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立江
聪明与愚蠢大约是有分别,但两者间似乎没有需要跨越的鸿沟。譬如,小商贩对顾客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一时会获取更多利好,短期衡量这是聪明,但长远考量这就是愚蠢了。只要是人,想必谁也不希望自己被愚弄、被欺骗,而这种失去诚信的欺瞒行径导致的结果是上门的顾客锐减,生意凋敝,最终关门歇业。
我家巷口的周边在很多年里先后有数十家生意店如花开花谢般,开了关,关了开,小掌柜换了一茬又一茬。生意关门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其中有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诚信不足。
“商道酬信”“人无信不立”是我们所熟知的道理。诚信以及诚信教育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绵延数千年直到今天。诚实守信是作为人的一种高贵的教养和闪亮的品格。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经济社会的浪潮中,部分人难免会为了金钱而丧失作为人的良知底线。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譬如,新闻报道的欺诈消费者的“青岛大虾事件”、“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就是典型的商家诚信严重丧失的集中表现。
在我家附近,在我经常去散步的广场不远处,有一水产果蔬杂货店。掌柜是外省人,是霜雪两鬓,半染苍头的一老者,佩戴着一副厚镜片的近视眼镜,约略可以看出他的眼神不大好。他个头不高,身形瘦弱,满脸的皱纹横七竖八的横纵在他风雨沧桑的脸上。听母亲曾经说,老者来自江南鱼米水乡,背井离乡来此地营生差不多也有三十年有余了。
初来时,老者那会还是一年轻力壮的小伙。肯定也曾怀揣着好男儿志在四方,只要肯吃苦不怕吃苦,就定会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望。或许也曾有过努力打拼,致富后衣锦还乡的梦想。为了寥寥生计,为了能在异乡扎根落脚,曾经也尝试过很多行业的营生,打过短工,也扛包拉货。人在他乡的颠沛流离的日子里,肯定也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也或许隐忍过被二货欺负的憋屈。但老者一直没有离开,一直坚持着。
我对老者的清晰记忆始于他前些年在马路边所开的一家调味店。说它是店,又没有店铺,仅仅是在广场几步之遥的巷陌边支起一张长条桌和一个小台秤,还有很多个装着调味品的瓶瓶罐罐,那会,老者也开始了少量兼营水产的销售。
老者所售的调味品,比如辣椒面、胡椒粉、姜粉之类的从不掺杂其它不知名的物品,以货真价实,买着放心的经营模式叫响了生意口碑。有了良好的信誉声誉,生意也渐渐步入正轨。生活趋于稳定后的老者把老家的老伴也接过来了。而此时老者的儿子也已成年并娶了老家的一女子,一同与老者打理这家水产店,而且他们已经在本地购买了一套大房,一家人居住。再后来,广场再度拓宽需要拆迁,于是老者就在距原址几十步的街边租了一家门店开始了真正的水产菜蔬调味品的经营之路。
水产店门面并不大,但种类齐全,因为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水产菜蔬销售流转很快,因此每日都需要去批发市场购货,也因此老者店里的菜蔬都很新鲜。更为奇特的是,这家店里的货品都没有明码标价,常去的顾客知晓此理也从不问价。通常是由顾客自选物品自行装塑料袋然后拎到门口的台秤处,由掌柜称重核算,说多少就多少。事实上顾客在挑选水产或菜蔬时并不知晓单价,我也常去那家店里购买,但我从未看到过顾客对店家最终核算的称重和总价有任何异议。这大约就是诚信的力量了。
诚信的经营和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当真正的建立后并且不断的巩固,那回报就是丰厚的。我以为,做人做事皆通此理。2016.2.21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