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凉江的头像

清凉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25
分享

索泸河畔唱赞歌


在枣强县城境内,有一条小河,名其曰“索泸河”它不是人工河,自然流淌了若干年,河畔起伏的沙丘记录里洪水泛滥的印记。

解放后几次扩挖,得到有效的治理。改革开放后,沙丘也派上了用场,人们植树,栽花种草,便有了千亩森林公园,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园林县城成了城建工作之重。便将索泸河县城段打造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县城河段的南端扩挖了一个湖。俯视水面,碧波荡漾,绿荫掩映下的凉亭,古朴典雅,具有江南的风光。湖的北岸有一个大型的浮雕壁画——“根”。

这便是枣强移民文化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朴典雅。彰显着移民文化的悠久历史,说起移民文化,据史料记载,明初洪武年间,移民从山西大槐树中转枣强移民山东。

枣强移民大多是因为元末战乱及“靖难之役”造成的经济破坏、人口锐减而移民山东垦荒。据移民山东家谱资料和20世纪80年代初惠民地区地名办公室的调查统计, 黄河三角洲约半数的村子是明朝移民建立的。而明朝移民的源出地又大都集中于山西洪洞和河北枣强。因此,当地遍传着“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的枣强县”的歌谣,歌谣映印证着明朝移民垦荒的史实。影响之深远,河北枣强移民可以比肩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近年来不断有山东移民后裔前来寻根问祖。

沿河北上,花草树木遍及河堤两岸。

岸柳成行,芦苇片片。水榭亭台,荷莲盛开,静雅荷韵,香飘四溢。

行走在栈道,犹如仙境一般,人在水上走,鱼儿水中游,恰是一副壮美的画卷。

一路走来,耳畔响着悦耳动听的乐曲,让人心旷神怡。

继续北行,一步一景,每一个景点都有鲜明的特点。

抬头望去“魅力枣强”几个大字映入眼帘。

说魅力枣强并不夸张,枣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裘祖文化,董子文化,移民文化,彰显了历史的辉煌。如今的园林县城更具魅力。

从南湖走到北湖,北湖更具特色,高高的观景台,站在上面,放眼望去,绿树环抱中的县城尽收眼底。高楼林立,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

放眼望去,北上南下的列车呼啸而过。大广高速更是车流如织。正在修建的京台高铁据说从衡水南站到北京仅需五十分钟,我为飞速发展的祖国感到自豪。

站在观景台上,俯视整个景区,处处鲜花,处处绿。来来往往的游客,三五成群,男女老少,不时驻足,指指点点。有些年轻人把美好的瞬间定格在手机上。

你看,那边大妈跳着广场舞,这边年轻的姑娘迪斯科。

随风飘来,凯歌声声,原汁原味的京剧随风飘荡。

俯首湖的西北岸边,绿树掩映下的仿古建筑,飞檐陡壁,殿宇楼阁——这便是大原书院。

大原书院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修缮,毁,重建。历史是个什么样子,无从考证。如今重建大原书院,以崭新的面貌重现于世。大力弘扬了董子儒学文化,晨钟暮鼓,仿佛又听到了当年董子传播儒学文化的声音。

整个景区充满了无限生机,这便是枣强县城的一角。

索泸河它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也彰显着现代化的气息,如今的索泸河美如画。我到过很多旅游景点,真的,好些地方还不如此。

枣强自古就是人杰地灵,如今的枣强正以暂新的面貌,如同雄鹰,振翅高飞,文化搭台,经济 唱戏,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当了排头兵,中关村的科研成果,在我们里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魅力枣强,辉煌的明天正向我们走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