枞菌匆匆赶往这里,大家纷纷亮出自己捡来的鸡枞菌,都希望卖个好价钱,不同类型的鸡枞菌整齐的摆成两排,大伙儿似乎都在炫耀自个儿的鸡枞菌有多鲜嫩。此时,这里成了鸡枞菌的临时交易市场,整条小巷都弥漫着鸡枞菌散发的芳香味道,吸引着过往人群的眼球。想要买到上好的鸡枞菌,那必须起得早。否则,上好的鸡枞菌就被其他人买走了。因为数量稀少,所以价格就显得昂贵了,以至于今年可以卖到每斤百元以上,而且还供不应求,说明它在兴仁人们食材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从小在山里长大,我对鸡枞菌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也成了童年美好的回忆。那时,放牛割草成了家长交给孩子们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由于经常在山上疯跑,也跟鸡枞菌偶遇的次数就多了。在那些年代,捡到鸡枞菌多数舍不得吃,为的是换几个钱可以改善家里的生活,只有少数的鸡枞菌自家留着吃,要是捡到一朵或一窝鸡枞菌,别提心里有多高兴,大伙都会竖拇指夸赞捡到鸡枞菌的人运气好。从那时起,我似乎把捡到鸡纵菌跟好运联系起来,我相信,有好运的人一定会遇到鸡枞菌的。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在老家的马路坎下的玉米地里割草,却闻到了一种特别的味道,那味道清香扑鼻,嗅着飘香四溢的味道到处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好像它是在跟我玩捉迷藏似的,毫无踪迹。于是,我打消了寻找它的念头,继续割草。我想,或许我们的缘分未到。后来,在一处茂密草丛里,我像往常一样挥舞着锋利的镰刀,一颗颗嫩绿青草齐刷刷的倒下,我把倒下的青草拿起来,不料却发现割断了两三朵鸡枞菌,我顿时一愣,赶紧停下来,小心翼翼的在草丛里拾起鸡枞菌来。这是我第一次发现这么多鸡枞菌,足有30来朵,大约3斤左右,白花花的菌盖如一朵朵撑开的伞惹人喜爱,像一个个蘑菇亭一样,又像农夫头上戴的斗笠那般,我像中大奖似的兴奋不已,我用茅草的茎把它串连起来,生怕弄坏了这些“小家伙”,我马不停蹄的向大山街上走去。

刚走到街口,在位于变电站的单位门口,被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妇女拦了下来,看她的穿着打扮想必是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她上前问道:“小伙儿,你那三八菇怎么卖”,我回答到:“至少要60元”,经过她的砍价,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哪里能讲得过她呢?最后45元卖给了她,我拿着钱飞奔的跑回去向母亲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也是我人生中收获的第一桶金,那高兴劲儿,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由于年少无知,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知道鸡枞菌是怎么长出来的,只觉得能长鸡枞菌的地方就很神奇,有人说是屎壳郎把牛粪滚成团拖到地下埋起来,这样就会长出鸡枞菌。还有大人们说遇到鸡枞菌不要说话,要静悄悄的采,若大声讲话会把“鸡枞娘娘”吓跑,并要把采过的痕迹恢复原状。就像采参人一样,看见野生人参要在植株上用红线栓着铜币锁住,不然人参就会跑,大人们的话在那时信以为真。其实,遇到鸡枞菌大声讲话以及填土掩盖是怕别人发现,大人们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但其中又蕴藏着私心。

后来才明白,野生鸡枞菌与白蚁营共生生活,凡是有鸡枞菌的地下方就一定有白蚁巢,白蚁巢中存在着许多微生物种群,除以鸡枞菌为主要菌物外,还有细菌、青霉、曲霉等十余种。因此,这样的地方才会生长出鸡枞菌来。

此地的鸡枞菌喜欢生于荒山上、树林中、包谷地和土坎之上,不管在谁家的庄稼地里或荒山上,谁发现就是谁的,假若两人同时看见就得平分,当然也有多人看见的时候,就不按规矩了,一窝蜂的哄抢,谁抢着是谁的,有时抢不着的人就用脚踩,最终全部被踩碎或捏碎,谁也没有抢着。所以,每逢看见鸡枞菌,一般都不告诉人,都会守口如瓶的,把地点用笔记本记下来,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小秘密,来年又去找,之前是秘密,到后来都不是秘密了,像这样的地点不计其数,只是看谁运气好而已。

当地人都知道,刚出土的鸡枞菌是最新鲜的,得抓紧采收,一旦如伞状的菇撑开了,肉质就老了,口感就差了,为何人们大清早去采菌,此时的鸡枞菌才是上等的,卖的价格自然就高了。一般两天之后,就开始腐烂了,这是常有的事儿。所以,把握时节才是最重要的,即使看见鸡枞菌又怎么样?若赶不上时机,就只得望“菌”兴叹了。不过,生活在农村的人,只要你勤快,就能吃到鲜美的鸡枞菌,山上的鸡枞菌就像是专为你而栽的那样,倘若是懒惰的人,就只得羡慕旁人了。

兴仁鸡枞菌不仅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即使你站在十米开外,都可以闻到那鸡枞菌散发出带有泥土芳香的独特味道。无论是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美,素有“菌中之冠”的称谓。其富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鸡枞中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对降低血糖有明显的功效。所以,多吃鸡枞菌好处多多。

在九十年代,人们生活条件逐渐好转,勤劳智慧的兴仁人善于创新,他们把捡来吃不完的鸡枞菌洗干净,撕成细丝状,在太阳下晒干,使水分蒸发掉,利用当地种的菜籽压榨成油,用适时的油温,把晾干的鸡枞菌丝倒入油锅里低温慢慢煎炸,加入产自本地的花椒、大蒜等配料,待到金黄酥脆时,那满屋飘出的香味迷得你神魂颠倒,逗得你口水直流。然后便用漏瓢捞出锅,冷却后同菜油一起装入坛中密封上,即可大功告成。这样可以保存一两年不会变质,是下面条、下饭最好的配菜,那馨香回味无穷,简直堪称人间美味,吃起来令人拍案叫绝!

其实,兴仁早就有人用鸡枞菌制作鸡枞酱,兴仁山珍牌鸡枞酱早在民国初年就蜚声省内外,曾获国家一级酱油,高级型营养保健食品,金奖名牌产品等殊荣,被誉为“酱中皇后”,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晚清名臣张之洞吃到陶石宗送来的兴仁“鸡枞酱”赞不绝口,勾起了他六七年前在安龙半山亭后山,亲自捡到的一窝鸡枞菌的情景,随即写下了一篇《鸡枞菌赋》。由此可见,张之洞对鸡枞酱的喜爱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如今,兴仁野生鸡枞菌成了贵州有名的农特产品之一,也成了兴仁农副产品的标识。位于陆关工业园兴仁县马大姐食品有限公司于2003年成立以来,研制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清真鸡枞油、清真鸡枞油辣椒、清真鸡枞油番茄等一系列优质调味养生食品,2007年在黔西南州第四届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农产品”。这一山珍美味中的绝品,曾经是穷苦百姓吃的家常菜。现在,摇身一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也成了富贵人才能消费得起的高档奢侈食品。

想要卖到这一珍稀野生菌,除了兴仁县城里外,可以在民建至巴铃、回龙、大山片区一带老公路旁,都可以购买到优质的鸡枞菌,有时我也会买来尝尝鲜,大多数人是买来制作鸡枞油,都是为了保留一年四季都能品尝的那份鲜香。

自从离开农村后,再也没有亲自去山上采到野生的鸡枞菌,更不用说在野外巧遇鸡枞菌。前不久,母亲打来一通电话,说捡到了几朵鸡枞菌,并制好了鸡枞油,叫我回去拿来吃,量虽不多,却是母亲的一份心意,为了让儿女能尝到这地地道道的乡土味,她自己也舍不得吃,专门为我们留着,或许只有这种味道,才能勾起那份浓浓的亲情,才能唤回儿女们的心。

每次回老家,都能看见山里的菌农们在公路旁卖鸡枞菌的身影,我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那当年的记忆又在海里不停的闪现。回到家之后,我都会去附近的山上瞎转悠,看能否再碰到鸡枞菌,去小时候捡到鸡枞菌的地方,往往是一无所获,两手空空的回来,也许我不是真正的去寻找鸡枞菌,而是去找寻那份童年的美好的记忆,那份挥之不去的快乐时光。

现在,野生鸡枞菌却越来越少了,品质也大不如从前了,各种工业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不容小觑,我们要引起重视,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护好上天赐予我们这美味的野生菌,才能让子孙后代也能共享这一人间佳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