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关河乡红花村一个名叫竹子箐的地方,六岁那年,我家从老宅里分了出来,新房盖在一个红土坡脚下,四周没有一点象样的风景。我不大喜欢新家,时常跑回老宅去,因为老宅池塘四周有繁 茂的杏、李、桃、梨等果树,时常有新鲜水果吃。特别是磨刀石旁边那株弯腰驼背的老石榴树让我十分留恋,姥爷说它上百岁了,我却不以为然。我喜欢它,是因为这株老石榴树上,用铁链拴有一个秋千。
生计的艰难丝毫没有抹灭孩童的天真,无忧无虑的我跟着诸如小宝强之流的玩伴,上山打鸟,下河摸鱼,没心没肺地在村头巷尾跳出窜进。小孩都生有一张馋嘴,那时没有“零食”这个概念,能上嘴吃的只有水果。杏、李、桃、梨老宅多的是,只是那株老得结不出果来石榴树不争气,时常让我没面子。那年火把节,厂坝上开大会,我跟母亲从家里出来,远远看到小宝强等几个顽童正拿着拳头般大小的石榴,坐在厂坝边的地埂上吃,一边吃还一边得意地向我炫耀。看到小宝强们吃得津津有味,我忍不住流下了馋口水,跑过去眼巴巴地望着,看看他们竟然没有要分我的意思,于是我就动手抢,无奈势单力孤,讨不到半点便宜,只好来纠缠母亲。母亲被缠得冒火,动了怒气,狠狠给了我两嘴巴,偏偏我还不识趣,跟那半生不熟的石榴较上了劲,躺在地上又滚又叫,让母亲在大庭广众之下丢足了面子,她拣起地上的一根竹条,一步一抽,将我打回家去。
因为这件事,父亲决定要栽点石榴来“哄孩子的嘴巴”。一个乌云密布的下午,父亲从老宅磨刀石旁边那株老迈不堪的石榴树上砍下一大抱枝条,打去绿叶,修去侧枝,砍成尺来长的节,装在一个小竹篓里。我那时有点力气,又想有石榴吃,就自告奋勇背上小竹篓,跟着父亲来到房前。父亲一锄挖下,从竹篓里拿出两节石榴枝插进去,再刮土填压,也不施肥,也不浇水。不一会儿功夫,六七十株石榴树就栽上了。此时天空电闪雷鸣,天幕俞发昏暗,接着就下起了滂沱大雨。
从此以后,父亲一锄一窝栽下的石榴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生根发芽、展枝抽苔、开花结果。几年以后,我也有了炫耀的资本。但孩童的欲望并未因此而满足,有了数量,当然要就追求质量了。我家的石榴和小宝强家的石榴同出一宗,个小、籽硬、皮厚。五婶娘家水井边的那两株石榴吃味虽甜,却一脸麻子。上村水田边有一株枝繁叶茂的酸石榴,果皮是胭脂色,光彩夺目,非常惹眼,年年硕果累累,骄傲地挺立在田坎之上,一直到初冬,籽粒红得发黑,酸味淡去,甘甜渐增,才陆续有不怕酸的人摘下来吃。我们这帮顽童有时心血来潮也会摘下一个来,却是将籽粒来搞恶作剧,冷不防凑到小伙伴眼前,用力一挤,酸汁溅进措不及防的眼里,得搓揉上好一阵才能睁开眼睛。又中看又中吃、品相最好的,当然只有三老爹家后院里的那林石榴了,据说,这才是正宗的菜子园石榴。但是,三老爹的石榴是要卖钱的,村里很少有人得吃他的石榴。
那时我和小宝强都上了四年级,中秋过后,当酸梅、毛桃、水扁梨、火把梨、板栗都吃精光后,三老爹家后院里又圆又大的石榴依然红彤彤、沉甸甸地挂在黄叶稀疏的枝头,我们这些顽童无法抵挡皮薄、粒大、肉厚、味甘的大石榴的诱惑,终于决定冒险。几经策划,我和小宝强来到了院外。院里拴有一只守园的黄狗,小宝强将一个包谷饭团扔到黄狗面前时,贪吃的畜生就不再出声了。我们选了个地势较高的土坎,小宝强踩在我的肩膀上,我慢慢起身,托着他往上爬去。小宝强抓牢了墙头,右脚都已经跷上墙沿,这时就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急促地喝斥道:小贼娃子要干啥……三老爹提着长烟袋从竹林边追过来。听到三老爹的声音,正吃饭团的黄狗也叫了起来。我一慌乱,小宝强就从墙头上摔了下来。我哪里顾及得了小宝强的死活,屁滚尿流地夺路逃奔而去。小宝强摔伤了腿,在家里躺了半个月。为这事,父亲罚我在神龛前跪了一下午。
因为有这园年年都能换回“盐巴辣子钱”的石榴,人们在厌恶三老爹刻薄、奸滑、吝啬的同时,也不得不生出一丝尊敬和羡慕,毕竟是一条细水长流的经济来源。母亲亲眼看到一架拖拉机开进村来,三老爹一篮一篮往拖拉机上背石榴,石榴老板将厚厚一沓钱数到三老爹手里。所以母亲提出来要砌一圈墙将我家房前屋后的石榴围住。一来因为砌围墙工程量大,二来父亲对石榴根本不感兴趣,这事说说就放下来。但我家的石榴却因此沾光,得施了一回肥,修了一次枝,不过终因品质不佳,有投入无产出,母亲也就彻底失望了。
但于生活,石榴又增添了许多情趣,在一些节庆日子或婚宴之上,还能听到关于石榴的山歌:石榴花开叶子青,背时老表没良心……
据史料记载,会理石榴自古便美名远扬。唐朝时期即为皇帝御定贡品,每年由南诏王护送入宫中。会理石榴,也拥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会理州志》曾作记载:“榴,则名日若榴,日丹若,曰金罂,曰天浆,曰朱实,曰朱英,曰金英;有甜、酸二种,俗称石榴”。清朝,知州叶树东到会理赴任,刚踏入会理境内,就被红似丹霞的石榴花倾倒,即兴赋诗一首: “一骑关山天际月,全家儿女岭头云,吏胥怕见先生面,万朵榴花照使君。”米易巡检陆蔚赴会理,也留有诗句:“香瘴似罗云似墨,石榴如火柳如烟,看山人入王维画,纵酒诗成李白篇。”
会理最好的石榴,产在小关河的菜籽园村。
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的革命壮举,就发生在会理县。毛主席著名诗篇《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诗句,就是描绘的这一历史事件。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会理境内皎平渡凭借7只木船,在当地三十七名船工的帮助下,历时7天7夜,3万余红军将士胜利渡江,从而彻底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
1935年5月12日,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后,中共政治局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城郊铁厂举行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会理会议是长征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它统一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延续。
因为生在小关河,多少沾了些菜籽园石榴的光,这点荣誉感在外出读中专时俞发明显。同学偶尔说起石榴,或是在街市上遇到那些假借菜子园名义吆喝的石榴小贩们,我总是不屑地哼哧一声:石榴,谁比得上咱小关河呢?自豪之后也有尴尬,老家和菜子园只隔几道山梁,石榴品质却有本质上的差异。当有同学开玩笑说要跟我一起回老家吃石榴时,我就分外紧张。我家的石榴,说起来惭愧,刚有鸡蛋大,就满身麻子眼,不是掉果就是“炸水”,一没看相,二没吃味。父亲当初栽植它们的初衷只是为了哄馋孩子的嘴巴,如今我们长大了,石榴树似乎完成了使命,父母亲口渴时也会采一两个来解渴,但大部分还是便宜了黑脑壳的鸟和长尾巴的松鼠。这样的果品拿出来待客,且不丢了家乡的老脸。
有一年放暑假回来,房前屋后的石榴树明显少了许多,大约还有10来株长势好的还在。就算一个果子不结,作挡风蔽尘的风景树也是非常必要的,砍了多可惜呀。在饭桌上我埋怨父亲,母亲就接过了话,说开春后村里的干部就来点了数,要按株数征收特产税,不得果子吃还要上税,不划算,因此就砍了些。好在这条税收政策只是说说,没有付诸实施,许多象我家那样品质不好的石榴树也就躲过了一难。
我参加工作以后,菜子园的石榴进一步扬名立万,在一些博览会上得了金奖,成了人们消渴解馋、馈赠亲朋的佳品,一时供不应求,潜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显露出来,政府将其作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于是就有了百里石榴长廊建设,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建设者。
上级的动员会开过后,我所在的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以两个月的工资作为工作责任金。我们放弃了休假,开会、宣传、发动,再开会、再宣传、再发动,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现场示范,我们忙得不可开交,农民们也干得热火朝天。我不得不时常翻阅一本《石榴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小册子,初略掌握些育苗、挖坑、种植、浇水施肥、修枝整形、疏花疏果、防虫治病等知识,给群众当起指导老师。
公路两旁几十米之内的肥田沃土必须无条件拿出来栽种石榴,祖祖辈辈以粮为纲的农民不愿意冒风险,工作难度非常之大,我们这些乡干部在上级压力和群众阻力的夹缝之中疲于奔命。说尽了好话,磨破了嘴唇,仍然没能将工作有效地落在实处,少不了挨批评、作检讨、扣奖金。上级要来检查验收了,被逼无奈,不得不玩“狗解手”的游戏,指导农民学着我父亲当年的的样子,砍来枝条,一锄一株栽插下去,等应付完检查,农民又将插下的枝条拨出来,依然栽水稻、种玉米,两将就,两不误。强迫命令农民不乐意,工作完不成我心里也烦,对无辜的石榴本身竟生出一丝无端的厌恶来,这是我与石榴最亲密的一次接触。因为只栽不管,后续投入跟不上,石榴长廊建设终究没有形成一道壮观亮丽的风景,在以后的年月中,公路两边长成的石榴树也逐渐被农民挖去。
后来因为长年埋头苦抓烤烟生产,也就不大留意石榴种植了。每年石榴上市,我都要买一些正宗的菜子园石榴,一来自己吃,二来送朋友。时光一年年过去,只是感觉,街市上的石榴多了,品质好了,当然,价钱也贵了。再者就是,通安小米地和鹿厂铜矿村的石榴,纷纷来抢菜子园石榴的风头。偶然看到报到或是听到小道消息,说起铜矿村有的果农种石榴的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总是半信半疑。有时坐车进城,看到鹿厂路边荒山上有挖沟刻槽种石榴的,不经怀疑地摇头,想当年我们在肥田沃土上都没有成功,荒山野岭怕难有大作为。
我的想法显然错了,不知不觉中,鹿厂和通安的一些荒山慢慢变成了石榴林,五月流金,石榴花红艳艳地开满沟壑山岗。虽然没有机会深入这些成片成林的果园中作调查了解,但能够体味和感受得到创业的艰辛,没有三五年的坚持,哪有今天的灿烂。此时的铜矿村,因为发展石榴产业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了。而作为石榴的“老家”黎溪,菜子园在吃老本,其他地方发展缓慢,只有回头山还搞得有声有色,仅此而已。我们这些黎溪人,多少有点自卑和惭愧,如果要找差距,我想主要是科学发展和自然选择这两条吧。这时,攀枝花开始举办关于石榴的一些商业娱乐活动,请明星来演出,评选出来的石榴王,听说拍得十多万。
因为长期在边远乡镇工作,每进一次城,都能体会到会理这座古城的变化,石榴的气息渐渐浓厚起来,有了长长的石榴一条街,有了集散市场,有了专门收购石榴的门市,有了规范的石榴包装,有了很长很长的拉运石榴的车子,有了石榴网站,有了石榴协会,有了专业的石榴营销人员。
207年,因为要写一篇关于石榴的富民惠民材料,一查资料,全县榴农户均收入14257元,人均收入3228元,5万元以上的大户227户。2008年,要写一篇关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文章,再查资料,全县石榴产量达到7.74万吨,果农收入突破3.97亿元。石榴已然成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了。由此,我对石榴的认识才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知道了政策引领、产业规划、资金配套、项目支撑、重点扶持、技术服务、标识统一、品牌塑造、商业营销、原产地保护等一系列科学成熟、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知道了会理石榴走进超市、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和欧洲的事实。一个名称拗口的石榴深加工企业也正在加紧建设,味酸的石榴和我家的麻果岂不有了市场?
此时,“菜子园”这个品牌正式被“会理石榴”包容了,这种“失去”非但没有遗憾,更是一次难得的升华与提炼:会理石榴,一枝独秀!
2009年,县上决定举办石榴节后,一批节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一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不便。有天我骑自行车从石榴一条街经过,两个小青年边走边骂路烂,一个看门市的老人家听不惯,叉起腰杆大声教育他们:娃娃,忍忍吧,要知足,有今天烂路,才有今后的坦途。是呀,不破不立,只有突破传统,才能与时俱进。石榴一身都是宝,根、茎,叶、花、皮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举办石榴节,就是要基础再夯实、产业再整合、资金再投入、项目再建设、平台再搭建、形象再塑造、品牌再包装、产品再开发、效益再延伸,实现石榴效益、果农收益最大化。通过石榴搭台,商贸唱戏,全方位包装会理,宣传会理,提升会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由此,石榴又担负起推进会理发展新跨越的重任了。
在微信上与网友聊天,当你报出“会理”这个家门时,一些人就会惊呼:石榴!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会理石榴”四个字,瞬时跳出1,610,000篇相关网页。
截止2019年,全县已建成石榴产业基地40万亩,占四川省石榴种植面积的92%、全国石榴种植面积的26%。石榴果品产量70万吨,14亿斤,能为全国同胞每人提供1斤石榴。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其中果农收入34亿元,拉动二三产业实现产值16亿元。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都稳居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今年预计产量将达72万吨,14.4亿斤。
石榴,必将助推会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