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伞
文 / 詹泉洲
早在几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象征身份与地位的华盖。晋朝崔豹在《古今注·舆服》中云:“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也是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固定在车上的伞。车上的伞,又被称之为华盖,它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汉书·王莽传下》云:“莽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 这里的华盖,它居于庙堂之上,高高在上,俯视芸芸众生。
其实,在伞发明之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与伞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斗笠。中国斗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有盖无柄的称之为笠,又叫笠帽。俗语称之为斗笠,因其平面如斗大小,故名。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遮阳挡雨的工具。后来,人们又用竹篾编出了有盖有柄的遮阳挡雨的器具,《说文解字》称之为“簦”字,这就是伞。据说,伞是由鲁班发明的。相传 4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一天,一群小孩在荷塘边玩耍,骄阳似火,只见小孩折了一片荷叶顶在头上。在一旁的鲁班看见了这一幕,深受启发,于是回家用竹子削了很多细条,照着荷叶的叶茎扎了架子;又用羊皮剪成圆形蒙在顶端,于是便有了收拢如棒、张开如盖的活动式亭子,而这就是随人移动的伞的雏形了。伞,走向了寻常百姓家。
华夏民族几千年繁衍至今,靠的是一代代华夏人的聪明才智。华夏大地上,一年四季,狂风暴雨频繁,灾害天气不断。面对炎炎骄阳,面对暴雨如注,万万千千的亭子挺拔而起,挺身而出,护佑我们的子民。亭,可谓是中华大地上凝固的伞。他们为一代代的华夏子民遮骄阳,挡风雨。
华夏大地,土地广袤,群山绵绵。古老的的森林成片连绵,新造的森林遍布城乡。一棵棵的树,一林林的绿,一山山的翠,为大地装点着怡人的绿色。成熟的季节,满树都是成熟的果子,给人间送来了甘甜。一树树的冠,犹如一把把张开的伞,为树下的行人,送来无尽的绿荫。让炎炎骄阳,对此敛起不少的傲容。小雨纷飞的季节,人们走在树下,也免受淋湿之苦。一树树的冠,犹如一把把张开的伞,挡住了几多雨,挡住了几多水。
华夏大地上,有不尽的荷塘。不尽的荷塘里,有无尽的荷叶。荷叶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又像撑开了一把把迷人的伞。一把把迷人的伞的下面,是一幕幕美丽的风景。夏日的荷塘,成了各种小生灵的乐园。青蛙在池塘里不断切换运动项目,或仰泳或蛙泳或潜泳,在池塘荷伞下不断穿梭变幻。有时跳高,有时跳远,有时在水面荷伞上翻滚,不时地翻起肚皮嗮太阳。荷塘边树上的蝉儿,不断地聒噪,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吃了什么,从早到晚一直在响一直在唱。高低错落的荷伞上下,展示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机与活力。
华夏大地上,有时骄阳似火,烤炙世间的一切。它能够将人,烤炙得晕倒过去;它能够将众多的树木蔬菜,烤炙得枯干。也不知多少次了,云都看不过去了,它在广袤的天空中,撑开了一把把淡黑色或黑灰色的云伞,将骄阳挡在外面,护佑世间万物。而它们也常常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骄阳将云层百倍地烤炙,烤得云们流泪。而那一次次的流泪,就是那一场场给人间带来清凉的甘霖;而那一次次的流泪,就是那一场场给世间万物带来滋润的雨。
美丽的大自然,有着各种各样的伞,让大自然幻化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展示了造物的大爱。而人世间,也有各种各样充满温情的伞,在护佑着芸芸众生。温暖的家,就是一把伞。父母用他们坚实的胳膊,为孩子们撑起了一把把伞。一代代的华夏子女,在无数温馨的家庭中成长,也从而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华夏文明。海滩的遮阳伞,中高考考场里遍布的遮阳挡雨伞,公共汽车站的候车亭,遍布祖国城乡的救助站,抗疫期间飞速拔地而起的方舱医院,疾患期间的城乡保险,洪灾来临时人民子弟兵带来的安全保护……,遍布华夏大地的,有多多少少这样的伞呀,它们充满着温情,充满着关爱,充满着大仁大爱之心,不断抒写着华夏文明的善良和正义、豁达与包容、向上与执着。
我的家中,就有好几把伞。平时,它们整装待发,沉默如山。用时,它们竭尽所能,对人忠诚。我永远忘不了,在大地如火炉的日子里,是伞,勇敢地挡住了骄阳,给我带来了一阵阵的清凉。我永远忘不了,在狂风呼啸、暴雨如注的路上,是伞,是公共汽车站的候车亭,拼了老命般地护卫着我。我也永远忘不了,当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时候,是我们的国家,是我们的医生护士,是我们的军队,是我们的快递小哥,是我们日夜奋战的科学家,是辛勤劳动在田间地头的无数的农民,是通过网络给孩子们授课的熬红了双眼的无数的老师们,是我们祖国的成千上万的无数辛勤工作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他们撑开了手中的千千万万的勤劳的伞、智慧的伞、聪明的伞、安全的伞,才使得我们国家在波澜壮阔的国际国内斗争中,赢得了尊严,赢得了胜利,赢得了我们华夏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我,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