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祁立江的头像

祁立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31
分享

坚强的葫芦

作者:祁立江

午后郊区的街头,空空荡荡几无行人。一辆电动三轮摩托车改装的移动小杂货店孤零零的在一棵树的阴凉下候着清淡的生意。小店有破旧的遮雨顶棚,四面敞开,顶棚由竖立在四角的四根钢管支撑,有数根拉直的细铁丝悬挂着一些雕刻成型和未雕刻的葫芦,大大小小十多个。还有几把覆满灰尘的二胡和十几管长短不一的笛子。在我细细端详葫芦雕刻工艺时还在车厢不显眼的位置发现了一副陈旧的双拐,那是一副残疾人的双拐。双拐顶部横梁,也就是拄在腋窝处的部分,用一层层红布条包裹着,破旧而泛白,红布头开叉成几缕细细的,短短的布条在轻风中微微飘起,仿佛诉说着双拐主人在人间不幸的遭遇。

流动小店的主人是一位年逾中年的男子,上身粗壮,脖颈黝黑面堂泛黄,发短凌乱而霜雪半头。粗眉皂眼,眼里似乎还有着隐隐的淡淡的哀愁。上身着一件半新不旧松松垮垮的T恤,下身穿一条几近破旧的宽松长裤,我斜瞄数眼终究未能辨出长裤初始的颜色。残疾男脚穿一双军绿色的球鞋。简单打量一番也看不出此人有什么稀奇,仅仅是粗粗判断此人的生活大约不太景气。

午后阳光烈日,潮热袭人,街头本就行人寥寥,小杂货店也无甚生意。男子懒洋洋依靠在三轮摩托座椅似乎并不在意小店生意的枯淡,似乎更像是在炎热的午后休憩纳凉,一副懒散的样子,独守着一个人的悠闲。

对于艺术,我的兴趣始终长留,对于雕刻葫芦的工艺始终能保留欣赏的雅兴,也有过泛泛的了解。八仙过海、水浒好汉,金陵十三钗,三国人物,十八罗汉皆是葫芦雕刻的必选人物图。在我的家中书橱还放置着很多年前,我在栽种微型葫芦的庭院里征得主人同意之后,在葫芦棚架的藤蔓上亲手摘得几粒大拇指般大小的葫芦。闲时无趣也会偶尔拿出早已风干的葫芦把玩,连带一同回忆几近风干的旧事。

我取下流动小店的一个葫芦拿在手中端详雕刻工艺的精疏。葫芦上的雕刻人物是一副仕女图。妙龄女子端庄秀丽,衣香鬓影秀发如云,衣袂飘飘彩云缭绕身旁。纤纤玉手手捧花篮,散花于天际。再往细微之处触摸观瞧,纹路清晰,刻痕细腻,字迹端秀,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态。

葫芦把玩手中许久,不禁为精湛手艺而惊讶。禁不住问男子,葫芦为何人所雕琢。男子依旧懒懒散散,淡淡而言,是他自己闲时雕刻。听此,我更为吃惊。男子乃粗壮大汉,雕刻乃工艺美术,粗壮与细活两者之间又何来紧密联系。心中疑惑难解不免多了几句询问,雕刻工艺何人所授。这时男子方徐徐道来,眼中顿时有了明亮的光,待客的态度温和了些许。告曰:他从事雕刻工艺近二十年,小时候家贫,从未去过学堂学习,至今目不识丁。在少年时一场灾祸惹得腿脚残疾而不便,车中双拐即为自用。父母先后老迈,田间劳作腿脚又不便,因生计所迫,于是自学葫芦雕刻,初学时手大脚粗且又目不识丁总也摸不着道,生计难消,几经废弃。近些年深钻苦研终于无师自通,手艺渐渐精深。生意也日渐上道,日子虽还未富有但过的还算闲适,不再为一日三餐而愁苦。

我问男子可入得葫芦雕刻工艺协会,男子答曰:不曾入得也懒于寻道拜师,仅仅是一个人闭门深耕雕刻技艺而已。你来我往不带任何轻视的聊天,让男子聊兴即起。他还自介,虽说自己不识一字,但只要顾客定制诗词歌赋,他便可以依葫芦画瓢刻字于葫芦,任何字体皆通。听罢男子娓娓道出自学成才,自食其力的坎坷经历,而我这个旁听者对于他所要品味的生活甘苦,确信了然于胸,心中甚是敬服。

人生漫漫行走一路,也曾了解过不同行业的群体,也因此深入过一些人的内心世界。每个人的生活总有不尽人意之处,若要改变生活现状唯有不断改变自己,以更优秀的自己向周围人群证明自己,向社会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每个努力的人必须面对的事实,尽管证明的过程或许会枯涩而艰难,尽管要面对孤独的自己,但除了不懈坚持,时刻鼓舞自己,别无选择。

对于个人的努力,用于谋求改变生活的诸事,我深有感触。而且在生活中的鲜活实例也寻常可见。一个四肢健全,头脑建全的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改变命运不幸的安排,尚数不易。残疾人在正常人的社会往往被歧视,往往被隔离在社会主流群体之外,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男子并未因一场改变人生道路的惨祸而沉沦,他用坚韧的雕刻,雕琢的不只是精美的葫芦还有自食其力的人生,这于一个人的人生就是胜利。改变自己让人群认可努力的自己,让社会友善的接纳自己,必定会有一段漫长的黑暗路程,需要自己独自走过。

与男子聊了许久,话题未竟。男子欲换行人多的地方候他的葫芦生意,于是与我拱手告别,我即目送。望着男子开着三轮摩托小店,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我默默祝福他在迈向富裕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也祝福自己在默默前行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