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恬的头像

青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07
分享

毛遂自荐做广场舞教练

                                                                      文/恬韵

南粤的秋天虽然来得有点迟,但是,太阳下山以后,还是会有凉风轻拂的时刻。进入了九月,走出户外健身的人们逐渐增多了。

最近几天傍晚,我选择了“疾步走”的方式进行锻炼。每次外出运动,我都会到离家不远的惠阳市政广场周围,走上几圈。有时也会在广场的台阶上停留片刻,欣赏一下夜景。当站在高处环顾四周时,最抢眼的莫过于不远处的广场舞景观;那大大小小的队伍,在各自的领地上,以压倒对方的态势,放着高分贝的音乐;有做保健操的,有跳鬼步舞的,有跳交谊舞的,还有拿着道具扭大秧歌的.....一时半会数不过来,诺达的广场被音乐弥漫着。

儿子建议我仔细观察一下,选个喜欢的舞种,参与进去试跳一下。可不知怎么的,我就是提不起兴趣,一点跳广场舞的激情也没有。

走在大广场的边缘,听着不同的乐声,眼前的一切让我忆起了往事,当年毛遂自荐做广场舞教练的情景浮现在了眼前。

那是2007年的7月,我在深圳坪山区度假。有一天晚上,我上街购物,刚走到超市门口,一阵悠扬的歌声从不远处传来,我好像着了魔似的,循着歌声的方向往前走。我走过了街道,走过一处小树林,绕过了一个花坛,来到了一个大坪子边上。看到一男一女两位老师正在指导一群人跳藏族舞,放的歌曲是《敬你一碗青稞酒》。

我好奇地问站在最后排的一位老姐:“这是一种什么活动?”老姐告诉我说:“这种叫广场舞,你要是喜欢,也可以参与进来,跟在后面学跳,交一点服装道具费就可以了。”

从小就对音乐舞蹈感兴趣的我,瞬间把购物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直接就跟在了队伍后边,进行学习,直到散场。

那时候,广场舞只是在大城市里流行。在我来深圳之前,家乡小县城没发现有人跳这种舞。当时,我有个心愿:就是想多学几支舞,等有朝一日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用这种“时尚”的方式进行锻炼。

当时,我的住处离跳舞的地方有好几公里。我丈夫很多时候晚上要加班,没空接送我。若是前去,我要走出大工业区,再走过一座天桥,然后乘坐公交车,最后还得穿过红绿灯街道,才能到达目的地。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总计不低于一个小时。

即便是出行很不方便,但是,高涨的热情带来的是认真积极的态度,整个学习过程,我没有落下一天。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有点佩服自己当年的执着精神。

一个半月时间,我学会了二十多支不同歌曲配上的舞蹈:买了一些道具,花了100元钱请领队的老师帮忙,把舞曲制作成了两个CD光碟(那时不用移动硬盘放音乐),带回了家乡。

“ 人有夙愿,天必佑之”。八月底,就在我回到家乡的第三天,一位老朋友打电话给我,约我一同去跳舞健身。朋友告诉我说:“近半个月,门口幸福路那头的街边宽坪子上,有十多个人在跳舞,是人民医院的两名退休医生组建的团队,音响设备是她们凑钱买的,其中一位姓何的医生,自己上网学了几支简单的舞蹈,领着大家跳,队长是姓周的,他俩想找一位会教舞的人来做指导。”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机会来了。当天傍晚,天还没黑,我就把晚饭吃了,带上买回的光碟,来到跳舞的坪子上等候着。

何医生和周队长到场后,我先做了个自我介绍,然后毛遂自荐,结果我的愿望轻松实现了,当晚我就成了这个健身团队的义务教练。记得那晚,我教大家跳了一曲《爱情恰恰》。

 “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为了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我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用电脑上网,找视频学习,练习舞蹈基本功。为了把动作讲解得通俗易懂,让大伙容易掌握。每教一支舞,我就得先反复听舞曲音乐,找准节奏,遇上较为复杂的舞蹈时,还要根据音乐节拍规律对动作进行改编,尽量让中年朋友喜欢,让老年朋友也能接受。

来学习跳舞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新来的队员大多想“一口吃成胖子”,建议我抽时间,给她们“补补课”,教一教前面的那些舞(下面称‘旧舞’)。老队员跳的次数多了,又有点“喜新厌旧”的情绪,恨不得老师多教一些新舞。

一位负责管理音响的老队员向我提建议说:“老师,您只管教新舞,让后来的人自己跟着跳,会不会是她们自己的事情,您没必要给她们‘补课’,新舞和旧舞一起教,不好操作。”

新老队员之间,有时会闹出点小矛盾。

为了让大伙都满意,我与几位团队元老进行了商量,最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那就是:一个星期教一支新舞,周一到周三由老师教动作,后面的四天时间,分开站队,把音量调小,全部会跳的队员自己随音乐按顺序跳。不会跳的跟老师到边上去“补课”。

“补课”那边是没有音乐的,我只能用嘴巴唱歌,要么边唱歌,边做示范;要么边喊八拍口令节奏,边做指导。有一部分悟性不太好的队员,学习非常主动。她们有时候会不停找老师,这个喊:“老师,先出哪只脚?”那个问:“老师,手要怎么举?”不管是谁,只要愿意学,我都会尽力去教。有些时候,到点了,别人都回去了,有几位老大姐仍然舍不得离开,看到她们那股认真劲,我也只好“奉陪到底”。

每教一支新舞,需要花上几个晚上,户外很空旷,没有麦克,要大声喊口令才有效果,很多时候声嘶力竭。本来,我白天工作就用嗓过多,声带已经有疲劳感了,晚上再一折腾,让平时喜欢哼唱几句民歌的我,一时间成了“鸭公嗓”。每晚9点以后才能回家,经常是一进屋就斜躺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了。

夜幕下的街边,从此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许是因为我们幸福路健身队(文化局命名的),有专门的舞蹈教练,进行分层教学,耐心指导(不收费),许多人因此慕名而来。没多久,我们的队伍就由当初的十几人增加到了80多人,而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就在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整个县城兴起了跳广场舞的热潮。县政府为了让这项健身运动健康发展,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特地举办了首次广场舞大赛。

记得,我队的周队长接到赛事通知的时候,是08年8月中旬,当时我正外出旅游。队长打电话给我,让我马上回家商量事宜,备战十月份的比赛。我不敢怠慢,匆忙结束了行程,赶回了家乡。

在周队长和几位管理大姐的配合下,由我出面组建了一支,有24人参加的演出队伍。我自编自导了一个《竹板秧歌》舞,选用了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做舞曲。比赛于十月中旬举行,有十六支队伍参赛,通过激烈角逐,我队最终荣获了一等奖。

时光飞逝,一晃就是两年。到了2009年的下半年,正直建国60周年大庆,单位要组织参加大型的合唱比赛。我是领导指定“必须参加”的人员之一,没有理由推脱。排练一般都选在晚上进行,时间实在是调整不过来,我不得不忍痛退出了心爱的健身队。

从那以后,因为参加其它活动的次数也在增多,我也就没有再重新归队了。

虽然我没再出门跳广场舞了,但是对舞蹈的热爱之情始终没有减退。近几年,通过看视频自学,我学会了印度舞和新疆舞的一些基本动作。我感觉自己的舞姿有所长进了。

也许是精力不足的原因吧,如今,我已没有了重操就业当“教练”的念头了。

喧闹的市政广场,无数的舞者,异乡的风情,在我眼前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站在画的不远处,观赏着、品味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