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施青山的头像

施青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21
分享

不见山丹,不知美的样子

说起山丹,也许很多人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山丹在哪儿?山丹是什么地方……但如果我说山丹有个军马场,那很多人一定会恍然大悟。所以我说,不见山丹,你根本不会感受到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不见山丹,你更不会体会到诗人笔下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像一位窈窕的女子,在神秘的面纱下藏着靓丽的容颜;这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地方,像一本迷人的小说,让人爱不释手;这是一个宛若仙境的地方,行走于画卷之中,总会让人流连忘返。

很多人说去过山丹,就连我自己也敢肯定的说去过,但我还是想说,我们见到的山丹并不是真正的山丹,等有一天当你真正揭开她的面纱的时候,才会感受到自己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当然,这本神秘的小说需要我们慢慢的去品味,品味她的诗情画意,品味她的风情民俗,品味那种舌尖上的美味,更要去品味她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山丹的美,美在一种静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诗佛”王维笔下的一种静谧和优美,行走于焉支山间,这种意境便会让你身临其境。焉支山又叫胭脂山,因山中生长一种花草,其汁液酷似胭脂,山中妇女用来描眉涂唇而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因此,这里便有“小黄山”之称。步行在山间,如同处身于原始森林之中,充满了一种神秘,又能够感受到一种清新。

这里千峰叠翠,妖饶多姿,层林尽染,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曲径通幽的木质栈道与石条栈道相结合,或突兀,或陡直,或壁立,让游人在好奇中充满了探索,偶然走过一段平躺的路段,高大的松木矗立在道路的两旁,阳光透过松针铺洒在小路上,人们穿梭在其中若隐若现,或许是已经在这迷人的山间走了许久的缘故吧,想坐下来歇歇脚,却又被调皮的孩子拉了起来。望着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慢慢的,眼前的大树一颗跟着一颗旋转了起来,紧接着,湛蓝的天空也跟着旋转了起来,如龙卷风一般,我也被卷入了其中。突然间,几声急切的鸟叫声打破了这片刻的寂静,耳旁又传来了游人们的欢笑声。

从入口到出口,整个路段可以分成三段。一段是上坡路,一段是下坡路,最后一段就是平路,一路上都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多彩芬芳。上坡的时候,一边是高兴,一边是好奇,行走于悠然的栈道上,原本处在身上的那种压力就会一下子轻松下来,仿佛突然间卸下了千斤重担。下坡的时候是比较刺激的,陡峭的阶梯,让人不得不扶着栏杆往下走,偶尔喊上一嗓子,从远处也会回上一嗓子过来,山坡的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流水的声音宛如一首动人的乐曲,优美的旋律环绕在山林之间,总会让人陶醉于此。等走完坡段路抵达平路的时候,是令人兴奋的时候,空旷的视野,绿油油的草地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娇艳,云朵如棉花一般,一朵一朵镶嵌在天空中,走在微风徐徐的道路上,轻轻地张开双臂,道是一个“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

山丹的美,美在一种壮观。到了山丹,倘若没有去过一趟军马场,我觉得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来过山丹。山丹军马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的马场,相传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有朋友说,在乘坐兰新高铁的时候,就亲眼目睹过马场的容貌,但我敢说,兰新高铁经过的那一段也只是马场的冰山一角而已,马场总面积329万亩,比两个香港特区稍大,所以没有到过这里,根本就不会感受到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壮丽风光,没有到过这里,也更不会一睹那铁蹄铮铮、万马奔腾的壮大盛景。

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在两个不同的季节里依然有着不同的美景和不同的韵味。夏天是最美的时候,偌大的草原上绿意萌萌,微风拂过鼻尖,小草微微颤动,拥抱着马场里迎风而来诗情画意,我想到了卞之琳先生在《断章》中写到的一句诗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种意境用于这个时候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等到了冬季的时候,大西北的韵味就在这里彰显的淋漓致尽了,旭日东升,冰丝在草尖上被朝阳染的血红,远处“嘶嘶”传来的马叫声,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生灵,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温柔地挥洒在广阔的草原上,马儿摇曳着尾巴焦急的等待着主人,马鬃在晚霞映射出的光线中形成了七彩的光环,一切都如画中的样子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我无法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这里的壮观,然后赶紧在词典里面来回的翻腾着、寻找着一个词。或许万马奔跑是不能够完全形容的,广阔无垠也是无法能够达到的意境,但你要身临其境了,这种壮观也就不言而喻了。只可惜,我还仍旧在词典里面寻找着……

山丹的美,美在一种味道。“味”是一个神奇的汉字,不管在美食还是在汉字里,似乎这个字都永远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古有“民以食为天”,今有“舌尖上的美味”,山丹油果子、山丹炒拨拉、羊肉垫卷子等诸多美味完全可以将这个“味”字诠释到位,也足以能够称得上“舌尖上的美味”了。然而,我们寄托在美食上的不仅仅是对于味蕾的享受,有时候更多的反而是一种味道给我们带来的记忆和浓浓的乡愁。

在山丹,炒拨拉绝对能够算得上是一道美味了。炒拨拉因炒的动作而得名,是将切好的羊肝、肺、肚、肠、心等,佐以调料、葱花、蒜苗下锅,以木柴或煤炭为燃料,用猛火爆炒,待熟即食,实在是一种不可多见的街头小吃。等到傍晚时分,找上三五个朋友,围坐在一个摊点的火炉旁,看着老板拿着铲子在支好的圆形铸铁鏊子上面烟熏火燎的拨来拨去,听着“滋啦滋啦”的声音,望着香喷喷的炒拨拉,口水都会忍不住从嘴角偷着跑下来。

等到过年的时候,山丹油果子就是必不可少的年货了,在当地每家每户都会或多或少的做上一些。每到腊月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从和面开始,到油果子出锅,老人们在每一道程序中忙的焦头烂额,却又一个个喜笑颜开。刚从油锅里面炸出来的油果子是金黄金黄的,若是马上在其上面再撒点儿白砂糖,那看起来就更加的美味诱人了,等到端着满满的金黄金黄的油果子走出厨房的时候,年味儿也就愈加浓厚了。

山丹的美,更美在一种文化。山丹原名删丹,据《山丹县志》记载,删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一名删丹山,而县以此得名云。”这里有着千年陶魂——四坝文化,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有着新西兰籍著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创办的山丹培黎学院,也有着瞭高山脚下的土佛寺,也就是如今的山丹大佛寺,更有着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长城。行走在每一条大街小巷,那种浓浓的文化底蕴都会扑面而来。

沿着历史的脚步,穿越时空的隧道,如梦境中一样,这里三面环水,碧波荡漾,高地上绿草如茵,大树参天,人们紧紧的围坐在一堆堆篝火旁,高兴地敲打着陶罐石器说唱跳跃,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后来,查阅资料时才知道这里是4000多年前的四坝滩,也就是四坝文化的旧址啊,只是,那天晚上那个梦被惊醒了,倘若梦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就好了……

路易·艾黎先生在自传中这么写道:“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一段时期,无疑是在甘肃山丹同农村青年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如今的山丹,随处可见艾黎留下的印记,城市新区主街道命名为艾黎大道、艾黎国际大酒店、艾黎纪念馆……艾黎俨然已成为山丹的一个文化符号和名片,路易·艾黎创办的山丹培黎学院也成为了“一带一路”上的职业教育明珠。走出学校的大门,行走在明代长城脚下,欣赏着“露天博物馆”内丰富的藏品,刹那间,一种“日暮长河盘大漠”“出塞山川作势雄”的壮丽的塞外景色和雄伟气象就会浮现在脑海里。渐渐地,脚步离瞭高山脚下的土佛寺越来越近,只见这里群山碧水、云气缥缈,听!寺院内钟鼓声、木鱼声回荡于天地间,声声敲打着香客的心灵,洗涤着世俗的尘埃,请一柱香跪拜于菩萨面前,怀着虔诚的心,然后静静地许上一份心愿,等到离开的时候,那悠长的钟声仍旧回荡于耳旁。

暮色降临,坐车行驶于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停的播放着步行走过的每一处盛景,突然间一批军马从我面前飞驰而过,那长长的嘶叫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闻见了羊肉垫卷子的味道,不是,应该是炒拨拉的味道……”我大声喊着,“是你肚子饿了吧,我们还在路上呢,哪来的炒拨拉味道啊!”一旁的朋友看着我笑着说。的确是肚子饿了,但这里的美也确实如同一桌美美的大餐,色味俱佳,秀色可餐,远远看上去都会让人垂涎欲滴。

有一种美丽是静谧,有一种壮观叫震撼,有一种味道是回忆,有一种文化叫传承,有一种诗情画意叫山丹。不要被一层神秘的面纱蒙蔽了双眼,也不要担心那本迷人的小说太厚,倘若你走出书中的样子,置身于天地芳华之中,你便会相信:山丹,便是美的样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