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出行,接完朋友电话,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石门口,实在太具吸引力了!我曾多少次想过,在渭河北部的黄土山梁上,那茫茫黄土中忽然突兀出一座石山来,哪将是怎样一种奇观呢?
同行的有陇上著名摄影家中摄协会员康老和夫人,康老虽年过七旬,依然精神矍铄,驾车载着我们三个“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启程了。我们从县城出发,至洛门过渭河大桥,顺渭河向东,从武山和甘谷交界的谢家沟向北而上。石门口就在这黄土山梁上的武山县咀头乡和甘谷县礼辛乡相交之地,海拔2200米,属渭北梁峁沟壑区,上山之路陡峭崎岖。
阳光暖暖地照着,山路两侧的油菜花开得正艳,麦田一片葱绿,金黄与油绿相间,把山梁妆扮的生机盎然。行至山腰,眼前闪出一片杏花林,粉嘟嘟的花浪翻成花海,给梁峁沟壑灌满了淡淡的馨香,撩拨的人心里痒痒的。朋友便亮开嗓子唱起了《三月桃花心中开》,“正月阳雀飞上崖吔……”的旋律便在这黄土高坡回荡开来。康老抓起他的相机朝杏林深处的农家奔去,我随其后,欣赏着他寻找拍摄角度时那舞蹈般优美的身姿。一树杏花、一院农舍、一块新翻的土地、一对铺地膜的夫妇,康老的构图是那么的完美,把农家的勤劳、田园的恬静、生活的美满诉述的天衣无缝,美轮美奂。老夫人要去赏油菜花田,康老搀扶着在杂草丛生的坡屲爬行,不时地伸出手去拨弄挡在眼前的荆棘。如此小心翼翼的呵护,使我从心底生出真诚的仰慕来,两位老人给我们诠释着什么是幸福!
其实,很多时候最美的风景是在路上的。未到石门口,我已被康老对艺术的执着和对夫人的关爱折服了,被朋友甜美的歌声陶醉了,被黄土山梁的独特景色迷住了。
继续盘旋而上,车子奔驰在黄土山梁上,依窗眺望,一览众山小,你所感受到的是一山观两县之貌的绮丽景观。这几年随着武山全域旅游县的打造建设,山路全都硬化成了水泥路,两侧的树木吐着叶芽在风中摇曳。在这样干旱少雨的黄土里种树,成活起来是相当艰难的,我感叹树木生命力的顽强和人们改造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家园的决心。
七弯八拐,车子转过一个山垭口,眼前凸起了偃月状的山峰,草木茂盛,亭台楼榭跃入眼帘。康老说:石门口到了!
在这黄土厚重的山脊上孤零零拔起一座石质山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不得不让人称奇道妙,生出敬畏之心。车子停在山门口,康老摆弄他的宝贝照相机,我肃立在那极富江南建筑风格的山门前,虔诚地鞠个躬,默默地念了声:“石门口,我来了!”
康老为了他钟情一生的摄影曾独自四次进藏,去过云贵,走过戈壁,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皆是人惯马熟的。他挎了相机,搀了夫人先一步进了山门。我们三个站在门口,任遒劲的风撕扯着衣衫,掀起头发,听那七彩旗帜招展的声音,还有悬在山门飞檐彩绘挑头上铃铎的脆响。这是去年新建的山门,踏进去,青砖铺地,一条绿化带把上山之路左右分开。行百余步,是一木质六棱亭,称“混元亭”,建于2001年夏。据“混元楼”碑文记载,此处“自古历史称岳楼,未建亭子未建楼,今继承历史,首建石门六棱亭。”穿过亭子,便是石门口最早的山门。据门前碑文记载,石门口建于清同治七年,是当时巩昌府正堂罗、陇西县正堂李、特授伏羌县正堂晋、钦和同知衔特授宁远县正堂周奉银修建的。后因战乱遭兵焚,现在的石门口是民国三十三年重建,经2001年、2005年加固维修的。
拾级而上,山势越来越陡峭,两旁的丁香树嫩叶舒展,松树一片碧绿。行至龙王庙,路就要立起来了,不得不扶着两侧的护栏前进。康老和夫人已将无限风光收入镜头,向山下而去。叮嘱我们,不急,慢慢品赏。望着老人轻松愉快的样子,我们惭愧不如,缺乏锻炼,才爬了多一半路程就气喘吁吁,两腿打颤了。于是,我们鼓足勇气爬到了偃月形山脊翘起的第一座峰巅。我对朋友说,对任何历史文化遗存,我们都得用心去品读,去感受,穿透神灵的面纱,体味他的文化内涵。这里是药王庙,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幸福生活的追求。趟过偃月的弧形山梁,再爬九十九级台阶,这偃月的另一端顶角便是石门口的顶峰,泰山庙就建在此处。这些建筑群都是民国三十三年在残存的清同治七年建筑物的基础上修复,之后又多次维修的。当我们站在如此独特的山巅时,朋友唱起了“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歌声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童年,其实我们就荡游在充满幻想和惊险的童话世界里。
我们迎风站立在这“月儿船”的一端,向南是石庙湾成片的松林把山湾染成绿色,向北是掩映在树林里的村庄。回望石门口,六处建筑如缀在山脊的宝石,熠熠生辉。
石门口是武山、甘谷两县共有的文化遗存,每年正月初九石门口庙会在武山咀头乡宋坡村如期举行,至正月十二日联合两县九庄民众从宋坡起步,耍狮子、舞龙灯、跑纸马、打腰鼓、扭秧歌,行至石门口庙址,庙前广场上的秦腔开始演唱,九庄秧歌联合汇演,直至第二天凌晨结束。石门口就像一位红娘,为两县文化繁荣、经济发展联姻,周围民众虽然县域不同,但他们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行走石门口,我们为大自然的造化而惊叹,被庙宇建筑所熏陶,更被一对老人恩恩爱爱的幸福所溶化。走出山门,回首顾盼,灵魂显得那么清纯,生活觉得那么美好,世间充满着友善。康老举起相机,咔嚓一声,我们便和石门口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