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曲槐的头像

曲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8/18
分享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尤为爱美,涂唇画眉以饰美。男希潘安之貌,女希洛神之相。汉代刘向《说苑·反质》:“男女饰美以相矜,而能无淫泆者,未尝有也。”饰美相矜,是虚荣心作祟,时风所趋。然淫泆则丧德失伦,令人不齿。人在发怒生气之时,其面目之狰狞难看,最不忍睹。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发怒,即使平素面善若芙蓉,一旦怒而变青变黑,甚至面色如土,加之满脸筋抽肉扭,眦裂发指,那副忿怒面目实在是可憎有加。佛说“好行忿怒,感丑陋报”。又说“心怀忿怒,性多恶言”。往往貌丑男子脾气暴怒犹修罗,兔唇者多爱恶口。狐媚女子嫉妒心炽盛,生性易怒。据说,男修罗暴怒时,抬起双足踩海底,展开两手托日月,地动天摇,顿使人间突发地震。女修罗暴怒时,专啖貌美者。一念怒心发,直堕修罗类,能不戒慎乎!?佛说“忿怒烦怨,名曰苦种”,故应“善护自心,令无忿怒”。

佛说“人命在呼吸间”,我说“人活一口气”。天地阴阳二气,乃人与万物赖以维系性命的惟一要素。人以气为性,以呼吸为命。人之喜怒,全看气之顺逆。人心以上,气所往来。心常御气而动故,心顺而喜则气和平,心逆而怒则气结滞。此乃必然一定之理也。性与气同体,故人之喜怒实乃后天养成之习气。人之喜怒,触境而有。触顺境则喜,触逆境则怒。《菜根谭》:“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气和心平之喜,有益康健。记得有副春联:“兰桂开时香遍地,喜鹊登枝欢满庭。”径登欢喜地,期得八吉祥,希获六殊胜,乃吾人所共愿也。

怒,亦是心理上生发的些许变化,亦是生理上生发的些许反应。俗话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说得颇有医家见解。肝主木,肺主金,心主火,心火怒烧肝木而克肺金。无端而怒,伤肝损肺,无一益而有百害,劝君平心和气勿动怒,常服开心顺心丸。人逢好事而不形喜于色者,定力非凡。人遇不如意事若不勃然而怒者,虚怀若谷。年少气盛,一言不合,怒动干戈,司空惯见。然也有些人随着年岁愈长而怒火愈炽,触着便怒。幼见闾里几位长者,凡事稍不顺心合意,就吹须瞪眼,火发暴躁,破口大骂,拍得门窗山响,踏得地面震动,吓得阖家大小鸦雀无声。见媳妇抱柴禾时不小心撒院落些柴禾,他也看不顺眼;见儿子雨天睡个懒觉,他也看不顺眼;不给他早晨烧碗鸡蛋滚水,就骂小的不孝;即便给他烧了鸡蛋滚水,又说给他烧的鸡蛋是最碎的,把大的鸡蛋留着卖钱呢;看这也不顺眼,看那也不顺眼。不看又不行,早已习惯了看这看那,可看了就要怄气。管东管西,喊鸡喊狗,每日早起不无端骂几句人,似乎气就顺不过来。每当他暴怒钝置(折腾)人时,大家都对他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惟恐筑着碰着而遭彼之怒。过一阵风吹云散,雨过天晴,他的怒也就消了,气也就顺了,一切如旧。若一时半会怒难消、气未顺,就只好打发长孙给他装烟烧茶了,隔代亲是治愈躁怒的一剂灵丹妙药,刹那就气和心平了。宋人钱易着《南部新书》,内载一篇“李讷弈棋止怒”的典故,谓:“李讷仆射,性卞急,酷尚弈棋,每下子安详,极于宽缓。往往躁怒作,家人辈则密以弈具陈于前,讷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弈棋止怒,说明平生所爱之琴、棋、书、画等雅事,的有一种陶人情操及平心和气的止怒妙用。

易怒是后天人为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气,与所触的人与境极有关系。他人言行、外物环境,都是令人触心而怒的风缘火种。怒火爆燃的心理反应,必然会引发怒火伤肝损肺的生理变化。仓颉造“怒”字头,与心无不关系。怒(nù),形声字;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说文》:“怒,恚也。”恚(huì),形声字;从心,圭声。本义:怨恨,愤怒。《说文》:“恚,恨也。”《广雅·释诂二》:“恚,怒也。”可见,怒亦由心,恚亦由心。在佛典翻译中,“怒”与“恚”似无严格界限,往往混用。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云南省尚有少数“怒族”同胞。

怒的生理变化,亦能引发怒的心理反应。怒气爆发者,往往心火旺而肝气不顺,所以惯以恶言恶语而发泄内心的忿怒,以驱散积压在胸中的结滞之气。一旦气和了,心也就平了。对于家中无端而怒的老人,应予以理解包容,应照顾其暴躁情绪。对于拗劲十足的毛驴儿,须顺毛儿捋才听使唤。对于无端而怒的老人,也须顺心合意地安慰其躁烦才是。脾气暴躁,最易引发三高病变。医家《寿世保元》有“舒络养肝丸”及“逍遥丸”,皆有养肝和气兼平心火的疗效。人到朝杖之年,若能养天地正气,慈眉善目,笑口常开,身必康而寿永。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到耳顺之年,不妨瞎却眼来聋却耳,俾六根清净,不着一物,竞做个无事闲闲人。宋代讷堂思禅师有颂曰:“春有百花夏有雪,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心头若无事,逢人遇境,即便他人言行再恶、外物环境再劣,也决不会无端而怒也。

若不满亲朋好友对自己苦衷的不理解,亦是怒的一种心理反应特征。《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何晏注:“愠,怒也。”怒,心忿之毒。怒气盈满,心就忿恨不已。佛说,一旦有怒意心态,必酿“亦欲自杀,亦欲杀人”的抑郁病患。热无过婬,毒无过怒。怒心怒事,往往牵人或往恶道。酒是致人多怒的祸端根源,醉后耍酒疯是表形于外的忿怒。一旦随顺怒,忿恨蔽天性,嗔恚扰禅心,害自亦损他。怒是毒之本,须奉受五戒十善以离怒。《药师经》一再劝信曰: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平等心,以慈悲喜舍,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弥勒菩萨直待南阎浮提众生“薄婬怒痴,皆行十善”时,才下兜率成佛,龙华三会说法度生。修沙门梵行可对治怒毒积习,可谓“为仁不杀,守以慈仁,见怒成忍,是为梵行”。修慈悲心,不生忿怒,是名不嗔,亦名不恚。《法华经•法师品》:“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柔和忍辱,顺承大慈悲。诸法空者,四大本空,五阴非有。心生诸法,无性本空;缘生诸法,无性本空。俗话说:“打的痛着呢,骂的风吹啦!”若能常以诸法空为座者,何法不空?何事不了!既诸法无性本空,岂会触不顺心合意之他人言行及外物环境而怒乎!?安居大慈悲心室,长养柔和忍辱天性,观空诸法而断而舍而离怒,行贤善行及不放逸行。若心不怒,即披忍辱甲。若天性贤善,即着柔和衣。慈悲是大佛性善根种子,善根宜早种;诸法空是如来智慧,智慧宜勤修。披忍辱甲以平怒,着柔和衣以和气。怒平则心安,气和则意顺。可谓“退一步天高海阔,让三分心宽气和”。

不但人会怒,天地万物亦会怒。炎夏,霹雳雳一声雷、忽闪闪几光电,岂不是天怒乎!?孩童最怕雷声电光,自古雷殛致死者不无记载。古人谓三尺举头有神明,罪大恶极往往遭天谴雷殛。天雷之怒,惟贵罚恶。少室山善会寺唐代道安禅师碑,乃李北海所书,极有书法价值与历史意义,然明季却无端遭雷轰而残耳。雷怒轰碑,似寓意道安一系北宗禅法已潜踪绝迹耳。唐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都是大自然界万物之怒的表象。天地万物之怒,总会影响及人之心情。洪水地震的屡屡频发,这大概是大自然界对人类的反击而怒吧。当大自然界遭受严重人为破坏而致生态失衡时,势必会反击而怒。地物之怒,惟贵赏善。天欲怒时,人应及早改过避凶;物欲怒时,人应直下迁善趋吉。

虎出山林之哮吼哮吓,应是虎威而怒。虎怒自威,人怒更威,鲁智深一怒拳打郑关西,武松一怒血溅鸳鸯楼,宋江一怒而杀阎婆惜,林冲一怒火拼王伦……。一百单八条好汉,似乎皆因一怒而上梁山。怒要怒得有正义、有价值、有意义,无端而怒又何必呢!?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诗人笔下拔壮丁的“吏呼”之怒,令村妇寒心而啼,令诗人怜悯心生。如斯之怒,最好潜光匿彩。《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庄子生前虽未实现乘鹏扶摇直上九天的梦想,然庄子超凡越圣的丰富想象力,却深刻启悟后人发明创造。而今,谁未亲睹银鹰展翅翱翔长空乎!?大鹏奋翼之“怒而飞”,是庄子的智慧之怒。智慧之怒,乃人类恒古所急需。人类智慧源源不竭之怒,绝非“驴不胜怒”可比。

怒,似乎也是一种修养馨德。人在失意时,似乎很难做到不怨天尤人。周邵公尝曰:“夫事君者,险而不怼,怨而不怒。”(语出《国语·周语》)似谓怨尤心理可以用,但应以礼节制之,莫令怨尤心理任其蔓延,以至发展到“怒”的状态。看来,惟有坦荡荡的君子,才能随遇而安,乐天知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对一般人而言,不怒即可。人当心情不好或有委屈时,总想找个朋友去倾诉苦衷。然知音难觅,《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音诉),逢彼之怒。”清人王夫之《诗经稗疏》:“薄言往愬者,心知其不可据而勉往也。”此诗以“隐忧”为诗眼,耐人寻味。连三代时的古人尚遭如斯境遇,何况今人乎!?前去寻兄弟诉苦以求心灵慰籍,谁知竟遇兄弟发怒而坏性情。虽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然知音远在天涯海角。古德说:“不遇知心人,不说知心话。”倾听朋友诉苦衷,应换位思考。否则,很难做到不怒。

唐人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馨德修养的君子,自非无端而怒。《诗·小雅·巧言》:“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意谓有馨德修养的君子,闻谗言则赫然震怒,就可以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孔子所言君子,即以文王、旦公为模范代表人物,所以孔子以梦感周公而为进德之兆。就禅宗德山禅师的震怒一棒,于棒头开人正眼;临济禅师的震怒一喝,于喝下歇人狂心。可谓“三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歇狂心”。马祖当日一喝,直使百丈耳聋三日,黄檗在傍闻之,吓得直吐舌。五世或四世同堂者,若高祖或曾祖震怒呵斥时,谁不服服贴贴呢!?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呵“昼寝”的宰予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宰予闻之,受益良深。佛尝呵乐于睡眠的阿那律陀曰:“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阿那律陀闻之,惭愧不已,精进不眠,熬坏眼根,得天眼通。近代印光法师在书信中惯以狠话粗语呵责,然开书者无不奉为圭臬。有馨德修养者,不轻易而怒。一旦赫然震怒,就可收折伏刚强化之效。为了降伏刚强难化之怨对者,慈悲观音有时也会示现怒目金刚,智慧文殊亦尝示现大威德明王。密教多奉忿怒神像,三面六臂,“拟手而上指,朱目奋怒形”。怒目獠牙,怪吓煞人的。为何要示现如斯忿怒相呢?为了降伏怨对,“降伏怨对时,当以忿怒火;青黑生威怒,飘动十方界”。造像,意在表法垂教。看看那些面目狰狞的护法神像,个个赤发竖旋如火燃,人人面目青黑而震怒。睹之,谁不止恶行善以求佛祐?思之,孰不冼心革面以求自新!当然,以震怒威德折伏怨对,须守慈悲佛心。若无慈悲佛心的震怒,那也是要不得的。

怒,亦是一种令自发愤的向上动力,亦是一种令人发愤的恻隐情感。佛经所载,令人发愤的心态大概有二十二意,其愤怒意居第十。邪怒须断舍离,而正怒亦不可或缺。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家父母不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父母为令子女下决心改贪玩之习,立志好学,不遗余力。对天性顽劣的子女,恨铁不成钢,往往怒不可遏至谴呵,可谓“若不可教而后怒之”。古人有时亦对“怒”字,注曰“谴呵”。父母对子女的谴责呵斥,基本出自恻隐怜爱,舐犊情深。但是怒子女,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万勿蛮怒。尊客之前不可蛮怒子女,《礼记》“尊客之前不叱狗”,何况子女乎!尊客之前怒子女,往往适得其反,最伤父子母女情感,不妨“易子而教”。老师怒学生,收事半功倍之效。父母怒子女,易引燃子女的叛逆情绪。老师震怒出高徒,父母震怒伤情感。

怒,最易致病。然名医药王令病者的无端一怒,却能祛病疗疾,妙手回春。阅宋人《太平御览》卷第七百三十八“疾病”部第一,举《吕氏春秋》曰:“齐王疾瘠,使人之宋迎文挚,挚视疾,谓太子曰:‘王疾可已,虽然,必煞挚。非怒王则不可治,怒而挚必死。’太子请之。文挚期而不至,三,齐王已怒。文挚至,不解履登床,王重怒,叱而起,病乃已。生烹文挚。”亦举《物理论》曰:“赵简子有疾,扁鹊诊侯,出曰:‘疾可治也,而必煞医焉。’以告太子,太子保之。扁鹊频召不入,入而着履登床。简子大怒,便以戟追煞之。扁鹊知简子大怒,则气通血脉畅达也。”这二则医家公案,说明齐王、赵王所患之症同为气血不通。大概国王镇日为冗繁公务所劳累,弄得茶饭不思而难眠,故致体力不支。文挚、扁鹊都是战国名医,二人皆为国王治气血不通之症,二人皆以“怒”术而通气血。二人以同一术治好了二王的同样病症,然文挚被齐王生烹,扁鹊幸免于难。在尤重周礼的古代,臣属必脱履进殿谒王。然文挚、扁鹊不但待王遣使三请才入宫诊视,而且偏着履登床,故装简慢无礼的样子怒王,终使王震怒而病愈,可悲文挚被生烹。二者医术之高明,全在以无端激怒术而通气血处。怒是一把双面刃,庸人因怒而致病,名医以怒而活命。

艺术家若不盛怒,似乎难有非凡的艺术造诣。唐代吴道玄所画“地狱变”,“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吴画中得意处”。王羲大草,张旭、怀素狂草,全以笔力劲怒而著称,龙蛇竞笔端。曹雪芹以劲怒笔力绘就了奇石的突兀奇峭,齐白石以劲怒笔力绘就了螃蟹的活泼生命力与动感形态,李叔同以劲怒笔力写就了富有禅意的书法,扬州八怪亦复如是。笔者习书法多年,然挥毫落纸间从未见劲怒之笔锋。艺术创造固须劲怒,然做人须戒怒慎怒。学道入门之法,当以虚心最妙。虚心之利,内外恊吉。外则如虚舟触物而人不怒,内则如虚室生白而事吉祥。人若不怒,气和心平精神好。居家过日子当以息事宁人,是故人应不怒。清朝初叶有一位李绂,着《穆堂类稿》,内有一篇《无怒轩记》曰:

怒为七情之一,人所不能无。事固有宜怒者,《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已。” 是已。顾情之发也,中节为难,而怒为甚。血气蔽之,克伐怨欲之私乘之,如川决防,如火燎原,其为祸也烈矣!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已,因以“无怒”名轩。不必果无怒也;有怒之心,无怒之色;有怒之事,无怒之言。盖所怒未必中节也。心藏于中,可以徐悟,色则见于面矣;事未即行,犹可中止,言则不可追矣。怒不可无,而曰“无怒”者,矫枉者必过其正,无怒犹恐其过怒也。轩无定在,吾所恒止之地,即以是榜。

此文不错,年逾四十,就以“无怒”为轩名而戒怒矫枉,其戒慎恐惧之情令人景仰。怒乃我人情欲之一,是人就会多少有些怒意心态在。人是不能做到全无怒意的,但对所发怒情应以礼节制,发而使之中节。即便合乎情理的怒,能不怒最好不怒,因为怒极不利于身心康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