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柏籽羊
家乡的故事名闻遐迩,家乡的人民勤劳朴实。家乡的风景四季如画,家乡的物产丰美富饶。家乡的美食数不胜数,家乡的羊肉香飘万里。
我的家乡坐落在晋西北的一个小县城里。县城不大,人口稀少。以县城为中心全县的各个乡镇按照方位布局分别称为东川、西川、北川、南川。虽叫川,但是全县四个川道里却没有一处一马平川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山连着山,坡接着坡。就连县城都是处在四面环山包围之下的一块窄憋之地。通往每一个“川”的地方分别有一条靠着山脚修建的公路。每条公路九曲十八弯,站在县城最高处向四处眺望,一座座山被这些公路环绕着,像座座山峰腰际间缠绕着的一条条灰色的丝带。从东向西缓缓流淌着一条浅浅的河流,贯穿小城全境,发源于传说中“神马刨泉”而涌现的一处泉眼流出的水滋养着这个以山出名的小山城。
按乡下人的说法,有山有水就是好地方,山名叫“岢岚山”,河称“岚漪河”,出产的一种羊叫“柏籽羊”。家乡和四面八方来旅游的人,吃过这种羊肉的,无不舔嘴咂舌,用着一种夸张的口气说:“柏籽羊,肉老香”。到底香在哪里,且容生在家乡长在家乡从小吃羊肉长大的我给大家慢慢道来。
家乡地处山区,每一个村庄都是依山而筑,山上植被丰茂,除适合放牧的山草、中药材、沙棘灌木外,漫山遍野到处生长着家乡特有的一种柏树、小地柏、侧柏等树木,村民们家家户户养殖的羊每天被放羊汉的羊鞭、羊铲还有酸溜溜的顺天游吆喝到天蓝水碧的山坡上,撒着欢儿啃食野草、药材、柏叶、柏籽,饮食石缝山涧里流出来的清泉水。按人的说法,这羊的吃食真是绿色、健康、生态、环保。
这样长大的羊,家乡人给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柏籽羊”。由于柏叶、柏籽还有满山遍野的野生药材本身具有的安神、养心、润燥等的药用功能,羊吃了这些具有药性的柏籽、柏叶、药材,便使羊肉也具备了同样的药用功效。柏籽羊肉是家乡著名的传统特产,素以鲜嫩清香、无腥膻味而闻名,被当地人誉为“动物人参”、“补心丸”。柏籽羊肉,肉油分明,肥嫩细腻,肉质呈紫红色,油色洁白如玉,较其他羊肉大不相同。用柏籽羊肉做成的肉菜、肉馅,不膻不腻,而且有一种柏树的馨香,风味独特,回味无穷,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家乡养羊业历史悠久,柏籽羊更是声名远播,因其肉质鲜美、益气滋补、养生保健而曾为清宫御膳房贡品。相传傅山先生所创的太原清和元头脑,家乡的羊肉即为主要原料。
因羊而闻名的家乡人,小小的县城里应运而生了100多家羊肉特色饭店。光著名的羊肉美食一条街上就分布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家羊肉馆儿。在羊肉的加工烹调制作上,家乡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依据家乡的气候、习俗、口味,发明创造出了一百多种羊肉美食食谱。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数炖羊肉和羊杂碎粉汤了。这里只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美食,其它的就不一一细说了。
炖羊肉,顾名思义,关键的一点,就是一个“炖”字。曾随记者实地观看摄制过当地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炖羊肉的全过程,真是大开眼界,炖出来的一锅羊肉让当时在场的人立马垂涎欲滴。
每年,选择中秋节前后一到两岁龄的山羯羊,宰杀收拾干净后,连骨带肉剁成寸方大小的块,入锅加当地仙人涧流出来的山泉水,大火烧开汆去羊肉里边残留的血污,倒入盆中的竹篦上,控进血水。待羊肉放凉重新入锅,加入辣椒、姜片、葱段以及秘制的调料包。有记者曾好奇地问这调料包里有些啥,制作的厨师神秘地说道,这是商业秘密,不可泄露。只稍稍透漏一点说,除了大都数人家炖肉用的花椒、大料等外,还有十几种当地产的野生药材,至于是啥药材就不便多说了。
待一切入锅后,再倒入山泉水,水刚好淹没肉块,先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末,改用小火慢炖三个多小时,这时一锅香喷喷的炖羊肉便基本大功告成了。出锅前,捞去葱段、姜片、辣椒,放入精盐、酱油,再盖锅盖,焖半个小左右,让肉入色入味,此时,锅里的汤汁也基本吸收殆尽,便可出锅了。装盘上桌时,滴几滴香油,加香菜、蒜片点缀。此时,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炖羊肉摆在眼前,食客便可大块朵硕,大口饕餮了。
第一次吃家乡炖羊肉的外地人,那个馋劲儿,如果用手机拍下照片和视频来,那“吃相”看了真是令人忍俊不禁,让人笑掉大牙。
除了炖羊肉外,还有一道与羊有关的家乡人常吃的小吃不得不在此提说一下。宰杀羊后的头蹄心肝肠肚等副产品,家乡人也舍不得扔掉,费劲地褪毛,翻肠倒肚收拾干净,清水煮熟放凉后,分门别类细细切碎,放入煮肉汤锅中,加入秘制调料,制作成另外一道美食的浇头。
此时,家乡的又一道美食该隆重登场了。有吃客上门,厨师在一口翻滚冒气的大开水锅里下入家乡土豆粉制成的细粉条,筷子一搅,笊篱捞到碗里,在旁边的汤锅里舀满满一勺羊杂煮成的浇头盖在碗里的粉条上,撒一点香菜葱花,这样一碗由羊的头脑、心肝、肠丝、肚片和粉条组成的羊杂粉汤便出台上桌了。碗里红红的椒油、碧绿的香菜、洁白的粉条、五颜六色的羊杂,把食客的眼球牢牢粘住。鼻孔里飘进的香气,引发喉结上下转动,忙着动筷夹肉进嘴,止住那快流出嘴角的哈喇子。
其它以羊肉为材料做成的烤全羊、烤羊肉串、羊肉饺子、羊肉炖萝卜、羊肉汤蘸莜面、涮羊肉等诸多美食,据地方志和本地美食家统计,传统做法和借鉴衍生而来的吃法有一百多种,难以在此逐个说来,就不一一赘述了。
家乡人以养羊为生,因羊而富。在全县19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牧草面积达到1200多万亩,承载了100多万只的羊,养羊数量多年来居全省第一,号称“骑在羊背上的县”。
当年,毛主席移师延安,转战西柏坡,路经家乡时,吃的第一顿饭就是家乡的炖羊肉、羊肉汤蘸莜面,并深情地赞誉家乡是个好地方。他老人家当年路宿的地方现今改成“毛主席路居馆”,成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路居馆坐落的地方正好是县城的羊肉美食一条街上。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专程来到家乡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肯定了家乡人民养羊致富的路子,留下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励志动力。
如今,家乡人民依托羊建起了羊肉加工厂、绒毛厂、地毯厂、皮革厂。在家乡人的眼里,羊不仅仅代表着那一锅喷喷香的炖羊肉了,浑身是宝的羊已然成为家乡人民对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小小的一只羊儿从家乡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作者简介:白建平,笔名清水浅白,山西省岢岚县人,工商银行员工,作品散见《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山东散文》《中国乡村》《山西日报》《忻州日报》等,累计在各类媒体发表作品100多篇。
微信:bxg264861 手机:13935089135
地址:山西省岢岚县居顺街36号
邮编:03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