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曲槐的头像

曲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8/04
分享

道德传家第一,善良做人无双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此乃古人的朴厚传家的经验之谈。

意谓:一个家族即便贫而不富,若注重传家的朴厚作风,崇尚道德修养,则可传承十代以上,延绵无尽,极具繁衍力。道能轨人步入中正康庄之路,德可提升心上的修养工夫与人生境界。耕读并重而传家者,仅次于重道德传家者。耕可自食其力,读可知做人道理。若但以诗书而传家者,往往子孙懦弱无能,无力劳作,只能做个寒酸穷人,虽知书达理,然不能自食其力。故但以诗书传家者,又次于耕读传家者。而只着眼于富贵的家族,传承仅三代而已。乔家大院,便是其证。

道德传家者,其子孙必心地善良。善良,是一个家族永盛不衰的基石与保障。

-- 01 --

善良做人,换位思考

欲真正做个善良的人,就必先从“慎独”处,提升心上的道德修养工夫与境界。据《礼记·大学》载: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一个人内心有什么能量,全会反现于外在的言行举止上。就如:肝火旺,则眼爆睛黄。肺火旺,则气喘面赤。心火旺,则口臭气浊。

心上的道德修养,是伪装不出来的。即便伪装得谦和有礼,然表现得并不亲切自然。明眼人一看,便知。

所以,人在一个人独处时,更应以道德标尺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独处更不应肆无忌惮地放纵。“慎独”功深,修道进德有望。据《礼记·大学》: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这是曾子所言的“慎独”法。意谓当一个人独处时,应谨慎自己言行到,觉得有十个眼睛在监视自己、有十个手指头在戳着脊梁骨。如斯谨慎,自能提升道德修养。慎独,是君子诚意正心的秘诀。

个人道德修养,是伪装不出来的。而是一种长期历苦境修养心性、经逆缘磨砺意志的潜默作用与提升结果。

内心善良者,就懂得换位思考,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便位高权重,也能顾及下位者的处境,能同情下位者的困苦;即使自身处于困境,也能理解知恩不报者的心情,也绝不怨天尤人。

东晋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尝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决然,归隐田间。陶公有五子:俨、俟、份、佚、佟。据《与子俨等疏》末尾曰: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意谓:《诗经》说:“对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应敬仰,对于古人的崇高言行应效学。”即使不能做到像古人那般崇高,也要真心诚意地崇尚古人的道范德馨、良言善行。你们五个孩子可要谨慎自己的道德言行啊!

就连陶潜那样洒脱的自在隐者,在训诫孩子上也不能脱俗,足见其道德修养、言行谨慎之重要。陶潜在离家任彭泽令期间,尝遣一男仆归家,帮儿子料理杂务,并捎一简书: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看来,陶潜之子尚幼,生活难以自理,破柴挑水须家仆帮忙料理。最令人感动的一句是:“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儒家五伦,未立主仆关系。佛教六伦设主仆,主善仆忠。但在陶潜眼中,虽有主仆之分,然仆也是人生父母养的,故谆谆叮嘱儿子要“善遇”仆使。

陶潜任彭泽令时,虽居官位,然他却能设身处地地为下位者考虑,要“善遇”仆使。陶潜与庐山慧远交遊甚密,或许受佛教慈悲精神熏染,而能善遇仆使。主、仆虽有身份之不同、分工之区别,然人格尊严亦平等无二。陶潜此举,正突显其善于换位思考,不愧为超俗高隐。

陶潜“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九字箴言,深刻影响了胡适一生。三十余年,胡适从未敢对帮他做事的人说过一句不尊重,或轻蔑的重话。

土改前,我村有户富户,良田千顷,长工短工无数,米兰陈仓,牛羊满圈。然他对下苦人极尊重,同桌吃饭,对下苦人的伙食极重视,每天叮嘱厨房一定要把下苦人的饭做好。下苦人也对主人特忠诚,土改时没一个下苦人批斗过主人。这个富户懂得换位思考,故能体会下苦人的不易,故能善待下苦人,故能博得下苦人在土改时的不忘旧情。

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乐于助人,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笑容可掬。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自私自利,巴不得别人倒霉不好过,言恶行险。

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能拔济处于困境中的人,助其渡过难关。雪中送炭情意重,涌泉相报会有时。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别人死活,当他遇到困难时,那有人肯帮忙解困。

良善者人缘好,自私者无人缘。

善良做人,换位思考,到处结善缘,随时沐阳光。

-- 02 --

心存善良,必感天佑

在弱肉强食的年代里,或谓善良是幼稚,或谓善良是愚蠢。然因果不爽,善恶有报。心存善良,必感天佑。善良,正是人生福德的源泉。

人生若只追求利益,被利益熏染的内心必空虚难耐,毫无依靠感。只好沉沦于利益苦海中,唐丧光阴,浪用精神。人若善良,心必安乐无忧愁。夫子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守做人的善良原则,择善而为,拣恶绝不为。惟历苦境、经逆缘的人生,才能锻就沉静灵魂、提升道德修养。

人生在世,可以平庸,但一定要为人善良。

道家有本劝善书,据《太上感应篇》载: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此话,发人深省。人若积善修德,自感他人敬重、上天庇佑、福禄高增、祸害远离、福祥降临。

问:积善修德,真有如斯感应吗?真有神明于冥冥之中庇佑善良的人吗?

答:真有。

在《历史感应统纪》一书中,就收录了《左传》所载的一个真实的因果感应公案。

在春秋时期,魏颗为晋国将军。其父魏武子宠一小妾,名祖姬,未育男婴。魏武子平常一旦有病,就嘱魏颗说:“祖姬乃我爱妾,年纪尚轻。我死后,就许她改嫁,让她有个终身归宿,莫让她流离失所。若能如是,我在九泉下也就安心瞑目了。”可当魏武子病重临终前,却又嘱魏颗说:“祖姬乃我爱妾,就让她殉葬吧,好让我在九泉之下有个伴。”

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未让祖姬殉葬,而让她改嫁了。

对此,也有人质问魏颗:“你怎敢不遵你父临终遗命呢?”

魏颗解释说:“父亲平日意识清醒时,嘱我善待祖姬,让她改嫁。父亲临终改变初衷,嘱我令祖姬殉葬,这是父亲病重临终前精神恍惚时所说的胡话,不能全当真。作为儿子不能陷父于不义,所以我只听父亲平日遗嘱,而帮助父亲成就阴德。”

魏颗的明智抉择,不仅使其父积善阴德,还让自己后来在战场上冥获神助。

在秦、晋二国会战于辅氏时,魏颗任晋国统帅,杜回任秦国统帅。杜回勇猛善战,魏颗根本战不过杜回。然在双方展开激烈鏖战之时,魏颗忽尔晃眼觑见有位老人悄悄结草为绳,绊住了杜回双足,顿使杜回栽倒于地。于是魏颗带兵冲上前去,轻而易举地活禽了杜回。统帅被俘,秦兵溃败。是晚,结草绳老人给魏颗托梦说,他乃祖姬遗魂,为报魏颗不让他女儿殉葬而令其改嫁之恩故,特化一老人来战场助战。魏颗梦醒,方明事实原委真相。原以自己一念善举,感得祖姬父亲遗魂结草绳报恩,助他建功立业。

魏颗不害无辜生命,冥冥中已积下了大善阴德,故感战场鬼神助战。

积善修德不难,难在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举手之劳、成人之美不难,难在当自己手握生杀大权时,内心仍存慈悲善良之念。

善良是人之天性,慈悲是佛性善根种子。

善恶因果感应法则最公平。想要别人有恩于你,你就先必要施善良慈悲于人。想要得到别人的关爱,必先要学会关爱别人。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然,善恶因果感应也有时间间隔性。当下的付出,不一定当下就能得到回报,尚须等待一段时间。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看似愚昧愚蠢,实则遵从了天性善良、佛性慈悲的做人本愿,必能感得大自在人生。

善良的人,沉默寡言,口讷面傻,然心秀聪慧。

一个人人善良,可诚意正心,提升道德修养工夫与人生境界。

一个家善良,可和睦宗族,团结兄弟,尊老爱幼,子孝孙贤,夫唱妇随。

坚持善良做人、慈悲做事的处世原则,才能活得自在,才能赢得平安幸福的人生。

-- 03 --

般若前导,善良后盾

善良,并非一味不分别所帮助的对象,也不是任人可欺。

好心人的善良,往往被机诈者所利用,枚不胜举。

在现实中,这样的事很多。往往到处借钱者,住着豪宅,开着豪车,生活有滋有味。而生活拮据者,往往借钱给这样的人挥霍。这岂不是善良的好心人,被有借鸡生蛋头脑者给欺骗利用了嘛。

据《聊斋志异》所载,阴曹的妙手神医陆判官,结识了阳间的朱尔旦书生,成了朋友。朱尔旦志在功名仕途,然文思不敏,屡试不中。陆判官就给朱氏换了个七窍玲珑之心,自是文思大进,过眼不忘,一举高中。朱氏又嫌妻不美,硬是难为央求陆判官给妻子换了颗貌美头颅。谁知这颗头颅竟来自一位高官大员之女,反使朱氏家无宁日,亦使陆判官因此而违犯天条,并遭惩罚。

朱氏贪婪心炽盛,一味强求陆判官满足他的无底欲望。结果害人害己,皆遭苦果。现实中这样的事很多,诸如朋友借身份证、或借信用卡透资等等,最终一盲引众盲,相携入火坑。

人性有善恶两面性,人性都有贪婪的一面,并且会随着欲望的不断膨胀而越发地贪恋。当贪婪突破道德底线时,就会采取诸多手段欺骗亲朋好友,甚至欺父母、骗妻儿。当善良变得毫无原则时,就会助长他人的贪恋气焰。

做人须善良,但善良须以般若智慧为前导。要看清对象,是否值得自己善良。应与善良则与善良,不应与善良则不与善良。比如有人说:

“您这么慈悲善良的人,就帮帮我吧!让我完成自己创业的心愿!“

或云:

”您的钱闲着也是闲着,也存不了几个利息,就资助我创业吧。等我赚了大钱,就给您分红分股。“

或云:

”你就跟我做这个投资吧,我看你日子过得并不好,才拉你一把。若是别人,我才不拉呢。“

大凡说这些话者,都是偏你的,是在利用你的善良。要注意啦!

善良是人人本有,但善良并不意味着非要帮助别人不可。帮助他人,并不非一种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千万勿碍于情面,而超越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一味无底线、无原则地去帮助他人。凡事皆需量力而为,万勿死撑面子而活受罪。

没有底线与原则的善良,不仅得到被帮助者的感恩,反而会让被帮助者觉得你善良好欺负。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笔者尝倾尽所有而去帮人,反被人家认为是恶人坏人,反咬一口,倒打一耙。

当然,善良帮助他人,不论其人品如何、动机如何,帮助总有帮助的功德。但也须有智慧分辨眼光,不能把自己的善良被居心不良者所利用。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内,适当地帮他人于危难困苦之中,善莫大焉。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若因帮助他人而使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受到影响,那就应该慎重其事了。毕竟我等凡夫不是菩萨发心,帮人必先确保自己的一切不受影响方可。若因帮助了居心不良者,而懊悔不迭,那就不值得了,最好勿帮助。

据《论语˙宪问》载: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很明显,孔子并非提倡“以德报怨”,这里只是一个设问句而已。孔子真正提倡的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符合正常的逻辑。当然,《老子》地63章曰:“大起于小,多出于少,以德报怨。”意谓由小而有大、由少而有多,由怨而有德,为了提升自身的清净无为的修养,而谓“以德报怨”。老子说“以德报怨”者,为了提升自身修养。

套用孔子所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善良回报善良,用正直对抗贪婪。真正善良,才是报德之道。

人生在世,须慈悲之光照耀,勿使人生黯淡。

人生在世,须善良之水泽润,勿使心灵枯竭。

人生在世,须般若之智导引,勿使正道迷失。

善良是人生天性,亦是智慧抉择。

善良是人心最柔善的情怀,亦是人心最坚定的道志。

善良的人,总有一股强大的内在能量。面对浮躁不安时,仍能使人保持淡定从容的心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仍能端正心态,息事宁人。

若不坚持善良的做人原则,就不会有好人缘,遇到困难,孤独无助。若不坚持善良的做人原则,即便富可敌国,也只能挥霍金钱,甚至惹祸生非。若有善良的做人原则,虽穷亦富,平安幸福。

善良,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是人生平安的财富,更是一种优良的传承家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