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群岛》的头像

《群岛》

内刊会员

散文
202202/25
分享

拜江的海豚

                          拜江的海豚

                                                                    赵悠燕

    在我的家乡海岛岱山,景点多以海、港、滩、洞为主,比如鹿栏晴沙,说的是沙滩;竹屿怒涛,讲的是港口的海浪。当然,曾经最壮观的,是海豚拜江。

每年夏秋季节,在小长涂山和竹屿港之间,常常可见到数百条海豚成群结队,由一条海豚带领,它们的游泳距离间隔相等,此起彼伏,在一条线上。海豚的颜色黑白相间,身子时沉时浮,偶尔跃出水面,扬身再入海水之中,如耍杂技般的跃水腾空,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因形状犹如拜江,故称海豚拜江。如有船经过,海豚常追随船尾,逐浪嬉闹。海豚通常生活在浅水区,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竹屿港属浅海,饵料丰富,有多种海生动物繁衍生息,所以成群海豚进港啄食,逗人喜欢,成了一道观赏景色。当时在东沙山渚头,浪激渚等地,都有拜江的海豚时常出现。

据说有一年,一条追逐鱼儿的海豚不小心进了退潮时的海港,等人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搁浅丧命。于是,有人生起一堆火,用一只大铁锅架着,他们把海豚的肉刮下来,放在大铁锅里,说它身上熬出来的油是治疗烫伤和跌打损伤的良药,还可治皮肤瘙痒,疥疮之类的。一户人家的媳妇生下小孩奶水不足,有人说用海豚肉煮食可治。小孩儿喜欢吃熬出油后的海豚肉渣,觉得味道鲜美。那只死去的海豚肉被熬了油后,每户人家都分了一小瓶,海豚骨架被埋在了山坡上。

上世纪60年代,岛上百姓食用油供应实行城镇凭票定量,农村凭证限量,每人每月城乡居民仅4两,农村渔、船、盐、农民2两。油不够吃,有人就想到用海豚油取代。那时渔民也会经常捕到海豚,当地几个加工厂用海豚脂肪层炼制海豚油,海豚油棕黄色,气味难闻,那种油炒出来的菜滋味可想而知。当年我母亲曾经炒过一次,实在难吃,后来宁愿吃水煮菜也不敢再用海豚油了。

海豚油的奇效倒是亲见过一次。一个木匠在给一户人家做家具的时候,不小心伤到了手,血流如注,当时也没有创口贴,主人家用棉花沾了海豚油,轻擦在伤口上。第二天,木匠又如常干活,说已经好了,这拜江猪油真是灵验。

这儿的人大多管叫海豚为拜江猪,也有叫翻江猪、海猪的。直到很多年后,我才搞清楚原来拜江猪就是海豚。当地人管长相丑陋、体形肥胖的人叫拜江猪。这话带点侮辱性,一般是不会轻易出口的。其实,海豚是个善良聪明、善解人意的动物,某年有个男孩贪玩,正逢落潮,海滩上可以走人到对岸,他就上去玩耍,等回来时走到海沟前,潮水上涨,海水漫了来去两边的道路,他站在那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吓得哇哇大哭。这时,一群海豚出现了,其中一只海豚游到男孩身边,向他发出咕咕的叫声,男孩看懂了,趴在海豚的身上,被驮着游到了岸边。这是海豚救人的故事,科学家把它归类于海豚大脑发达,它们可以理解人类的情感,察觉到他们的害怕或恐惧,甚至同情处于困境的人类,因此才会救人于危难之中。

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大约于一千万年前的中新式进化而成。海豚拜江曾是岱山的蓬莱十景,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当然,这跟海洋环境污染有关,人为造成很多动物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如今,这道风景只能成为我文字笔下的一个曾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