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江红薯的头像

清江红薯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23
分享

捉泥鳅

我的老家枝柘坪,曾经号称是“鱼米之乡”,不仅盛产水稻,而且盛产葡萄。儿时的记忆中,稻田里还盛产泥鳅和鳝鱼。无论是山边的溪河中、田间的凼沟里,还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池塘边,满满的,到处都是小鱼小虾和泥鳅。小鱼多半是小鲫鱼,我们管它叫土鲫板,大多不足一两重;小虾很小很小,灰色、半透明的,我们管它叫虾米;泥鳅多半是麻黑麻黑的,一群一群的,也很多很多。

春夏时节,一到下雨天,池塘和凼沟里的水就会上涨,并漫灌到稻田里,那些小鱼、小虾、还有泥鳅,便会欢蹦乱跳地随波逐流,跑到稻田中。你看,那金光闪闪、一蹦老高的就是土鲫板,那灰不溜秋、一跳一跳的就是小虾米,那乌漆麻黑、一蹿一蹿的就是小泥鳅。

而每当大雨刚一停下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像得了宝贝一样,欢呼雀跃着跑到田埂上,脱掉鞋子,跳进稻田的稀泥里。然后,深一脚、浅一脚,高一脚、低一脚地追寻着小鱼、小虾和泥鳅,手忙脚乱地去乱抓、乱摸、乱捉一气。

你瞧!有的孩子,在那儿故作神秘地屏住呼吸,低着头、猫着腰,双手朝前呈V字状,悄悄地伸向贴近水底的泥鳅;有的孩子则尖声尖气、叽哩哇啦地叫着,挥舞着双手,使劲儿拍向水面上的小虾米;有的孩子则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站在稀泥里,冷静而从容地看着、听着、等着,巴望着谁能真的逮上几条。

有时候,几个全神贯注的孩子,同时瞄向了几条小鱼,慢慢地靠近到一起,一个不注意,冷不丁地便头碰头撞在一起。这时,总有一两个力气小的孩子会人仰马翻地、一屁股坐进泥水里。

就这样,孩子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弄得满脸满身都是泥水。要是哪个孩子一旦真的逮住了那么一条小鱼、或者是小泥鳅,便会手舞足蹈的、高声欢叫着向大家炫耀:噢!我逮住了!逮住了!快来看呀!一时间,那心花怒放的神情,便会绽开在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脸上;那童声稚嫩的欢笑,便会荡漾在稻田间波光鳞鳞的泥水中。

正如一首儿歌里唱的:

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

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

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

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其实,那种天真无邪、欢乐畅快的时光及场景,就是现在回想起来,也仍然觉着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尽管已经五十多年过去了,但在老家捉泥鳅时的那份自然,那份原始,那份欢乐,那份童趣,却始终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也不会消逝。

当然,现在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是根本没有这种感觉的。而且,既使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现在,恐怕也很难随时随地有这样的体验了。因为,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早已让稻田里的小鱼小虾和泥鳅,变得很少很少了。除非是有人专门投资了体验式的捉泥鳅的场地。但即便如此,我想,恐怕也难以真正体会到,从前那种原始自然、自由自在的情趣和意境了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