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爱喝酒是遗传,好喝酒是爱好,不喝酒是自律,喝好酒靠有财。
我不认可第一句的说法,其它的都好像有道理且合理。
记忆中,爷爷和父亲是不爱喝酒的,虽然在亲戚的事宴上,家人聚会和春节等重要日子里,也会乘兴端起自己面前的那杯酒,在众人“干了、干了”的大呼小叫中,在口唇边抿一下,便放下了酒杯。
小时候打记事起,跟着爷爷参加过几次亲戚的红白事宴。那时,村里人做事,不管是红白事宴、还是起房盖屋,凡是乡下人认为的大事和重要时节,都要摆上几桌酒席用来答谢帮过忙的亲朋好友。乡下人的日子过得清苦,酒席上摆不上好菜肴,一盆大烩菜为主,几种自种自产的豆芽菜、土豆丝、炒鸡蛋、炖豆腐、油糕端上桌,便成了招亲待朋的下酒菜。
酒,一般是村代销点灌的散装高粱酒、薯干酒,度数高,杂味重,辣舌头。喝一口从口腔到喉咙再到胃里,一股火辣辣的味道,一口酒进嘴下肚,整个食道里就像被一根烧红的铁条捅了一下子,不止辣,而且有种灼烧感。有时候酒在下咽的时候让喉咙阻挡一下,会把酒呛鼻子和气管里,顿时,整个人脸红脖子粗地大声咳嗽起来。在我们这些小孩子看来,喝酒真不是件美事,不可理解的是,大人们有的喝了一盅又一盅,由刚开始的小口浅尝到后来兴奋的高呼大叫一直喝到悄无声息,醉意朦胧地趴在桌子边沿,最后被人扶到炕上鼾声大作。
其实,那时家家户户日子过得都不太美气,乡下人刚刚摆脱吃救济粮的日子。但再穷的日子,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这些事都会来。不管谁家遇到这样的事都不是一家一户一个人能办了的,任谁家都免不了吆喝亲戚邻居出手帮忙。忙乱几天,事情完毕后,主家都要摆几桌简陋的酒席来答谢帮忙的众人。村里人家的酒席一般摆在家里,人少的话,在自家家里炕上一桌、地下一桌就全安排了。人多的话,便需要借用邻居家的屋子,多摆几桌也就全坐下了。乡下人除了白事宴日子无法选择外,像给儿子娶媳妇、聘闺女一般都选择在冬天腊月季节。那时,家里喂养的猪羊鸡宰杀后都能派上用场,菜窖里储藏了足够的白菜、萝卜、土豆,粉条、豆腐、白馍都提前置办齐全,到时,灌一大桶散装烧酒,请村里会做饭的人给烧几样菜,便热热闹闹地把事办了。
六岁时,我还没上学,第一次跟着爷爷去一个亲戚家行礼。一大早从家里出发,走了近五十里山路,中午上席时才赶到亲戚家。站在大门外眼巴巴迎客的亲戚,看到爷爷引着我从坡底下走上来,紧走几步过来拉住爷爷的手,热情地引回家里,安排到炕上的正席位置坐下来。我沾爷爷贵宾的光,挨着爷爷坐在了副席的位置。菜一盘盘从院子里临时搭起的厨房里端上桌,桌子上摆上了瓶装酒。一人面前一个两钱容量的小酒盅。那时村里人家经过包产到户,粮食连年丰收,吃穿用度已不用发愁了,逢时过节敢放开手脚花费了,办事宴桌子上碗碟盘能上十几道,并且有了鸡鱼鸭肉等硬菜。待客的酒也由简陋作坊里生产的散装酒换成了正宗酒厂生产的瓶装酒。
过去,一桌上仅仅能摆装二两的一壶酒,充充席面的样子,每人一盅就倒光了。喝酒的人不是用嘴喝酒,仅能叫用舌头抿酒,就着三盘五碟白菜、土豆、豆腐做成的菜,坐席吃饭靠拉话为主。亲戚之间久不见面,以这些简单的酒菜为引,亲戚之间亲热地拉长问短,畅叙亲情。
那天,坐在主席位置上的爷爷,享受着众人轮流敬酒的礼遇,从来没见过爷爷喝酒的我,看着爷爷一盅一盅地喝着亲戚们敬来的酒,不一会儿便酡颜染脸,话也变得多了起来,笑呵呵地接受着主家和一众亲戚的恭敬。我不管不顾这些,埋头在盘碟相摞的美味中翻拾着自己喜欢吃的菜,腮帮子塞的鼓鼓的,肚子吃得圆圆的。喝高兴了酒的爷爷,看着吃的满嘴油迹的我,用筷头子沾了一点酒,送到我嘴里让我沾沾喜气。我用嘴轻轻一抿筷头,一股热辣辣的滋味,吐着舌头连喝几口茶水才把酒的辣味冲掉。爷爷看着我的怪样子,手捋着胡子呵呵地笑着。
父亲在糖酒果品副食公司上班的那几年,家里腾出一间不住人的小房用作小卖部,从县城里批发回烟酒、罐头、油盐酱醋等副食,为村里的乡亲们提供方便。父亲每个礼拜天回家,自行车后面鼓鼓囊囊地带着两大包批发回来的货物。自行车停在院子里,我和弟妹们一哄而上,七手八脚地帮着父亲从自行车上往下卸东西。有时,父亲在进回来的货品中,另外给我和弟妹带点点心、果丹皮、柿饼、牛奶糖等那时的稀罕吃食,我们欢呼雀跃着把好吃的东西塞嘴里,忙不拾迭地帮父亲把东西搬回家。这个时候,村里的乡亲们听到父亲回来的消息,便三五成群地来到我家,东家大叔买一瓶酒、西家大嫂买袋盐,不出半小时,父亲带回来的东西差不多就卖光了。稍后赶过来没买到东西的,和父亲比划着,父亲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个小本本,把乡亲们需要买的东西记下来。然后招呼着乡亲们进屋喝水抽烟,谈论着庄稼的收成和城里东西的贵贱。
记得那时的父亲也会和爷爷一样不爱喝酒,家里虽然时常放着几十瓶向外出售的酒,但父亲从来不主动打开喝。只有亲戚上门,父亲才安附母亲炒个鸡蛋,调一盘土豆丝,烩一盆烩菜,从家里的货架上拿出一瓶酒,摆上两只酒杯。等母亲把鸡蛋炒好,土豆丝端上桌,锅里烩菜咕嘟咕嘟冒出热气,父亲打开酒瓶,把酒盅倒满,嘴里招呼着亲戚快喝快吃。等到烩菜上桌,父亲和亲戚两人就把一瓶酒快喝光了。父亲笑吟吟地听着大着舌头说话的亲戚。其实,我们知道父亲连一杯都没有喝完,一瓶酒几乎让亲戚一个人喝光了。面红耳赤的亲戚醉眼朦胧地扒拉着吃完碗里的饭,躺在炕上睡着了。
我第一次喝酒是在大学毕业那年,毕业的那届学生学校组织举行了毕业典礼,照过毕业留念照后,食堂里给毕业生安排了聚餐,桌子上摆上了白酒、红酒、饮料,男生大多喝白酒,女生喝红酒饮料。偌大的食堂老师学生坐的满满的,酒菜还未上来,同学们触首低头喁喁私语的、勾肩搭背高声欢笑的、泪眼迷蒙悲悲戚戚的、挥笔疾书留言纪念的、紧握双手依依惜别的、围着老师感恩戴德的......,男女同学端着酒杯,人人都是一饮而尽。那天,我们端着酒杯敬老师,同学互敬,满食堂挨着桌子喝,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酒杯一碰,互道一声珍重,惜别的泪不由自主溢出眼眶。那天男同学差不多都喝多了,连我这个滴酒不沾的人在那天的氛围下也是喝热了喉咙,喝了一杯又一杯,喝到兴致高处,和同学们喝起了猜拳行令酒。那天,老师对我们这群即将离校的人特别宽容,由着我们疯狂。闹闹哄哄一直吃喝到下午三点多,才一个个醉眼迷离,勾肩搭背,步履踉跄地从食堂里出来,嘶哑着喉咙唱着《二十年后再相会》,东倒西歪地回到宿舍。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单位里清一色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单位刚从石窑洞、土坯房旧址搬迁到新盖的办公大楼里,一切还处于百废待兴阶段。行里没啥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我们一帮年轻人下班后除了去礼堂看看电影、打打牌,在大街上瞎溜达外,就是去一家小酒馆“打平伙”。那时,刚参加工作的我们,一月工资不足百元,上缴家里伙食费,买点牙膏牙刷啥的,口袋里基本就剩不下几个钱了,同学朋友聚在一起下个饭店,一个人还真拿不出一顿饭钱来。每次我们一伙人酒足饭饱后,不管肚大肚小,吃多喝少,最后的饭钱大伙平摊,这也可以说是当时小城最早的“AA制”吧。
刚开始涉足“饭局酒场”,年轻人都没几两酒量。但年轻气盛之下,我们想出了好多“灌酒”的法子,猜拳、翻扑克、转筷子、石头剪子布......输了的无一例外地要喝下一杯酒。不胜酒力的人几轮下来往往便趴在了桌子上,逗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便是其中之一。喝多了,除了呕吐外,第二天一整天头疼欲裂,肠胃难受,吃东西咬几口,牙床子都张不开。心里说,再可不喝这么多了,可过几天后,有人再次组织聚会,又屁颠屁颠地跑去了,开启又一轮的难受之旅,享受着“难受并快乐着”的滋味。
结婚后,经历了无数次的酒场考验,我的酒量大涨。由最初的喝一口就脸红到后来的“千杯不醉”。其间,喝多了回去家里折腾,和妻子吵架,上班迟到,受到领导批评等许多“糗事”不断上演。口头许下无数次戒酒的承诺,无奈好似喝酒也会“上瘾”,稍过一段时间,便会故态复萌。
直到后来出了一件人命大事,我才对喝酒这事进行了深深的反思。那些年,小城里几乎每年都有因喝酒出事的人,但这些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出事的人也不认识,对我触动不深,听闻消息后,惋惜几句,便依然故旧,该喝喝,该吃吃。只是真没想到这样不幸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边。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同事,为人正直,豪爽大气,在和朋友的一次喝酒中,因醉酒呕吐堵塞呼吸道窒息而亡。这件事使我们一干“酒友”深受震动。
这件事使我我对酒这个跟随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有了新的看法。从那以后,不主动组织聚会酒局,能不喝的酒尽量不喝,实在推脱不了的尽量少喝。从那以后,因酒误事的现象少了,家庭矛盾少了,人精神了,去医院体检好多指标正常了。爱酒的心理由行动变成精神层面上来,遇到亲戚朋友送来的酒我也不急于打开喝,而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几年功夫过去,房子里贮藏了不下一百瓶各种各样的酒,茅台、五粮液自不必说,收藏最多的是全国各地出产的有代表性的地方名酒。像山西的汾酒、陕西的西凤酒、河南的宝丰酒、衡水的老白干、内蒙的河套酒、青海的青稞酒......这些都是我外出旅游带回来和各地的亲戚朋友送来的。
前年,家在贵州贵阳工作的表弟开车回来,给我带回三箱以出产举世闻名的茅台酒所在地茅台镇无量酒业公司生产的“无量(紫魁)酱酒”。吃饭时,打开一瓶,顿时酒香扑鼻,一下子又勾逗出我心底里的酒虫子,满满倒了一杯,一饮而尽。入口浓香,入喉绵爽,表弟看着我咂嘴陶醉的样子,笑着问道,味道还行吧?看到我点头满意,表弟给我说起了他和无量酒的渊源。原来表弟的老家就在贵州省茅台镇的一个小山村,姑父当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贵阳市工作。姑姑从山西老家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六盘水市、遵义市工作过,后来调入贵州交通部门工作,结识了姑父,成为一家人。这样,我们便有了远在贵州的一门亲戚。记得,多年前,我的父亲去姑姑家走亲戚,吃饭时,姑父给父亲喝的酒就是无量(金魁)酱酒。表弟这次代表姑姑回老家探亲,购买礼物时,知道我爱喝酒,便给我带回了三箱他们老家出产的无量酒。表弟说,世人只知茅台好,岂不知茅台镇的好酒有多少?无量(紫魁)酱酒是中国酿酒大师、中国首席品酒师李家民大师优选贵州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的十五年窖藏老酒,小批量勾调而成的。酿酒原料选用茅台镇特殊地貌和小气候环境下地产地道糯高粱、优质小麦、赤水河洞泉水,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密封窖藏而成的甘液琼浆,酒香、酒品、酒质一点都不比茅台酒差。当地人招待亲朋好友,办事宴大都选用无量酒,好喝实惠又有面。
表弟在老家的那段时间,我带着他走遍了家乡的景点,吃遍了家乡的美食,专门跑到一个乡村酿酒坊灌回一大桶村民用五种粮食酿成的“五粮酒”,让表弟体会家乡美酒的滋味。家乡人用原生态工艺生产的酒,虽然没有大厂生产的酒味道纯正,但未经任何勾兑掺着工艺而成的酒,自然、甘醇,真正的好喝不上头。表弟对家乡的“土酒”赞叹不已,返程回家时让我灌了一大壶带了回去。
酒,是好东西。人生失意的时候饮酒,是为了麻醉自己;高兴时饮酒,是为了更加兴奋;邀朋会友时饮酒,是为了畅叙友情;酝酿创作时饮酒,是为了文思泉涌。普通人饮酒,有时候真的说不来为了啥,但酒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搭起了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胆小的人借助酒的力量说出了平时不敢说的话;怯弱的人在酒精的催发下,干成了平时不敢干的事。文思枯竭者,三杯酒下肚,又恢复了口吐莲花妙笔成文的敏捷。
酒,论好时,是很好的聚情剂。逢时过节、家人团聚、婚丧嫁娶、乔迁升学、过寿庆诞,几碟菜,上壶酒,联谊助兴话亲情。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得意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月下,吟诵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会勾起人无限的遐思。
酒,论坏时,莫不成为众人申讨的对象,酒鬼、酗酒无度、烂醉如泥、酒色无度、贪杯误事、醉生梦死......一大堆贬损的词里,全然没有一丝温情文意。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酒的好与坏,个中深意,饮者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