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当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蔓延,山东理工大学91岁高龄的离休干部王静波李同昌夫妇,就给离退休工作处值班人员打电话询问:“我们现在不能出门,信息不灵通,如果学校组织捐款一定要通知我们。”捐款倡议发出的第二天,王静波李同昌就委托保姆到登记点捐款3万元,这是学校离退休教工中最多的一笔捐款。
近年,学校每年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在离退休教工中捐款最多的也是王静波李同昌夫妇。从2005年至2019年,这对令人尊敬的老夫妇每年捐款6千元,合计捐款近10万元,表现了这对老党员老干部,关心学校建设,关爱学生,助人为乐的崇高美德。2017年,这对伉俪荣获淄博市第三届钻石伴侣荣誉。
王静波老人的一生历尽坎坷。1929年6月,她出生于潍坊西于渠村的一户中农家庭,家里靠种几亩薄地和做小生意维持生活,空闲季节父亲还要外出给资本家当伙计贴补家用。生长在劳动人民家庭,王静波从小就受到勤奋劳动谋求生计的耳濡目染。七岁开始跟母亲学做针线活,开启了家务能力的学习和培养。1938年1月,王静波的三哥王一民参加了八路军。三哥参军打鬼子,得到了全家的拥护和支持,对王静波后来参加革命,起到了启蒙和引领作用。
王静波的少年时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中国、蒋介石“曲线救国”的战乱年代度过的,小小年纪过早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她八岁入小学,因交不起学费停过学,她和母亲靠做鞋卖钱维持学业,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小学毕业。1943年王静波高小毕业参加潍县第八区毕业生大会考,在三百多名考生中取得第八名的好成绩,被保送潍县县立中学。进入中学后,她开始阅读大量进步书籍,接受和理解了反对封建统治、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人类、男女平等新思想,明白了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区别,开始向往和追求共产主义。
1946年2月,王静波毅然中断了在敌占区的中学学业,回到村里当了小学教师,开始了革命生涯。除了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外,她还要组织村民斗地主、减租减息、开展生产劳动、为党组织传递信件等。1947年1月王静波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人生的最大心愿。不久被调到区委担任宣传干事,发动组织群众,开展土改和减租减息运动。1947年7月,国民党顽军和还乡团全面进攻潍县解放区,王静波参加了武工队,在潍县、平度、海阳一带开展武装斗争。由于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行军,右腿发生严重静脉炎,疼痛难忍,由于当时没有条件医治,至今留有病根。1948年初,在攻打潍县战役前夕,组织抽调王静波去潍县北部参加工作队,集中学习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工商业政策和进城后的工作方法,做接收潍城的准备工作。1948年4月打下潍城后,工作队摸黑进城,张贴和散发传单,向市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向资本家和工商业户宣传党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解除他们的顾虑,稳定情绪。不久,王静波调任潍县妇联组织部部长,组织群众建立商会、互助会、工会等基层组织。
1950年3月,因工作需要,王静波又被调到潍县固堤区担任宣传委员,主要任务是下基层宣传,在农村组织互助组,开展农村妇女教育。1951年2月又调任潍县妇联主任,根据抗美援朝形势要求,下乡蹲点发动群众,捐钱捐物支援前线,落实军属代耕政策。
1954年春,潍县组织部研究决定,保送王静波去北京全国妇女干校学习。王静波在干校期间,学习刻苦,团结同志,受到学员和老师们的好评。1954年10月。在庆祝建国五周年之际,王静波和同学们亲眼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使追求上进的王静波万分激动。干校学习结束后返回潍县,王静波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她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水平得到了省妇联的高度评价,1956年3月,王静波调省妇联办公室担任干事。
1959年是王静波人生中的一个坎,对她来说这一年特别煎熬和漫长,她与死神擦肩而过。由于形式主义和浮夸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出现了大面积饥荒。受灾期间,省直机关干部下放基层支援救灾,王静波也到了济宁汶上县南旺镇组织群众生产自救。由于超负荷工作,长期营养不良,王静波患上了水肿、胃痛、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肾盂肾炎等严重疾病。省妇联为了照顾她的身体,把她调回了济南。在一次身体检查中,又意外发现患了子宫颈癌,她不相信这是真的,感觉天塌了下来,但又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王静波被送入医院准备手术。省妇联一封加急电报将其爱人李同昌从德州(学校原址)召来,李同昌忍着巨大痛苦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请求医生一定要挽救妻子的生命,因为她毕竟只有三十岁。在回忆那段日子时,王静波说:“她忧愁悲伤过,但后来一想,害怕没有任何作用,唯一的办法就是和病魔作斗争。”在治疗过程中她积极配合医生,为了建立信心,分散对病情的忧虑,她先后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可爱的中国》等著作。术后仅休养了一个月,她便要求返回工作岗位。她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职责与义务,拖着病弱的身体,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工作。
1960年,组织为了照顾王静波,把她调入爱人李同昌的工作单位,即山东理工大学前身山东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担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当时组织、宣传、统战等工作都归党办负责,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进入高校,工作性质发生变化,王静波体会和认识到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贫乏,积极学习有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1960年,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业欠收,人民食物供应不足。王静波夫妇工资不高,二人除赡养老人外,还尽力帮助生活困难的同志。她认真学习,积极工作,关心他人的品德,赢得了同志们的好评和尊敬。1961年学校以普选方式选举校党委委员,王静波高票当选。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暗暗告诫自己:要更加努力,以更好的工作成绩回报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1963年春,学校行政部门调整,单独设立宣传科,王静波担任宣传科科长,主管学校宣传工作。1979年,又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此时的宣传部仅有她与一名广播员两名工作人员,工作范围涉及时事宣传、政治学习、思想品德、马列教育、政治辅导员管理、有线广播,包括为学生买电影票等事务,人手少,任务重。为了做好工作,她动脑筋想办法,在组织形式上,在师生中设立兼职宣传员,定期开展评比和奖励,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打造了一支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为主体的朝气蓬勃的宣传队伍。在工作内容上,她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把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学校开始建设教工住宅楼,按照王静波李同昌夫妇的资历应该首批住上楼房。考虑到中青年教师住房紧张,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王静波李同昌夫妇主动让出分配的楼房,直到1986年底王静波和李同昌才搬进了教工住宅楼。
1984年11月,55岁的王静波办理了离休手续,离开了热爱的工作岗位,开始了退休生活。从1946年到1984年的38个春秋,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瞬间,但对于王静波而言却承载着她的生命年华、聪明才智、崇高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正如她自己所言:“在这段最充实最有意义的岁月中,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在追求理想和为党工作中得到了快乐,实现了人生价值。”。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衷心祝愿王静波老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