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水浅白的头像

清水浅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07
分享

从铅笔到“五笔”

                从铅笔到“五笔”

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生死终了,用过的笔和用笔写过的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我的记忆中,从念书开始到参加工作用过的笔就有铅笔、石笔、粉笔、毛笔、圆珠笔、钢笔、中性笔等等,其中每一种笔型号多样、功能各异、用途不一,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参加工作后用到的计算机“五笔”,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

这里的“五笔”不是上述之中的某一种笔的种类,也不是五种笔的简称,而是计算机打字的一种输入法。“五笔”全称“五笔字型输入法”,是王永民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是依据汉字的五种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按一定规律分布在计算机键盘上,由于一个字最多只有四个码,是比拼音输入法便捷的形码输入法,受到电脑使用者的欢迎,是初学电脑打字法的首选之一。

上学以前,父亲在一所村小学教书,教我写一、二、三;1、2、3;a、o、e等等这些字是在石板上完成的,用的笔是石笔和粉笔。石板上写上去的字可用旧毛毡做成的擦子擦掉,费的只是几根石笔和粉笔而已。由于有父亲的启蒙教育,8岁正式上小学时,我较同村的同龄孩子提前接受了那个年代普遍没有的幼儿教育,生字认识了几百个,简单的加减算法基本上掌握。

上学时,背着妈妈缝制的土布书包,包里两本课本、两个本子,一根铅笔、一把铅笔刀,一个石板、一根石笔成了我小学的全部家当。那时,没有课外家庭作业,所有的作业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小学三年级以前,用笔写字的次数和现在的小学生比起来那是天壤之别。不过是孩子就贪玩,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一枝铅笔不够一天用,不是笔芯削的太粗,写出来的字不好看,就是不小心用力折断了笔芯,反正铅笔刀够忙的。有时看到自动削铅笔刀削出来的木屑花好看,就不停地削来削去。这样早晨上学走时一枝完成的铅笔,到晚上回家就变成了一截手指握不住的秃笔头了,免不了惹来大人的一通斥骂。

到了小学三年级时,作业、考试等多了起来,出于工整美观等要求,老师要求我们用上了钢笔和圆珠笔。从那时起,铅笔便退出了我们学习的舞台。不过为了验证数学计算结果正误,石板和石笔仍然在使用着。那时,农村家庭普遍比较穷困,书本费等都是“鸡屁股”银行和大人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没有多余的草稿纸让我们来挥霍。简易的石板和石笔便派上了大用场。石板除了用来验算数学题计算正误外,还有一个大的用处,那就是用来练习写字和画画。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县城小学下派到我们村学校支教的一名男老师,棋琴书画样样通,这位老师在穷乡僻壤的乡民和学生眼中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老师在正常教学之余,常常教我们写字、画画、拉二胡。上课时黑板上的板书工工整整的就像是书本中的印刷体一样好看。用粉笔寥寥几笔,活灵活现的动物、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便在黑板上显现,常常成为我们临摹写字和画画的范本。老师召集了我们几个有兴趣的同学,每天放学后,单独留下来,教我们在石板上写写画画。后来学校开设了毛笔课,那时叫“写仿”,这位老师又担任了我们的写仿老师。老师每人给我们写了一张“仿引”让我们临摹,省却了我们无钱买“仿引”的花费。直到现在,我仍然保持着练习书法的习惯,这与老师当年的指路有着极大的关系。老师教了我们几年后,考到了一所美术学院,主攻国画,现在已成一代名家,在朔州市一所老年大学里发挥余热,担任国画老师,他和他老年学生的书画作品在全国性的比赛中屡屡获奖。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用上钢笔后,发生了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事,现在和当年的同学说起这事来仍然让人逗乐喷饭。

其中的“借墨水”事件最是让人难以忘怀。七十年代,虽说市场上各种物资奇缺,吃穿用的东西差不多都得凭票购买。粮票、布票、肉票、煤油票、自行车票等等都是我们那个年代使用过的奇葩票证,一直延续使用到九十年代初期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当时买吃穿用的这些东西时光拿钱还不行,必须配套相应的票证才能把东西买到手。但是唯独学生学习所用的笔墨纸张等都不需要啥票证,特别是那时的钢笔,我记得种类非常多,最好的钢笔当属“英雄”和“永生”牌的,至于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身的神笔。我们用的都是一些比较廉价的简易钢笔。按照吸水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橡皮水管虹吸式的,一种是塑料水管抽吸式的。那时我们这群十一二岁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丢三落四调皮贪玩的年纪,每天写作业时总会有人笔管里忘记吸墨水写不成字,只好和同学“借墨水”,借几滴第二天还几滴。橡皮水管的钢笔还好说,慢慢一挤,一滴墨水便从笔尖上滴到借墨水同学的笔上。有调皮的男生看到有女生借墨水,便拿抽吸式水管的钢笔故意用力一推,一股墨水不是喷女生一脸就是在衣服上喷一道黑印迹,惹得女生哭哭啼啼地跑到老师那儿去告状。

这样,钢笔从小学三年级用到考上大学,直到参加工作后的几年内,仍然在使用。1988年从一家医院调动参加银行工作后,由一名出纳会计柜员数钱记账到综合管理部从事文字材料等工作。工作时登记账簿、填制表格、起草材料等等都是用钢笔完成。在综合管理部用钢笔的机会猛然一下多了起来,有时一篇会议材料或工作报告有一处需要修改就得整篇文章推倒重来,往往交稿时翻来覆去誊抄好几遍才算完成。钢笔受累,拿钢笔写字的人被折腾的更受累。心想啥时候能有个机器,写成的材料初稿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只需把错处改正就行,不必一处有错全部返工。世上的事真的是有“说曹操曹操就到”这样的神奇,当年我心里这样想的时候,单位办公室便给配备了一台电脑,专门用来处理文字材料,这可把我乐的够呛。有了电脑后,单位上会操作电脑的人几乎没有。于是上级行专门组织人员集中进行了电脑操作、工具使用、文字编辑、文档排版等培训。培训班上,我就像一个长途跋涉的饥饿者扑在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地听老师讲课,抓住时机请教老师,短短三天的时间,基本上掌握了全部操作要领。培训结束后,我带回一张“五笔字根表”和一本《五笔输入法基本教程》的书。不几天,行领导便给我安排了一篇优秀员工事迹材料的写作任务,由于交稿时间紧,白天,我拿个小本,采访那位优秀员工,搜集事迹素材。晚上下班后,坐在电脑旁,键盘的一面放着素材本,一面放着五笔字根表,开始了初试牛刀的电脑打字“首秀”。

刚一开始,每输入一个字,心里便不由自主地把这个字分解成的字根口诀默念一遍,然后双眼瞅着键盘,按照字根对应的键敲下去,遇到复杂的字还的翻开那本教程“求教”一番。就这样,一篇不足三千字的材料整整用了5个小时直到凌晨一点钟才完成初稿。虽说比用钢笔写慢了许多,但毕竟是第一次用“五笔”,而且在修改中也发现了电脑写作的好处,把错误的语句删除,添加上正确的,几分钟的事,免除了钢笔书写时不管哪里出错,整篇文就得重新誊写一遍的劳累。兴奋至极的我乘兴把整篇稿子修改了三遍直到找不出一点毛病为止。看着从打印机里咔咔咔吐出的稿子,稿面整洁,段落分明,内容清晰,我的心里犹如喝了蜜糖一样,此时虽是凌晨时分,但我依然睡意全无。

有了电脑打字写稿的助力,平时爱好写作的我,简直是如虎添翼。以前投稿,用钢笔写稿,写好一篇稿子至少的誊写三遍,然后装信封贴邮票,投出去的稿子大多如泥牛入海无影无踪了,偶尔报刊上登载一篇,总算账下来稿费不及邮费多。但由于爱好,受苦受累的还是咬牙一直坚持了下来。

后来,省分行开通了《网讯》栏目,许多报刊也开通了投稿邮箱,写好的宣传稿件通过邮箱轻轻点击就发出去了,省却了钢笔写稿、邮局投稿的麻烦,工作效率一下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写稿投稿的兴趣也高涨了不止多少倍。那些年,我围绕本单位业务发展、服务工作、行风行貌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在总行、省分行《网讯》发表信息稿件3000余篇,在行外报刊等媒体发表文学类稿件100余篇,被工总行办公室评为优秀信息员,并给予了一次离岗疗养的殊荣。连续十多年被省市分行评为优秀通讯员。在三十多年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凭着一枝秃“笔”的摇旗呐喊,就像一个啦啦队员一样,虽说没有直接的贡献,但是也为单位事业的发展奉献了光和热,就像青草染绿了春天一样,也有一份别样的芳华。

在这里,追随陪伴了我一路的“笔”功不可没!

作者简介:白建平,笔名清水浅白,山西省岢岚县人,工商银行员工,作品散见《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山东散文》《中国乡村》《山西日报》《忻州日报》等,累计在各类媒体发表作品100多篇。

微信:bxg264861 手机:13935089135

地址:山西省岢岚县居顺街36号

邮编:03639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