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尺齐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
应同笛里迎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
这是清代诗人肖雄的一首名诗,专为咏"左公柳"而作。
每次去平凉出差,若有闲暇,我便必去柳湖转转,这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一种心向往之的喜好,似乎只有到柳湖去一趟,才会让我的心湖变得宁静一些,也才会不虚此行。
仅仅一墙之隔,外面是喧嚣的世界,柳湖却静得出奇。
我喜欢从正门而入。每次从正门步入之前,必抬头看看左宗棠手书的“柳湖”二字,厚重的鎏金大字镶嵌在蓝底的匾额上,熠熠生辉。正门的左右二柱上,分别有左公书写的对联:“著书不复窥园葵”、“得句会应缘竹鹤”(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
一踏进柳湖,“柳湖晴雪”的亭子就映入眼帘。稍微驻足,择定左边或者右边的石阶向下走去,扑面而来的,便是道沿两旁、湖边泉畔的旱柳,而“左公柳”就夹杂、挺立在其间。“左公柳”被平凉市政府列入“古树名木”,每棵树都被精心编了号,戴上了精致的“胸牌”。我沿着灰色道砖铺就的湖边缓缓散步,步随意挪,目随景移。我贪婪地观赏,久久地凝视,轻轻地抚摸,看到高耸入云端、老干腰围数十尺、褐色皴皮、虬枝盘曲的“左公柳”,我常常会感到莫名的震撼,在心底惊为“天树”。“左公柳”的根须深深地扎在柳湖的地下,枝叶却伸展在云端,霸气侧漏。常常是一棵树与另一棵树相距甚远,而枝叶却总是缠绕、盘亘、交错或嬉戏在云端,相依相偎、相扶相搀。仰望云天,就像无数的龙爪槐的槐爪在蓝天下互相触摸,犹如久别重逢的老人紧紧相拥,不忍分开。在别处,你很难见到一棵“左公柳”,而在柳湖,这种树你随处可见,而且每一棵树均不雷同,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你很难找到相似度很高的两棵树。每棵树的身高、腰围、外形和气质均各不相同。“左公柳”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所呈现出来的浓淡相宜、恬淡舒雅的风景和带给游人宁静平和、闲适惬意的微妙感受,当然也绝不会相同。这些高大健壮的“左公柳”,在柳湖的众多旱柳中,在龙柳、银牙柳、龙槐、香花槐、楸树、合欢、银杏、圆柏、沙柳和玉兰花等各种各样的名花贵木中,格外显得“鹤立鸡群”,更显得风姿绰约。
我因“左公柳”而深深地喜欢上了“左公”,即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
我通过深夜读史,得知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而且还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左宗棠二十三岁时曾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足以看出他的忧患意识和勤奋精神。
左宗棠后来结识两江总督陶澍,由幕友而起,因才能超群,逐渐声名鹊起,曾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1874年(同治十三年),左宗棠推动甘肃省与陕西省分闱乡试、分设学政,以免甘肃考生赴陕乡试之苦;他还推动西北茶政改革,镇压局部动乱。中法战争时,左宗棠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林则徐曾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 、"绝世奇才",期许良厚。梁启超曾评价左宗棠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据史籍记载,左宗棠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为检查江海防务,曾四次巡视上海。首次巡视时(1882年6月),他带亲兵数百人,租借工部局以结刀持械通过须照会为由加以阻拦。左宗棠大怒,说:“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借尔。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之地,何照会之有?”他命令所有亲兵枪实弹,刀出鞘。洋人服软,清除道路,换升中国龙旗,鸣炮十三响以迎接。此后巡视,洋人愈加恭谨有礼。第四次巡视时(1884年2月),外国洋行人员和英、美、德、俄、奥等国公使均前往坐船晋谒。
由此可以看出左宗棠不畏强势、敢于担当的爱国情怀,其刚直不阿的风骨可见一斑。
据说,左宗棠挚爱柳树的原因是,他认为柳树生命力旺盛、百折不挠,他曾将自己亲自设计并监工建成的住宅起名为"柳庄"。
王震后来说过:“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因了“左公柳”,平凉与左宗棠结缘,柳湖亦与左公结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大幸。
贾平凹在游览柳湖后,在他的散文《柳湖》里写到:“我却在那里看到了两个湖的柳,和柳的两个湖。”在柳湖,我却看到了一个人的“柳”,想起了一种“柳”的人。
每次游柳湖,看到高大苍劲的“左公柳”,每一棵虽历经岁月的风雨剥蚀,饱经沧桑却没有丝毫的颓废之气,没有半点的老态龙钟之相,每一棵似有左公的神韵和风采。我来,“左公柳”安静;我去,“左公柳”亦静。等我下次再去,看到安详若佛、慈眉善目的“左公柳”,却总有着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这也是我每一次去平凉,必去柳湖的缘由。徜徉在旱柳依依的湖边,或静坐在湖边石凳上小憩,我会禁不住地“发思古之幽情。”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民风淳朴的平凉,想起坐拥柳湖的勤劳善良的平凉人民,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感就会蔓延全身,一直伴随我走出柳湖的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