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造世的头像

王造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03
分享

笔耕沃野

世纪之初,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六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尚义报》几位编辑记者驱车前往大青沟镇安家梁村,到那里看望总编的老朋友、一个执著的文学爱好者,农民王孝廉。

早以前就听人讲起过他,讲他已有的二十多年写作史,讲他日积月累的满满两麻袋手稿,讲他至今对文学的如痴如醉,讲他这么多年里唯一发表过的一篇作品......

车子停在了一个很普通的农家小院跟前,院子不大倒也收拾的利索,一台小拖拉机很醒目地停在院中,总编介绍说那是王孝廉想挤出时间写作,为提高干农活的效率特意买的,它已经跟随老王好几年了。

王孝廉没在家,到镇上买兔饲料了,他妻子热情地把我们让到屋里,彼此寒暄的空当,老王也从镇上回来了,一伙人就着清茶听老王扯起了小说。编辑们惊讶之余不禁纳闷,在远离尘嚣如此偏僻的小山村竟有如此谙熟文学之道的人。

老王搞写作引起了全村人的议论,一个刨土坷垃的耍什么笔杆子!有的说他不谋正业,有的说他神经有毛病,老王什么也不听,埋下头去一心写东西。白日里他到地里干农活,到了晚上伏在案上,将一天的所感所想通过笔端一行行码在纸上。每每写得酣畅淋漓,抬起眼,天空已经泛白。期间,他向多家报纸杂志投稿,都石沉大海。一个偶然的机会,总编见到了老王的中篇小说《贼星》,《贼星》角度独特、文字质朴,几经总编的精心指点和捏弄,便成了日后发表在《珠海》杂志上的《天狼》。

老王打开了当作库房的厢房,半屋子码着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杂志和报刊,随手拾起几本,有《当代》、《十月》、《收获》、《大家》、《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争鸣》......看着眼前一摞摞的书刊,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些连我们都觉得身价很高的书刊,老王多年来一直订阅着,报刊订阅款大约要花掉他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二!老王自打写作以来,报刊费、稿件邮寄费以及笔墨稿纸就成了家中主要的开支,两个女儿过年穿一件新衣服都成了奢望,老王夫妇多年里也没有添过一件衣服,全家一年四季粗茶淡饭,默默维系着老王写作所需的全部费用。接着,看到了老王的那两麻袋手稿,打开后,大部分的纸质都已微微泛黄,却一律用线绳整齐装订着,我们再次被感动了。

农民之于土地是要三拜九叩的,而王孝廉对文学的不倦追求,这么多年来年支撑他的文学热情从哪里来?坐在老王家宽敞的土炕,就着一盘炖鸡蛋,吃着久违了的莜面锅贴,我一下子读懂了眼前老王那张沉稳而又真诚的面孔:那可是扎根农村广袤土地,再也质朴不过、执著而浓烈的深深乡情!

那年年底,在全县文化工作会议上,刚巧碰到了大青沟镇的宣传委员,他对我讲,老王又有两部作品在报章上发表,闻听此言,我由衷地笑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