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立江
十二岁的女孩因为厌倦写作业,厌倦学习,厌倦了难以承受的情绪压力和精神负重而跳楼身亡。孩子用极端而简单的惨烈死亡来逃脱对学习的厌倦,或许也为了逃脱家长的喋喋不休的每日唠叨。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养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孩子厌学,必然有有一个酿成的过程,这里有家长培养和教育不当的问题。当然,肯定还有一些其它难以详尽的因素存在。
孩子在去世前用她稚嫩的小手歪歪斜斜留了一封几行字的遗书,其中就有“不要救我,我要自杀,我恨你们” 的内容。遗书中所指的“你们”确凿无疑就是孩子的父母。由文字内容“不要救我”不难推测和判断,孩子在离世前有多么厌倦活在人间,活在父母的面前。
我不知,这位孩子的父母在看到这封让人泣泪的遗书是否会泣血,是否会有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痛定思痛的自责而不是将所有的悲剧上演归咎于孩子的不懂事。从此自我修正育人的方式和洗心革面做一个不让孩子厌恶的父母。令人深思和难过的是类似的新闻时常抵达公众的视线。这就需要整个社会反思了。
当艽野乡间的农人家庭都知道将适龄孩子送入学校读书,而农人与孩子并不明确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大多人的想法只是认为,不要让孩子成为文盲。上学读书在此际已然成为一个民族的良好传统。对于城市孩子的读书,家长的目的和对孩子的灌输显然要明确的多。读书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或是更上一层楼。决不能被落在时代的末路,不能被时代所抛弃。至于读书修性养性那则是改变命运之后再去考虑的事了。
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我以为,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所学校,只要不是将学习成绩优异稳定的学生,人为调整刻意集中而组成的班级,单从概率分配而言,那么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任何一个年级的学生必定在学习中会有优中劣的差别,甚至会有遥遥千里云泥之别的差距。若从期末考试成绩乃至最终尘埃落定的高考成绩而论,也可划分为考取清华北大、一本、二本和名落孙山。这也是所有学校组合而成的一个社会的大概率的分配。而我们或许在生活中常常忽略这个质朴的道理仰或是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
对于太多太多穷乡僻壤的中学和教育资源相对处于劣势的学校,更大的可能是,考取名校,譬如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几乎为零。这就是事实,秤砣般的沉重事实。要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则有大把大把。
从古至今,并非是每个学子都能实现金榜高中的梦想,进而荣耀乡里,成为芸芸学子的楷模和榜样。并非是每个学子都能依凭高端的知识,从容不迫,优雅自如的求食求存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大社会。也并非是每个学子都能稳稳当当的端着高知的饭碗,轻取俗世之富贵。优裕自如,尊崇无比的来去于人间。我们完全可以通俗易懂的说,这也是人类社会的大概率,既是事实也是规律。
生活的经历和生活的事例,不止一次的敲打着我脆弱的心扉,尽管我也不乐意承认这一真实的残忍。可铁的事实就在那,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实例就摆在那里,不轻不重。规律就在那,不远不近。由此我可以负责的说:“学霸”可不是每个学子都能养成和做成的。这里必然有学霸的努力学习,也一定存在着一定量的天分。
如果人人都能做“学霸”,人人都能成为博士,那么这一傲人耀眼的词汇必将消失在汉语词典。对于厌学或不善学的孩子,或许是家长并未发现孩子的其它兴趣和爱好,与其施与毁人无尽的压力将其逼疯,逼着跳楼,倒不如退而求其次顺其孩子的兴趣特长发展,让孩子多些快乐,在快乐中成长,也不失为明智之选。与己与孩子皆善莫大焉。
生活中有些迂执的父母以“爱”为名,给孩子强加难以重负的压力的行经,荒诞不经。父母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却要逼着孩子成为优生,成为学霸,自己未竟的心愿交由孩子去完成,几乎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孩子的不堪重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时常适得其反。我不禁要问:既然父母强人所难自己的孩子视为高明,那你为何没有成为学霸!那你为何没有盖世的事业呢!
既然要将话题说透说破,说的通俗质朴,我也就无需说些“伟大使命”之类的高大上的激扬文字。至于使命并非每个人都能意识,并非每个人都能肩负。那我们就往直白实惠里说:360行,任意一行,只要做出了精到,哪一行都有好饭,哪一行都有优裕自如,哪一行都有逍遥半生的活法。
说到努力,我认为,“努力”只是一个相对的词汇,个人的努力只是一个相对的过程。这个参照物只是以前的你。努力与否,仅仅是生活为你与从前的你,做出了客观公正的比较。当然了,个人的努力是有限的,但只要有努力那就一定会在你原有的基础之上有进步。进步的大小取决于个人才智的高下,起点的高低,机缘的大不同。还有一些未知不可控的因素,成就未来的你。
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但需要清醒的明白一个道理,个人的努力甚至是穷尽的努力并不意味,你将来的成绩一定就可以超越马云,超越袁隆平,超越梁朝伟,超越奥巴马。从古至今,从东到西,所有不同国度的社会,穷人永远多于富人。底层社会的人数永远多于上流社会的人数。
这种现象完全可以用犹太人的二八定律来解释了。世界上20%的国家占领着世界上80%的土地;地球有80%的海域和20%的陆地。20%的人占有全球80%的物质财富。在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样不近人情的分配方案,究竟是由谁来设计。我也不知,估计你也不知,只有天知地知了。20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