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友国的头像

田友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30
分享

动植物的爱情(两题)

散文

动植物的爱情(两题)

田友国

爱情不止是人类的专属,动植物也发生着爱情,千古连绵。武汉东湖落雁景区是自然生态园,也是动植物的爱情生态园。而且,动物与植物一起积极地注释着爱情的含义。

——题记

鸳鸯并蒂

人类向往爱情的忠贞,动植物也不例外。

鸳鸯是一种鸟,雄鸣曰鸳,雌鸣曰鸯。鸳鸯白昼双飞,或戏水;夜间双宿,与交欢。一夫一妻制,是鸳鸯的婚姻法。人类也有婚姻法,但养多名小三的官员不少。一鸳多鸯,是这种官员的追求。比起这种官员来,鸳鸯要自律多了。鸳鸯亲密,相爱,生生世世不分离,是白头偕老的表率。鸳鸯没有婚外情,一旦婚配,就不离不弃,终生相守,即使配偶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婚,而是鳏居,或寡居,余生孤独,与凄凉,也坚守到底。《古今注》曰:鸳鸯“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匹,单独也。

最初,鸳鸯不是用来比喻夫妻,是象征兄弟之情的。梁萧统,南朝梁武帝长子。在封邑石城即今池州贵池,他主编了洋洋大观的《文选》,其中收录了一句诗:“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参、辰,均为星名,辰星居东方,参星居西方,东西时差大,再也见不着了,说的是兄弟的别离之绪。梁萧统英年早逝,31岁的他与弟便鸳鸯诀别,也如“参与辰”了。西晋诗人郑丰有序曰:“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郑丰以鸳鸯喻陆机、陆远兄弟。

最早以鸳鸯喻夫妻者,当推唐代诗人卢照邻,经典诗句“愿做鸳鸯不羡仙”,便出自于他的《长安古意》。卢照邻率先以鸳鸯褒扬男女之爱,唐时及唐之后的文人开始流行起来。杜牧诗云:“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甫诗云:“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崔珏有“鸳鸯诗人”之誉,便源于他所作的《和友人鸳鸯之诗》。

关于鸳鸯,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落雁岛的湖边有一座铜雕,名鸳鸯鸟。鸳鸯鸟立在同一块扁石上,似刚出湖水,抖着身上的水珠,四目交融,一往情深的面容。据说,这座铜雕重约2吨,创作依据是2000多年前的文物,名彩绘乐舞鸳鸯形盒漆器。该文物产生于战国时期,后封存在湖北省随州曾候乙墓,1978年出土。东湖鸳鸯铜雕,与战国鸳鸯文物,今古唱和,讲述着同一个故事:

2000多年前,晋国有位大夫,名洪辅。致仕后,回老家开辟林苑,聘请了一位年轻的花匠,名苑哥。林苑当然会有池塘,与荷月。一天,花匠正忙着栽种花,与草,忽听“救命”的高喊声,便冲向莲池,救起了落水的女子。女子年轻,貎美,正是洪辅的金枝玉叶,名秧妹。回府后,两人湿淋淋的。这是两人的第一次邂逅。秧妹还有些后怕,便靠着苑哥的肩膀,直哆嗦,而苑哥紧紧搂着秧妹,给她取暖。这时候,洪辅回府,恰恰遇见到了这一幕,便以为苑哥与秧妹发生了私情,辱没了家风。盛怒之下,他令家仆毒打苑哥,并关入水牢。

入夜,苑哥衣着单薄,浑身发冷。秧妹牵挂着他,偷偷到水牢去看望苑哥,特意将一件衣服送给苑哥穿。秧妹温婉,以爱温暖了苑哥。隔着牢窗,两人引颈相望,泪便大滴大滴流下来了。有人向洪辅告密,洪辅大怒,命家仆剥去苑哥的衣服,又以石捆绑苑哥,坠入莲池之中。这种残暴的行动,被秧妹目睹了。她有艳骨,更有铁骨。一瞬间,她便纵身跳进了莲池中,击起了千重的浪涛。第三天早晨,有两只鸟从莲池起飞,飞向了楚国。两只鸟问世,形态新异,世界上便出现了一对最美丽的水禽,一只叫秧,毛色苍褐;一只叫苑,五彩缤纷。但,都是灵魂的化身。之后,两只鸟形影不离,相亲又相爱了。后来,楚人开始把苑鸟、秧鸟合在一起,叫鸳鸯鸟了。

不过,有关鸳鸯鸟的传说不止这一种。

《搜神记·韩妻》载:战国时代,宋国有个大夫叫韩凭,娶了美丽的何氏为妻。宋康王淫波荡漾,将何氏强占。韩凭恨之入骨,宋康王囚禁了他。韩凭自杀了。何氏闻讯,暗中腐坏自己的衣服。一天,宋康王登台游览,令她陪行。至最高处,何氏纵身往下一跳,侍从连忙抓她的衣服,但何氏的衣服经不起拽,她摔在地上,香消玉陨了。她的衣袋里有一封信,是写给宋康王的。信的大意是,望宋康王把她与韩凭合葬在一起。

宋康王头上流脓,坏透顶了,他明知何氏深爱韩凭,霸占何氏不说,还不肯让何氏到阴间与韩凭相会。于是,他令人单葬何氏,与韩凭墓相望而不相近。当夜,两棵梓树分别从两墓的顶端长出来,长得很快,树干相向弯曲,渐渐靠拢,枝叶也相互交错,而树根却在地下相恋,拥缠。不久,树上便栖着一对鸟,朝朝暮暮不肯离去,而且,两颈相依发出悲鸣之声。其鸟,一雌一雄,正是鸳鸯。

传说不一,但都在说爱情的坚贞,与鸳鸯的象征意义。鸳鸯游则双嬉,飞则双飞,栖则交颈,爱得紧密。人们基于这样的认识,鸳鸯枕、鸳鸯衾、鸳鸯床单之类,便流行于历代了,至今,还有些家庭在客厅摆放着一对铜鸳鸯,以祈爱情的永久。也有一对对男女在家中摆放并蒂莲,或铜质,或玉制,或物品图案。

落雁岛上,长出了一枝硕大的并蒂莲,同茎,双葩,合跗,通体红色,花蕾正处于绽放期。这是一尊玻璃钢雕塑,述说着一个经久的故事:

很久以前,湖北阳新有一个秀才,名寒窗。寒窗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读书上瘾了,而且,他喜欢在莲池边读书。的确,寒窗读了许多书,满腹经纶了,可到了30岁,还是没有颜如玉。究其原因,他以为,还是书没读够。于是,寒窗加紧读书。这天,他读着读着,一阵风突然来袭,他手中的诗稿不翼而飞了。

风从莲池吹过来,诗稿在空中绕了绕,飞往了莲池边的一个窗口。这是当地有名的员外楼,楼中有位美人,亭亭玉立,浑身一派端庄。她就是员外的女儿,名莲花。莲花出生于书香之中,非小家碧玉,自然是知书达理了。她看了看几首诗稿,无一不以莲花为题,心里便涌动了涟漪。走近窗口,她看到楼下不远的地方,秀才正在寻找诗稿。于是,莲花便托丫环传话,请秀才到花园里来。

花园里有花草,有诗情。莲花一见秀才,心便动了。寒窗看了看莲花,便一惊:人间怎么会长出这么美丽的女子?莲花太美,美得让他有几分不相信。花园是吟诗的好地方,不能辜负。情不自禁中,两人便吟诗作对,爱也生长出来了。接下来,便是终身相许。

门当户对,是旧时的价值观,也为难着这对恋人。寒窗家穷,瓦不敌雨,而莲花家富足,两家的境况不对等。另外,莲花的父亲认识了一位财势更大的员外,一心联姻,早将莲花许配他的儿子了。所以,阻止女儿跟寒窗的婚事,不可含糊。莲花的父亲不懂女儿的心,指派家丁连哄带骗,将寒窗带进楼来。寒窗一进楼,来不及作任何反应,便被捆绑了。紧接着,一声巨响,莲池里溅起了冲天的水花……

莲花悲痛欲绝,立誓到阴间与寒窗成婚。于是,她站在闺房的窗口,向莲池看了一眼,那里是寒窗生命标上句号的地方。莲花很坚定,纵身一跳,跳进了莲池。突然间,莲池的荷叶丛中升起了一朵并蒂莲,一茎长出两花,两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成一体,很是罕见。随即,莲池附近的人家好奇,便来观看,与猜想:并蒂莲开着两朵花,一朵是莲花,一朵是寒窗。并蒂莲同心,情深,同根,缠绵,表现的正是莲花与寒窗的爱情。

双蝶比翼

至今,东湖周边的男女嫁娶,还会在家门口贴上这样的对联:龙池涤种并蒂莲,云路高翔比翼鸟。并蒂莲,比翼鸟,与梁祝化蝶,都是爱情的代名词。

落雁岛有一座化蝶园,园内立一组雕塑,质地为人工合成汉白玉。其间,竖一座主题最突出的雕塑,名梁山泊与祝英台。基座之上,是一对男女,左边是祝英台,右边是梁山泊,四目近望,极深情的。而且,两人身体化蝶,双翅振动,另外,云飘蝶翅,与基座。看上去,这尊雕塑颇有动感。

梁祝的爱情故事凄婉、美丽,打动了千百年的男女,千百年的人间泪水一直在流淌。这个故事起源于六朝,最早见于东晋的文字记载。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有一个祝家庄,祝家庄境内有一条河流,深蓝,却清澈。祝英台小时候常到河边玩,洗脸,甚至直接取河水喝。一天,她不小心,手腕上的一块玉掉进了河中,河水便有了玉一样的细滑,与碧净。从此,这条河名玉水河了。祝家庄水土养人,出人才,也出美女,比如祝英台。祝英台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员外,有钱,也有势,但她是一个振志的女孩,向往到杭州求学,与读书。那时候,“学而优则仕”漫行,女孩子却除外。祝英台便扮成男孩子,向杭州出发。

途经绍兴时,祝英台与梁山泊相识,两人意气相投,便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互拜兄弟。看来,祝英台女扮男装,至少有七八分相像,连梁山泊也没识别出来。

梁山泊也是赴杭州求学的。至杭州,两人求学于万松书院,开始同窗共读,渐渐地,祝英台爱上了他,却一直没暴露性别。梁山泊以为她是男生,只有敬佩之情,并没有男女之间的异常感受。三年学成之后,两人离别。这时候,祝英台才还女孩子的本来面目,清秀,大方,令梁山泊惊艳了。于是,兄弟情发生突变,瞬间转换成了男女之爱。于是,两人拥抱在了一起。

祝英台,才貎双绝,聪慧,又是大户人家的掌上明珠,家境殷实。梁山泊家住江苏宜兴善卷山一条穷沟里,一家人白天打柴,种地,夜间蜷缩在屋里,山风径直往床上灌。这样的反差,梁山泊不免有点忧郁:与祝英台的爱情能走多远?然而,在祝英台的动员下,他还是大着胆子,上祝府求婚。

祝父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祝父的眼睛长在额头上,哪看得起穷人家的梁山泊。再说,早在几年前,他就将祝英台许配出去了,对方是太守之子。虽说有些攀附之嫌,但这样的联姻意味着女儿嫁给了豪门。祝英台并不想高攀,一心想嫁给梁山泊,便与父亲争辩,接着,请求父亲包涵她与梁山泊的婚姻。祝父没有考虑女儿的爱情感受,扬长而去。

父为子纲,说一不二,但祝英台并不服从。楼台上,她与梁山泊泪水滚在一起,凄然而别时,祝英台立誓:“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梁山泊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期待与祝英台同墓双眠。

离别之后,梁山泊曾任过鄞县县令,扶伦,植德,风节超然,饱有好口碑。然而,他也十分想念祝英台,并有切肤之痛,忧郁成疾,不久,梁山泊离开了人世。生前,他嘱同僚将他葬于鄮城九龙墟。那段时间,祝英台似有心灵感应,后闻恋人噩耗,验证了她的感应。那一刻,她作出了一个石破天惊决定:以身殉情。

无疑,祝父强迫女儿嫁给太守之子,是一种家暴。祝英台还是穿上大红嫁衣,盛装踏上了新的人生之旅。坐上迎亲的花轿,她没喜,也没泪,脸上平静如水。至九龙墟梁山泊墓,忽然间,天空中雷电交加,飞沙走石。于是,花轿停了下来。祝英台换上一身素衣,镇定地下轿,径直走向梁山泊之墓。随后,她跪下来,放声痛哭,感染了上天,上天制作了一道雷电,一劈,一闪,墓便裂开了。祝英台没一丝犹豫,钻进了墓中。又一声雷电之中,墓复合拢。随即,雷电消逝,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野花绕着墓在阳光下相继绽放,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翩然起舞。这是双蝶之舞,唯美彻骨,一只是祝英台,一只是梁山泊,他们化蝶续爱,自由婚配了。

梁祝化蝶,与鹊桥边的牛郎织女、莲池里的苑哥秧妹、塘池中的寒窗莲花等,故事大同小异,甚或有点雷同,但都婉约绮霞,辞情酝藉,似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小令;横空卓尔,又似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笔力,悲壮慷慨。这些传说,以天长地久的泪水,感动着历史,与后来。时至目前,依然有温度。

说到爱情的喻体,比翼鸟也不可省略。

落雁岛上坐落着一尊石雕,名比翼鸟。比翼鸟又名鹣鹣,双飞于古代汉族的传说中。它是雌雄双鸟连体,各有一翼、一目,飞行时必须并翼。《尔雅·释地》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东晋文学家郭璞云:“似凫,青赤色。”意思是鹣鹣像野鸭,其色青中带红。由于鹣鹣“飞止饮啄,不相分离”,石雕比翼鸟也是双嘴贴合,两目深情,双翼齐振,连体,相悦,两腿立于一石上,一片绿树为背景。所以,由古而今,人们便以比翼齐飞喻夫妻恩爱,生活美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