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水浅白的头像

清水浅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09
分享

一碗面 两地情

星期五,下班后,我照例和同事又一次走进了单位对面老马的面馆——青海化隆牛肉拉面馆。

一推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冰冷的眼镜上糊上了一层水汽,忙在饭桌上扯过几张餐巾纸,里外转圈擦拭干净。这时才清晰地看到老马两间门脸儿的饭馆里坐满了吃面的客人。厅堂后面里间的操作台上,老马戴着白色的回回帽子,正在使劲地甩打着一团面。老马媳妇头裹遮住头发、耳朵、脖颈的纱巾,在热气腾腾的一口大锅上忙着煮面。锅台旁边的一口不锈钢桶里煮着的牛肉浇汁咕嘟咕嘟地冒出特有的香味。

拣个空座坐下来。“一碟牛肉,两碗牛肉拉面”。“好嘞。”老马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回应着。

不一会儿,一碟薄如蝉翼的牦牛肉,两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端上了桌。老马指着桌上的香菜、蒜苗、葱花、辣油、香醋,让我们自个添放。说完,对着我们歉意一笑,返回他的面案前继续甩打拉扯起那团面来。

“啪、啪、咚、咚”的摔打声,”刷、刷、刷“的扯面声,面碗里飘溢出来的香气,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与拉面结缘的往事中,仿佛远方的亲人,双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牛肉拉面,举在我的眼前,笑吟吟地看着我......

1987年,我考入省城太原一所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那个偏远的山村时,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轰动了,作为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我更是成了家里的一大荣耀。父亲不仅摆酒宴请了一个村子里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还写信告诉了远在西宁工作的叔叔姑姑。临开学时,两个叔叔、一个姑姑给家中寄来300元钱,让我上学用。那时的300元钱可是一笔不少的钱啊。要知道,当时在山村教书的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四五十元,这300元快顶父亲一年的工资高了。开学时,我怀揣着100元“巨款”,像个大富翁一样来到省城,开始了我四年的大学求学生涯。

在没有走出我从小生活长大的小村以前,我以为面条就是我生病时妈妈做的那碗手擀面;在没有走出过县城以前,我又以为面条最多能做成饭店里那样的刀削面罢了。而真的离开家乡,走到外面,才真正知道外面的世界真精彩,面条的种类真丰富。

小时候,生活在乡下,那时的生活过的饥一顿饱一顿的,玉米、高粱、土豆、莜面是主食,普通人家一年都捞不到吃一回白面。我家情况稍微好点,逢年过节时,父亲把“粮本”上积攒一年的“细粮”白面买出十来斤来,这样过春节时全家能包一顿饺子吃,余下的就是招待来吃派饭的公社下乡干部。有时,我和爷爷奶奶弟妹们生病时,能吃到一碗妈妈做的手擀面。那时的白面金贵的很,有时村子里邻居家来了亲戚,他们家里实在拿不出好吃食来招待,便碗里端着几个鸡蛋,来到我家和妈妈商讨着换一碗白面给亲戚做顿面条吃。那个年代,家家都有四五个孩子,上门做客的亲戚不忍心独自享用专门给他做的好吃食,便把面条调和着倒在一个大碗里,招呼着孩子们一起来吃。待到客人拿起筷子准备伸到碗里去挑面条时,只见硕大的粗瓷笨碗里只剩下了几滴筷子挑不起来的面汤了。主客尴尬中,贪吃的孩子们惹来了大人的一顿斥责。

县城高中求学的三年中,在学校的食堂里我也仅仅吃过一回面条。那还是我生病的那次,同宿舍的同学拿着校医给我开的病假条,去学校总务那里换来专门饭票,交到食堂小灶做了两碗面条。当时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好吃的面条管用,两碗面条在同宿舍“难友”眼馋的盯视中下肚后,第二天,一切症状便莫名其妙地烟消云散了,一碗面条胜过灵丹妙药,比校医开的药都管用。

来到大学后,学校食堂的伙食有了很大的改善。面条、馒头成了日常主食,各种炒菜花色多样,品种众多。每日开饭时,站在食堂窗口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一个学期下来,把学校食堂的各种主食和菜肴吃了个遍,有点要把我十八年没吃过的亏欠补起来似的感觉。

在省城大学的四年时间里,礼拜天我喜欢一个人去逛书店。在书店里一上午的时间,不知不觉就在翻书、看书、淘书中过去了。那时太原市最大的五一新华书店离开化寺内的食品街不远。中午时分,我提着买来的书,一个人溜达到食品街。那时的食品街是名副其实卖食品的地方,食品街整条街有五里长,一条街上荟萃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饭店一家接一家。天津狗理包子、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陕西面皮、饺子、春卷......各种特色小吃店一字排开。饭店里飘出来的香味令行走在街上寻味的人垂涎欲滴。我随便走进一家饭店,点菜、交款,落座不到十分钟,热情的服务员便将饭菜端了上来。吃饱喝足出来后,沿着食品街石板铺就的街道细细溜达,顺便相中下次来吃饭的地方。走在这条全省有名的街道上,我这个从偏僻小村庄里蹦跶出来的乡下青年,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见了什么都新奇的不得了。在这条街上,我平生第一次吃了香蕉、甘蔗、猕猴桃、糖炒栗子等稀罕吃食。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水果摊位上,我第一次看到猕猴桃时,心里暗暗吃了一惊。心想大地方的人口味就是刁钻古怪和农村不一样,连乡下被风吹绿的土豆疙蛋都摆到水果摊上卖。又一想,不对吧,乡下被风吹绿的土豆麻嘴,只能煮熟喂猪,城里人怎么会当水果吃。好奇心驱使下,我壮胆问摊主,这个发绿的土豆多少钱一斤?水果摊主看着我指向猕猴桃的手,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我知道我的问话出丑了,脸刷的一下红到脖根。收住笑声的摊主看着一脸尴尬的我,小声说,小伙子,第一次见这玩意吧?好多人第一次都不认识,都奇怪地问我说,老板,咋把辣麻土豆摆出来卖了?每次都要逗得我笑一通。不知者不为怪,这是南方产得水果,叫猕猴桃,猴子最爱吃的一种水果,来,先尝一个,好吃再买,不好吃就送你了。

这个丢人的笑话真是让我在尴尬中开了眼界,也惹起了我想多多认识一下其他没见的东西的好奇心,好好消除消除我孤陋寡闻的一身土包子味。

不觉,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就在放寒假的前几天,我收到了西宁市姑姑来的一封信,让我放假后去她家住一个假期。来信中详细告诉了我乘车路线、她家所在的街道位置、门牌号等。长18岁从没去过姑姑家的我,有点犹豫起来,真想去又怕路上出差错找不到姑姑家。拿不定主意中正好想到班里有个同学是西宁市人,我便把想和他相跟着一起去西宁的打算说了,并拿出姑姑写来的信让他看。他看过后,高兴地说,好巧啊,你姑家和我家在一条街上呢,而且距离不远。听了同学的话,我高兴极了。忙着给姑姑回信,把放假后和同学相跟一起去的消息告诉了她。同时,也给家里写了一封不回家过年要去姑姑家过寒假的信。

放假那天,我相随着西宁的那位同学,头一天中午在太原乘坐火车,一路辗转,终于在第二天中午来到了西宁市。车站上,提前知道我放假到达西宁时间的姑姑、表弟妹在站台外等着我。走出出站口我一眼就把姑姑认出来了,姑姑身旁十多年不见的表弟妹变化极大,要不是和姑姑站在一起,我还真不敢向前相认。站前广场上,我们搭乘出租车来到姑姑家门前,和同学告别后,第一次踏进了姑姑家的门。姑夫一个人在家准备午饭,我们进门后,饭桌上七碟八碗地摆好了吃食。吃饭中,自然是姑姑一家关切的问候,问老家的情况,问爷爷奶奶身体情况如何,问爸爸妈妈工作忙不,姑姑一连串的话问得我半天嘴里都吃不到一口菜。爷爷奶奶就生了姑姑和父亲姐弟二人,姑姑15岁便离开山西老家来到西宁市参加了工作。姑姑成家后,由于交通不方便,几年都顾不上回家一次。对爷爷奶奶和父亲的惦念只能靠写信和寄点钱来化解。今天,我这个第一次上门的侄儿,自然成了姑姑重点关注的人。姑夫我也是仅仅见过一回,表弟妹和我年纪相差不大,坐在饭桌旁笑吟吟地看着姑姑问这问那的。

来到姑姑家的第三天,同学找上门来,要带我出去玩。正好表弟表妹学校也放假了,我们四个人便来到了西宁的街头。几天时间里,我们去过塔尔寺、清真大寺、南禅寺、青海湖,这些景点对于我这个上大学以前仅仅到过县城的农村人来说,青海和山西不一样的地理环境、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饮食习惯,不一样的景点建筑,真是令我大开了眼界。

那几天,玩到中午,我们都在外面吃饭。有一天,我第一次见识了一种从来没听说过的面条——拉面。我记得走进面馆门时,我被拉面师傅手里的“绝活儿”惊呆在那儿,我一直盯着师傅把一团面甩打拉扯成一捧细如竹签的面条下到锅里,才坐下来。煮熟的面条端到我眼前时,我细细打量起这一碗从来没听说、没见过,更不用说吃过的面了。在家里时,除吃过妈妈做的手擀面、揪面片外,再就是在饭店里吃过山西的刀削面、四川的担担面。想不到在千里之外的西宁市见到了如此不一样的面——拉面。只见面案上一团揉好的面,一盆干爽的面粉,拉面师傅把面团揪成长长的面剂,撒一把干面粉,抓住面剂两头,晃悠着在面案上乒乒啪啪地甩打起来,然后两头对折,旋转拧成麻花状,沾点干面粉,再摔打,再对折,几个来回下来,只见师傅用力从两面对折着拉扯起来,不一会,大如脸盆的面团,赛过胳膊粗细的面剂,便在师傅手里被拉扯成一蓬细如竹签的面条,师傅双手一抖,苗条刷地钻入滚沸开花的锅里,三翻两转,捞碗里,浇上牛肉汁,撒上香菜、蒜苗、葱花,就变成了一碗香喷喷的牛肉拉面了。

在姑姑家的一个假期里,我在同学和表弟妹的“导游”下,逛遍了西宁市附近的美景,吃遍了西宁的各种特色美食,品尝了藏、回民族的饮食风味,但唯有牛肉拉面给我留下的记忆最深。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家乡所在的县城,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集会和物资交流大会,集会一般举行三天。三天时间里,县城街头城乡居民人头攒动,各地商家扎堆云集,各种地方小吃摊贩摆满了街道。有一年,过节正逢礼拜天,我和几个同事相随着在街上溜达。邻近中午,走到一溜小吃摊前,远远地听到一个帆布蓬搭起来小吃摊里传来乒乒啪啪的甩打声,我心下一动,加快脚步,走到甩打声发出来的地方。探头一望,嗬,果不其然,一个头戴白色帽子的男子在面案上甩打着一团面,摊子前竖立着一块简陋的纸牌子,上面写着“兰州拉面”。拉面师傅的动作和我前几年在西宁拉面馆里见到的情形何其相似。我站在摊子前饶有兴趣地看着拉面师傅在甩打着那团面。同行的同事催促着让我走,我激动地对他们说,不走了,就在这里吃拉面,我请客。那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摊内,摆了五张能坐十个人的小方桌。桌子上摆放着香菜、蒜苗、葱花、食盐、酱油、醋等小料碟,一个简易的煤火炉灶上坐着一口硕大的钢精锅,锅里大半锅水冒着咕嘟咕嘟的热气。旁边的一个盆里放着满满一盆提前做好的牛肉卤汁。一个年轻妇女在忙碌着煮面、捞面、端面,面案前,那个年轻拉面师傅夸张地带着表演的性质在揉、甩、拉、扯着那团面,摊子外面围满了好奇的人群,咂咂有声地称赞着拉面师傅高超的技艺。许是小城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识拉面的原因吧,好奇心的驱使下,摊子外面排起了吃面的长队。捷足先登的我和同事一人一碗面,坐在那儿边吃边听我讲述着第一次吃拉面的故事......

后来小城里陆续开起了几家拉面馆,都号称“兰州牛肉拉面”。我寻味进去吃过几次,总觉得和我第一次在西宁吃过的拉面味道有点不一样。在和面店老板交谈中,才知道这些面馆是本地人开的加盟店,他们花一笔加盟费去兰州的拉面馆里学会拉面技术,买上人家的秘方配料,自己回来开的“仿冒”店。一年半载过后,他们以为自己做面技术掌握的差不多了,便拖着不交人家加盟费了,加盟商便断供了“秘方”配料。他们便自作聪明地将和面用的秘料“蓬灰”换作碱和食盐代替,牛肉也由本地的牛肉代替高原牦牛肉。为省力,和面也用上了和面机。这样省工省料做来的特色拉面,没有多久就吃倒了当地人的胃口。这样一家家的拉面馆你方唱罢我登台,走马灯似地轮流开关张,没有一家能坚持下二年来的。

直到青海化隆县的老马一家来到小城,在县城繁华街道挂起青海化隆牛肉面的招牌,才重新改变了小城人对牛肉拉面的认识。

马老的面馆一开始就开在我工作单位的对面,出于对在西宁第一次吃拉面的美好印象,老马面馆鸣炮开张的第一天,我就邀约了几位同事吃了头一碗面,算是祝贺他开张的见面礼。当时,同样是第一次吃拉面的同事交口称赞老马的面做的好吃。我尝过第一口后,也觉得老马的面正宗地道,香味醇厚,不是以前那种加盟冒名的。众人在吃面中七嘴八舌地便从老马嘴里套出了他一家的来龙去脉。老马面馆开张的头一天,小城的居民便知道了青海的回民老马开起来正宗回回拉面馆,也知道了牛肉拉面是他们回回民族生活中的一道日常吃食,已经流传有一百多年了。也知道了老马由于家乡生活贫困,便凭着一手拉面技术携妻带子走南闯北出来混生活。

来老马面馆次数多了,便和老马非常熟悉了,后来还和老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老马也非常相信我这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有时过银行大厅办理存款、兑换零钱啥的都会来我办公室找我,顺便坐一会儿。老马告诉我,他们家乡的化隆牛肉拉面,因为具备了以下的特点,才有别于其它地方的拉面,也使化隆拉面具有了“一招鲜,吃遍天”的真本事。他说化隆牛肉拉面是在具有二百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回族名厨马保友亲手创造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经过了“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道揉”手工揉和拉制而成。青海拉面在化隆人民二百年的历史流传中形成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特点。一清是汤要清;二白是面要白筋;三红是辣油红润;四绿是香菜、蒜苗鲜绿。拉面的品种共有大宽、二宽、荞麦楞、二柱、韭叶、二细、毛细(又称一窝丝)等八种。化隆牛肉拉面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要配以青藏高原牦牛肉、牛油、牛骨熬汤,再加上三十多种天然佐料熬制的卤汁,这样做出来的拉面食之味美可口,清而不腻,百吃不厌。

古人云:面可补心,肉可补身。青海化隆牛肉拉面正是以此特效,深受天南海北各个民族大众食客的喜爱,历久而不衰。科学研究也证明,出产自青藏高原的牦牛肉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牛骨的补钙作用堪称一绝。独特生活环境下的长成的高原牦牛在放牧吃百草中吃进肚子里的冬虫夏草、藏雪莲、红景天等名贵中草药,饮用高原无污染的天然矿泉水,造就了牦牛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药用价值极高。一碗牛肉拉面冬天吃可驱寒补阳保暖,夏天吃能滋阴祛湿除虚。 

经过百年的风雨历程,青海化隆牛肉拉面发展成了聚红烧牛肉拉面、干炒牛肉拉面、特色手抓、大盘鸡、熏牛排以及各种面点等多种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系列产品为一体的饮食产业,成为三江源头回回民族饮食文化和制作技艺的典型代表。无论在哪一个地方,只要您走进来自青海化隆的牛肉拉面馆,就能感受到三江源头化隆人民的豪放、热情和原生态的民族饮食文化,也能感受到化隆回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邃内涵。

不知不觉,老马来山西我们这个小县城开拉面馆已经十多个年头了。老马的面馆每年纯收入都在十万元以上,比在老家种地养羊强多了。满足的笑容时常挂在老马的脸上。老马靠着开面馆,在老家县城买了楼房,供养的一双儿女都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老马说,在他的老家像他一样在全国各地开拉面馆的有好几百人,特别是最近几年,化隆县在脱贫攻坚中,遍布全国各地的拉面馆成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老马还说,趁现在身体还行,再好好干几年,攒一笔钱,把儿女的婚姻大事安排好,就退休回老家养老去。

我戏谑着说,老马,你就别走了,就在我们这养老吧,你走了,我想吃一碗地道的拉面去哪找呢?老马爽朗大笑,这还不容易,明天你拜我为师,我保证在我退休前免费教会你拉面的技术。再说,现在交通这么发达方便,你有机会去西宁走亲戚话,西宁到我们化隆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开车眨眼就到了,到时候老哥亲手给你做拉面吃,让你真正尝尝用我们化隆的水、化隆的面、化隆的牛肉做出来的原生态拉面。

看着老马一脸幸福的样子,我高兴地接受了老马的邀请,期待着有一天去大美青海,在美丽富饶的化隆,与老马在黄河源头相聚,同喝黄河水,同吃牛肉面,举杯共同祝愿青晋两省的亲人们幸福安康,生活顺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