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山
文/詹泉洲
中国人对山岳的崇拜,来自万物有灵的自然观。从“禹封九顶”算起,祭祀山神的圣典,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至于那些高入霄汉、形象奇特、难以攀登的险峻山岳,更认为是通天之处,为神灵仙人所居。《山海经》上说:“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他们认为那最高的昆仑山,“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
从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到秦汉时代的“自然比德”,则来源于更深层的天人合一意识。人与天地结构是一体化的:天有九野,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宇宙有金、木、水、火、土,人有心、肝、脾、肺、肾;自然有五岳,社会有五帝,五方神抵,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德......这种“天人合一”观念,分明把人的感情、意志、伦理透射在外部世界,自然山水打上了人文精神的印记。
汉代阴阳五行说,则直接导致中国特有的“风水论”:风水论用抽象的气来解释自然环境。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阴阳两气交流而生出各种变化,浊者沉为地,清者浮为天。山高而巍峨者,称为后龙,后龙之后的山脉称为来龙或祖山,祖山必绵绵婉蜒,方显生气勃勃。左右宜有小山护卫合抱,称龙砂。这样的山势环境,才有天地氰员之气往来。后龙正面还要有远山对景,称为案山或朝山。山峦叠嶂,负阴抱阳,草木方显旺盛,乃为瑞气葱茏的征兆。所以仙山、佛国常建在这些山势奇特、林深木茂之处,因是神仙佛祖所居之圣地,自然被称为风水宝地。
魏晋以来,佛教兴盛。由于文人与僧人交游往来,而寺院又往往成为文人政治避难的世外桃园。魏晋文人寄情畅神于自然山水,不仅找到“山水以形媚道”老庄玄学表达的最佳方式,而且发现了山水的自然美。因此多把庄园与寺院建在幽静的山林之中,既可以全身远祸,过一种闲云野鹤般的适意的生活,又可以超脱红尘,有利于文人“澄怀观道”,甚至还包括希冀延年益寿的生理需求在内。唐以后的禅宗,改变了早期佛教持钵行乞的苦行僧的生活方式,更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关系。禅师们常常沉浸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之中,领悟生命的真谛。深山里的古刹,常常是禅师们悟道之所;丛林禅院,成为僧人们参禅打坐的清净之地。传入中国的佛教,显然已经淡化印度人那种狂热而痴迷的神山朝拜意识,而把宗教的修炼化为一种生活的情趣,一种审美的意念,甚至包括上述深层意识下形成的中国特有的风水之论。这也就是为什么“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原因吧。
道教、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都把名山命名为一个个的神山。智(五台山)、行(峨眉山)、悲(普陀山)、愿(九华山)四大法门互为关联,千百年来形成了以“金色世界”五台山、“银色世界”峨眉山、“琉璃世界”普陀山、“莲花世界”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声名远播。四大道教名山为: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五岳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其中泰山为五岳之首。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都与名山有关。
中国人喜欢山,崇尚山,依靠山。中国文化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山”字开头的成语为例,数量十分大。如:山包海容、山崩川竭 、山崩水竭、 山崩地裂 、山崩地坼、等等。中国的各大名山,留下了无数文人侠客的踪迹,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踪迹,也留下了无数的诗文、石刻、传说、动听的故事。中国山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山文化,博大精深。
出于对山特别是家乡的山的尊敬,我写过一篇《西岩山赋》。赋曰:
潮州饶平西岩山,粤东名山。地跨潮梅,气通南北。北望巍巍武夷,南眺浩瀚南海。层峦叠嶂,巉岩峭壁。唐白居易《西岩山》诗云:“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诗中西岩,原非粤东。然一词一句,道尽吾邑西岩胜景!
道光二年,阮元修《广东通志》,名山胜景,西岩山赫然在列。康熙年间,进士杨之徐登西岩,赋诗赞曰:“望到西岩不尽峰,连天翠色意何浓;一朝雷雨绕云起,却怪深山有伏龙。”西岩胜景,群山连绵,叠翠连天,风月无边;盛夏季节,雷雨乍起,深山有龙,气象万千。
西岩山颈,有大石巉岩,石顶建有一寺,名西岩寺。俨若巨凤展翼,故名“冲天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建。寺前有书斋一座,楼堂房舍具备,清代詹璈、詹斌、肯构之伦,广誉、他山、詹习之辈,延师讲读,潜修六经。盖此地清幽避俗,夏不知暑也。八角九进士,皆出此处。乌石张琏,亦曾于此攻读练武。诗曰:“久闻依岩景生成,今日到此果然真;前面鞍山成照壁,后山石峰似回屏;左龙右虎地势好,中间落脉结庵亭。”
半山处有西竺寺,始建于唐。寺墙皆石,屋顶为天然巨岩。铜墙铁壁,浑然天成。踞风水宝地,香火鼎盛;显菩萨之灵,佑四方黎民。清末进士杨壁远有联云:“石盖自天开倒覆掌平摩僧顶,山峰持地起面立当空显佛头”。天摩僧顶,山显佛头。顿觉天地浩茫,众生有爱,佛法无边。当年张琏读书处,至今尚留足踏痕。客家皇帝称誉在,日后席卷半神州。琏恨天下多不平,蛟龙出渊施甘露。饶平英雄天下知,西竺寺飘读书声。尚有作家黄潮洋,西竺寺里第一哭。碧野名字天下闻,地杰人灵名胜地。
西岩形胜,绵延百里;壁立千仞,直插云端。山高谷幽,一年四季皆是画;竹秀石奇,八方风景尽入眼。从饶洋平地起,历两时辰,可达峰顶。一路风光无限,峰回路转,惊喜连连。深山腹地,野藤天上来,跃而起抓,则如猢狲横飞涧,脚下如风任逍遥;大树参天,百鸟争鸣,齐颂盛世,和而应之,则如仙境音乐会,鸟解人语,人遂鸟愿,和谐应答乐平生。时有飞泉瀑布,鸣琴吹笛。苔痕阶绿,草色铺满石径十八弯;溪流涓涓,盛情相随水路九十曲。
西岩山乃花果山,林木葱茏,瓜果飘香;山花四季,一年春色阅不尽。西岩山聚天地之灵气,集四海之精华,可谓物华天宝。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福地竞自由。鹧鸪啼叫,野兔欢跃,人间仙境数此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西岩峰顶频指点;有年迈长者,三五成群,健步如飞,鹤发童颜,全赖多年饮此西岩泉。
西岩山多奇泉。西岩泉眼棋布,小溪纵横,名山多泉,尽显灵秀之姿。小溪里,飞珠溅玉。飞瀑下,一帘幽梦。岩前泉,潇洒溢出,星光下,熠熠生辉;日光下,条条小虹当空舞。西岩水清澈,千年长寿之饮品;西岩泉甘甜,养育子民万万年。
西岩山产名茶。巍巍山峰,一年四季多云雾;涓涓甘泉,悠悠滋润西岩茶。西岩山茶,聚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极品仙子,名茶之实;国家金奖,西竺之属。清香甘滑醇,自古享誉东南亚。万亩茶田,嫩芽摇动若仙子;千年茶树,古怪精灵天上来。若雨夜登临,停歇此处,清茶一杯,轻弄古筝一曲,人间仙境莫若此。若日间登临,凭栏此处,清风徐来,茶香沁入心脾,齿颊生香乐逍遥。知来处之不易,洗红尘万丈,还我心底一片真。再品人生之百味,倍感珍惜。
西岩山多奇石。西岩石千姿百态,嶙峋卓立。棋盘石千年文物,当年仙人勤对弈,胸中藏有十万兵。仙人桥下百仞悬崖,洞深无底,桥下潜龙出深渊。神龟岩左顾右盼,千年护山不言倦;七星石流连忘返,下凡之仙好风采。天狗望月,遥对吴刚诉心曲;鸡公石,日日早啼报晓来。仙人打鼓,日日催促往前行;飞来峰,人生处处有希望。西岩石,嶙峋怪立,百态千姿。天下英魂聚于此。
物华天宝,地杰人灵。西岩山,地连饶埔,英才辈出。大埔出一门三翰林,饶北有八角九进士。大埔有一百零八将,胸中皆藏百万兵;饶北有朱德茂芝会,从此会师井冈山。大埔有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万里之外英名扬。饶北有客家皇帝张琏王,横扫千军如卷席。大埔有侨胞五十万,遍布全世界;饶北有台胞两百万,血脉连两岸。大埔人曰:大埔铺,行死饶平牯;饶北人唱:秀篆亲戚,大埔朋友。饶平大埔,山水相依,血脉相连,人文相通,兄弟情谊永铭记。
若夫攀登顶峰,身临绝顶,顿生我在山顶人为峰之感。凌峰远眺,风光无限。群山叠翠,松涛阵阵。高楼林立,良田万顷。身逢盛世,万民高歌。赞曰:西岩连天峰不尽,万顷叠翠秀无边;云雾缭绕龙出没,名茶自古醉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