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琪轩的头像

琪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7
分享

河源之地

引子

当行动摆脱哲学逻辑,一条被称为母亲的水系,就成为我们血脉与精神的发源地。寻寻觅觅,背包里卸载敷衍和市侩,只带着景仰和虔诚。沿着父辈挥舞的农具、基因图谱,沿着浆果饱满的汁液、苔藓刻录在岁月深处的印痕。

我们从哪里来,是追问一生的命题。启程,到东辽河源头去,踏上神圣的寻根之旅。

油松的辐射效应

在辽河源保护站院内,有一棵树龄六十六年的油松。虽然它拥有人类作为祖父的年纪,依然枝繁叶茂,苍翠的树冠像绿伞一样,辐照着脚下贫瘠的土地。

油松从哪里来,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也许源于一只迁徙的候鸟,或者是早春的第一缕东风,仲秋午后来此晒太阳的松鼠……

岁月匆忙,油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辛生长,最初的那只鸟呼朋引伴唤来百鸟齐鸣;第一个孤独的春天,萌发出无数个丰腴的日子;从瘦弱的身影,茁壮成抵御风霜雪雨的硬汉。

据说,每年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如伞如盖的油松。当人们不由自主竖起拇指,油松读懂人们的心意,永远以青春的形象回应祝福和期许。

油松之所以成为精神之树,超现实的树。它耐旱、耐寒,坚毅果敢,顽强甚至倔强到近乎悲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同样滋养一方的草木。油松与人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共同坚守纯良的品性,捍卫自强者的尊严。

青山郭外斜

车行十余公里去往东辽河源头。沿途的村庄整洁干净,村村通水泥路。路旁开满秋英和金光菊。花开得恣意绚烂,把浅浅的秋天映照得如火如荼。

几次峰回路转,的确有寻访桃花源的意味。

当我们来到辽河源镇福安村,一个坐落在寒葱顶子山下恬淡安静的小村子,立刻被周围绵延的群山深深吸引。

也许在城市居住,被钢筋水泥禁锢时间久了,看见茂密葱郁的山,多么令人激动。

山上植被覆盖良好,远远望去几乎找不到裸露的地方。天蓝得像刚刚在溪水里浣洗过,母亲心爱的头巾。顽皮的云朵是童年的滑板,又像拖着影子的鱼,在山顶上滑翔、游弋。

不知名的野花,逗引着蜜蜂蝴蝶,风一吹自己却笑得弯下腰去。核桃树占据最佳地形,口令还未发出,已经砸中拓展队员的头。一百岁以上的梨树结成联盟,高喊着英雄永远年轻。

在人们的印象中,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的标配样式。在寒葱顶子山上,绝对会颠覆你对水乡的认知。溪水淙淙,忽左忽右缠绕着栈桥,古朴的乐音敲击石块,也激荡着我们快要飞出嗓子眼的心。

望月潭记

望月潭,其实是一个酷似满月的小水潭,占地面积只有十几个平方米。水潭周围用金黄色的石头垒砌而成,梯形的台阶延伸至栈道。光滑的石块呈鱼鳞状排列,当微风吹过水面,波纹将水潭分割成多变的几何图形。

从远处看,望月潭像初生婴儿的眼睛,纯粹、澄澈;从近处看,像一只和田玉大碗,盛满玉液琼浆。从高处看,像仙子遗落在人家的一面梳妆镜。

山泉均匀而清新的鼻息,自石缝间溢出。一群鸟,叽喳着从远方赶来,唤醒山林七彩的梦。时而激昂,时而温婉,当泉水从寒葱顶子山上哼唱着民谣流出山涧,注入望月潭。水花飞溅,微风弹拨琴弦,大珠小珠落入玉盘。丝竹交错,薄雾轻纱,阳光在水面上编织霓裳羽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