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亲是河北农大的同班同学,除过他俩,我父母所在的牧6302班还有33个同学,对每位同学的名字、工作及家庭等情况,我们兄弟三人都非常熟悉。那时,家里墙上有两个像框,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照片,多数是父母大学时期和同学们的合影,每天对着相框看照片,张张面孔就渐渐熟络起来。
六十年代末,父母亲毕业后分配到了坝上地区的尚义县,当时,交通闭塞,气候寒冷,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差。记忆中父母和同学的书信往来一直没有中断,最为难忘的是从父母的同学寄来的一个个邮包,里面全是在我们当地看不到的“奢侈品”,至今还清晰的记着包裹里面的东西,有花生、干木耳、黄花菜、压缩饼干、炼乳等等。当时的物质供应十分匮乏,谁家也不富余啊。每次来邮包,父母都要在煤油灯下,对着包裹上的名字和地址给我们详细讲诉这位同学,在记下了一连串的名字、感谢他们寄予我家物质帮助的同时,也在幼小的心灵里懂得了如何去支持和关爱应该得到帮助的人,这种意识和习惯始终伴随了我们哥仨的成长历程。
父母的同学毕业离校后都分配到了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比如牧场、农场、羊种、牛场、畜牧站。我就是在尚义县最北端的二工地牧场出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同学都相继离开毕业时分配的单位,回到城市或是换岗到了条件稍好一点的地方,一部分同学仍然在原来的地方生活和工作,我家就是这种情况:哥仨均在尚义出生,母亲在尚义县畜牧局工作到退休,我和我爱人现在仍在尚义工作,生活在父母将大半生的青春和年月都贡献给坝上的这块“老根据地”。在当时,工作环境和生活地位的改善,并没有疏远父母的同学间的友情和关爱。曾经一段时间里,父母准备调动到母亲的老家承德市工作,父母的相识以及一部分同学,使出浑身解数帮忙,最终各种原因而作罢,但在整个过程中间,我们全家再次感觉到了他们同学间深厚而真诚的情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变得温暖而亲切。
最近几年里,父母和他们年逾古稀的同学,抓紧退休以后的大好时机,热情而频繁的在省内各地联谊,互尽地主之谊,互诉同学之情。期间交流思想、座谈人生、游览名胜,每次聚会仿佛又回到了农大美好的同窗时光。考虑到父母上了年纪,我们弟兄三人只要时间允许,就会轮流陪着到各地参加聚会,开始近距离接触这些父母几乎念叨了大半辈子的同学,记忆中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变成了眼前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只是原来照片上的青春形象如今都已满头银发。
我每次随父母参加他们的聚会,都十分感动和受教育。比如桑润芝、王凤鸣夫妇,在承德最偏远的御道口牧场工作时,就科研、学习不止,直到再次走进培养过他们的河北农大校园工作,还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国内的畜禽繁育呕心沥血,最终成为著作等身、桃李天下的知名教授;比如闫洪生,现在一家人仍旧生活在天津蓟县的鹿角河村,但在随父母的聚会到过他家之后,却令我十分难忘,吸引我的并不是闫叔家招待同学时的蒸白薯、煮花生、炖猪肉粉条等地道的农家饭,却是窗明几净、桃果满园的院落,勤劳健康、淳朴热情的家人以及他们相濡以沫、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相比较起来,他们精神的富有足以使得繁华的都市生活苍白而无力;比如叶俊英,毕业以后分配在福州工作,退休以后,只要有同学聚会,都坚持在老伴的陪护下,坐一整天的火车回到河北,叶姨是我母亲的同乡,我在私下曾问过她为什么大老远回来,叶姨说:“想见他们啊!趁现在我还走得动,多来聚聚,心里踏实。”再比如聚会的开幕闭幕、交接仪式、主题座谈、游览学习、食宿医疗、往返安排,一切都严谨有序,细致到令我这个常年搞接待的都感到自愧弗如。
这些,实质体现出的就是父母们的精神风貌,也是经过他们自己多年总结并最终确定的班级精神:友爱、包容、进取和执着。我的理解是,精神不仅体现着这个集体的每位成员一直以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同学间不离不弃、历久弥新的情感。
父母他们这一带身上所体现出的,是知识分子集体的一个缩影,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独立、自强、乐观、积极,有责任,敢担当,任劳任怨,意志坚强,心胸开阔。半个世纪以来,虽然每位同学的生活地域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甚至收入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团结友爱、互助帮助、互相关爱等方面,他们自始都像一奶同胞,他们能做到这个份上,真可谓难能可贵,牧6302班折射出的精神思想,永远是我们下一代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作为他们的二代倍感欣慰。
父母同学间有许多值得可圈可点的地方,其中班内14人结为7对伉俪,至今这7个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幸福而平和地生活,就值得一提。原河北农大党委宣传部武部长准确地将之称为“爱情的奇迹”。是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们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生活中勤劳简朴、自律自励;退休后秉承优良的工作传统,继续发挥余热,生活中也比以往更加操劳,尤其对第三代的教育和培养费尽心机。他们的言行,早已在我们身上潜移默化般结出别样的人生硕果,作为他们的后代,倍感幸运和自豪。
最近,父母和他们的同学都在紧张忙碌和急切准备着一天的到来,那天,他们将在河北农大的校园里再聚首,举行五十周年班庆活动,这也是他们大毕业以后天各一方的第17次聚会。校方领导闻讯,对此项活动寄予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要求认真总结牧6302的八字精神并在全校宣传和推广,牧6302班的35位学子为悠久的母校文化又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同样也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也希望在现场见证他们多年用心血和真诚浇灌出的友谊之花更加娇艳和芬芳。真心祝福牧6302班的每位长辈健康长寿、颐养天年,也真诚祝愿他们的百年母校繁荣昌盛、永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