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造世的头像

王造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21
分享

我们共同的文学情愫

尚义县第二届鸳鸯河文学周如期举行,开幕会上嘉宾的发言,印象深刻的有两位,发言于我,触动大、感悟深。

一位是张家口市作家协会主席海莲,她说:文学创作是艰苦而枯燥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心,把全部的激情和热爱投入到文学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才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好作品。

一直以来,这样那样的原因,我对文学是若即若离的,没有完全舍弃,也没有彻底地去热爱,日常得闲,零敲碎打的读读写写,既不主动,也不认真。直到去年,在县里对一位来宾的接待中,和如今尚义文学院的名誉院长张佃永相遇,席间,他给了我关于文学写作的很多指点和鼓励,也讲了他自己关于文学创作的感悟和快乐,与张院长的这次交谈之后,重新激发起了我对文学的兴趣和追求。工作之余的每个夜晚,节日假期里的每一天,我都会静下心来,捧起书本认真阅读、敲击键盘刻苦写作,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写自己心底的感悟和记忆。一年多下来,小有收获。只是随着读写的深入,愈发觉的读得太少、不够用,写的不多、质量低,对文学的敬畏和热爱也逐渐强烈起来。文学是苦差事,文学道路要耐得住寂寞,每个读者和写者浸润其中的阅读和创作过程,是漫长的,纯粹的,也是重复和单调的,只是热爱了,就不觉的苦了,是一种乐。我对读写的理解,是个长期坚持的愉悦自己的过程,也是提高和升华自己的过程,海莲主席的话,再一次触动了我对文学的感同身受。

另一位讲话触动我的,是山西省级刊物《五台山》杂志的副总编韩玉光。他惊叹于一个偏远的县城能举办这样的文学盛会,讲起他一路的观感,过雁门关、大同、到张家口、再到尚义县,听到的,看到的,是和家乡一样的风景,一样的口音;感受到的,是一样淳朴的民风。他说,站在尚义的土地上,他不是文学的嘉宾,而是文学的家人。他讲到:没来尚义,尚义是他的远方,来到尚义,尚义是他内心的诗篇,尚义这片土地,举目为诗,斗酒才能诗百篇,但他滴酒未沾,就有写诗的冲动,离开尚义的时候,他会留下自己的作品,把尚义人民对他的深情厚谊转化为他对尚义人民的真情实感。

一位省级期刊的副主编,在讲到他对尚义的感受时,深厚的文学情结是始终贯穿在其中的,同样的,他用这情结不仅热爱自己的家乡,也热爱着他第一次踏上的尚义这片土地。回味韩主编的讲话,忽地记起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情,就在文学周开幕式的前一天,参加完文学周作品朗诵会的彩排之后,我到楼下美术馆段明馆长的画室小坐,我进门时,段兄没有觉察,他背对着我,双臂环抱坐在一张椅子上,正对着一张巨大的画板、歪着头仔细打量。交谈中得知,粘贴在巨大的画板之上的一张张等待下一步的修改和润色初稿分页,就是他正在创作的准备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画作,题材一如既往还是坝上的风土人情,画幅很大,画意也很深。让我感叹的,身为中国美协会员,他的《坝上欢歌》已经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了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而今,他要冲刺更高的奖项,用画笔把坝上的人文、历史和习俗,定格在永恒。更让我感叹的,他讲起了一位县里的作者,三年里埋头专注于一部关于乡村医生的长篇创作,目前小说已经完成,国内的一家出版社年底前付梓。

包括即将出版长篇的这位作者,尚义的各级文学会员有近百名,这其中的每一位,对于文学来讲,都是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人民,在文学的道路上一直是勤奋努力,笔耕不辍的。非常喜欢清朝诗人袁枚的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觉得,《苔》就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尚义每位作者和每位文学爱好者共同的文学情愫。

更让尚义文学欣慰的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在张佃永院长的推动和努力下,在一批尚义文学作者的辛勤工作下,张家口市首家县级文学院——尚义文学院在第二届鸳鸯河文学周期间揭牌成立。正如韩玉光主编所说,尚义文学院的成立,这是个了不起的举措,说明尚义的文学是有底蕴、有深度、有高度的。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尚义的人民生生不息,在今天朝气蓬勃的文学新时代,尚义文学的火种,必将光亮尚义文化事业的文明印记,尚义的土地上,一定会出现值得期待的作家,值得期待的文学作品。

愿尚义的文学之光更加灿烂,愿尚义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