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期,都会留存那个时期的烙印;每个年代,都有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追溯不同时期普通百姓人家结婚时“三大件”的变化,从冰山一角来看,真实见证了祖国七十年的沉浮起伏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个年代的“三大件”也足以反映那个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作为那个年代老百姓最基本的家庭生活用品,一旦融入了结婚喜庆的元素,便变成了“高大上”的代表。“三大件”的变化,一路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成就了多少爱情男女的美好姻缘,也拆散过多少痴男怨女的爱恨情仇,每每想起都会令人感慨连连,唏嘘不已。
作为四十年代出生的人,我的父母结婚时无论从结婚仪式还是结婚用品,一切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爷爷奶奶只生了姑姑和父亲姐弟二人,姥爷姥娘则生了母亲姐妹四人。父亲结婚时,已参加了工作,在一所乡下学校当老师,姑姑也在远隔千里之外的甘肃刘家峡水电站结婚成家。母亲是姥爷姥娘的长女。土改时爷爷家成分被划成上中农,姥爷家成分则是富农,双方家庭条件在那个年代还算不错,属于乡村中的中上等富裕人家。爷爷家与姥爷家相隔二里地,父亲和母亲结婚那天,家里炕上、地上摆了几桌酒,然后吹响唢呐,娶亲的人用一辆毛驴车接回母亲,在看热闹的人群中撒一把糖,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吃个饭,喝个酒热闹一下便算结了婚。
作为现代人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结婚“三大件”其实是从70年代开始的,50、60年代还没有三大件的概念。
到了七十年代,男女结婚时,家庭条件好点的男方家,除送女方家一笔彩礼外,自家还要置办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外加一台收音机等。其实,七十年代年轻人的爱情是相濡以沫、含蓄忠贞的爱情,在爱情至上的这个年代,年轻人对“三大件”的要求不是那么明显,但遇上执拗的“丈母娘”不松口,有能力的人家也就痛痛快快置办了,反正花了钱买回的东西还在自家。有少数没钱又遇上“不讲理”丈母娘的人家,这“三大件”就犹如“三座大山”一样成为横亘在一对爱情男女之间的“拦路虎”。许多有爱的男女青年就因为男方买不起这“三大件”而被“棒打鸳鸯散”,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当时,可以说能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每个结婚新娘最羡慕的家庭财产了。当时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算上收音机,合叫成一个当时特别流行的词——“三转一响”。那时市场上虽然各种商品奇缺,但是国家也生产了不少名牌产品,就像“三大件”中的“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凤凰”、“飞鸽”、“永久”牌自行车等,都是当年响当当的名牌产品。一个待娶的小伙子有了这样的结婚财产,左邻右舍都会羡慕,更会引来老丈人家高看一眼。那时,谁要是戴上一块闪亮的上海牌手表,骑着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带着女方出门,不亚于今天开着敞篷的跑车拿着镶钻的苹果手机一样惹人注目。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消冻大地的脚步一步步深入到祖国的城乡、工厂、企业、田间、地头,凭票供应、商品奇缺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市场上商品种类丰富、供应充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八十年代初期,市场上出现了电视、冰箱、洗衣机,代替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开始充当结婚时“三大件”的新角色。虽然电视是黑白的,冰箱是小容量的、洗衣机是单缸的,但是件件价格昂贵,非一般人家能置办得起。除了县城家里小孩少的双职工家庭和农村中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出现的少量万元户有这个能力外,普通老百姓家庭是没有多余的钱买这些的。但家中有长大的男孩需要结婚时就不一样了,当女方父母提出男方家需置办这些物件作为结婚条件的要求后,家庭条件好点的男方还好说,遇到家在农村或家庭条件不好的男方,就得东挪西借甚至需要砸锅卖铁才能筹措到买回这“三大件”的钱。
我参加工作时,已是八十年代后期,结婚时已经跨进九十年代。那时市场上已经流行开彩色电视机、双开门冰箱和双缸洗衣机。自然而然,这些新奇的商品又及时地担当起结婚新“三大件”的角色,作为普通人家结婚必备的几件之一。当年有些下海开始做生意的有钱人家还会买回摩托车、录像机等更加昂贵的东西。那个时候,我所在的县城,满城街跑的摩托车也不会超过二十辆,汽车就更少了,录像机由于能放港台那面传过来的新奇电影、电视剧录像带等,因此也备受年轻人喜爱。
记得我结婚时,刚参加工作三年,每月工资不到二百元,住的房子是单位的一间半小平房。那时一台国产20吋的彩色电视机就得二千伍佰多元,洗衣机便宜点,但普通双缸的也得大几百元,冰箱好像比电视机更贵一点。结婚前家里给简单置办了几件衣柜家具、沙发外,再没有多余的钱为我置办“三大件”之一了。我和妻子商量来商量去,我手中的钱仅够买一台电视机,其它两大件就无能为力了。通情达理的妻子考虑到成家后电视机比较适用,让我先买台电视机就可以了。这样,我仅凭着“一大件”电视机便把贤淑善良的妻子娶回了家。
那时,购买彩色电视机还的去省城去买。瞅个礼拜天,我和妻子坐着长途大巴来到省城太原市。在太原市最大的家电商场,挑选了半天,花了二千四百元钱买了台国产黄河牌20吋平面直角彩色电视机。结婚时,妻子家陪嫁了一台“海棠牌”双缸洗衣机。这样,家里总算凑够了“两大件”。
后来,随着工资收入的逐年增长,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二十多年来,自己购买住房,多次搬家,家中电器物品淘旧迎新,电视换成了大屏幕液晶的,洗衣机换成进口全自动滚筒的,用了二十多年的海尔冰箱一点毛病都没有,继续在为我们服务着。妻子有时唠叨嫌旧冰箱费电,要换掉,我以冰箱还好好的为理由一直在用着。
眨眼间,儿子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此时,结婚时的“三大件”已经升级为“房子、车子、票子”了。儿子在外地工作,由于工作单位不稳定,多年来一直租房住。租房的地方离工作单位远,于是自己攒了一部分,我们给添了一部分,首先买了一辆车,用于上下班和跑业务所用。由于每月的房租占到他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几年来,光房租就花去将近十万元。后来他工作稳定后,购买住房就提上了家庭的议事日程。而且房子作为结婚的刚需,大多数家庭不管是全款还是按揭都会为家中的孩子购置一套人生中的新房。看看全国各地火爆异常的房地产市场,就知道与结婚“三大件”之一的房子需求有极大的关系。
经过无数次的网上搜索、跟团看房,耗尽家中所有积蓄,终于为儿子购买了一套比较心仪的房子,儿子的女友对房子也感到非常满意。耗心费力之下,花光家中“票子”,总算为儿子置办了房子、车子“两大件”。
买房买车放在前十年,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作为工薪阶层家庭,老老实实挣着一份工资,除了省吃俭用攒钱外,再别无其他来钱渠道。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从过去仅能买得起一台电视机结婚到今天有能力给孩子置办婚房和车,这也是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强民富,安居乐业的真实见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大件”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着,但当年“老三件”的历史也不会被忘记,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留存,还有人不断在时光隧道中追溯。一代接着一代的“新三件”将继续主导新时代市场消费的新潮流,充当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人民群众生活不断富裕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