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群岛》的头像

《群岛》

内刊会员

散文
202203/16
分享

油菜闪亮

油菜闪亮

                                                  鱼享

 

     我们村里人很能干,给看起来都是“青菜”的菜,根据叶柄长短、叶面颜色深浅、植株高矮大小等特点,都给一个叫起来顺口的名字:黑油筒、白大覃、油菜、小青菜、脱裤菜……这无关学术的菜名,是因为乡亲们觉得“青菜”们各有味道和最合适的吃法,有的还承担着“特殊使命”。

我们乡村“过年”,有一些传下来的习惯,大多是关于“避讳”和“寄寓”的讲究,而“油菜”,因为谐音“有”,就被人们寄寓了“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有”的美好寓意,承担起了“送年菜”的使命。

廿三祭灶后,人们便陆续开始送年了。我们的“送年菜”有五荤五素(但是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公交车30分钟车程外的婆婆家,却向来用六晕六素),现在的我们贪图方便,素的菜,比如香菇,整盘都是香菇。但是我们小时候不这样,香菇和其他的素菜,比如油豆腐、香干,只是盖在上面一层,底下是炒瘪了的油菜垫的。当然,“五素”中还必须有一整盘的油菜。送了年,即使过去的一年很多辛苦、波折,但好在都已经过去了。人们恭恭敬敬地敬上三茶六酒,送年鸡,肋条肉,五荤五素,敬天敬地,无比虔诚,相信来年一定会旧貌换新颜,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

油菜,天生高颜值:个子高,长成了能有半米高;匀称,菜帮子和菜叶子差不多高,都不胖不瘦;色泽怡人,菜帮子犹如白玉,菜叶子犹如翡翠,叶面闪亮,就像抹了一层油,村里人叫它“油菜”,真挺形象。

承担着“特殊使命”的油菜是过年前特地播种的。算准了日子播种,不能太老了,也不能太嫩了,最好是刚刚长成。肥水管理自然不在话下,最重要的是不能长虫子,万一叶子被虫子咬破烂了,这油菜就得“下岗”了。用来送年的油菜和用来相喜的喜猪一样,一旦被赋予“特殊使命”后,它们的长势就备受关注——人们总是喜欢从它们的长势来预测主人家未来的境况。而绿油油的叶菜类恰好是蜗牛、青虫、蚜虫等最喜欢的大餐,这就需要主人的精心照料了。

我的妈妈是个刻苦、好强的人,那时日子虽然过得又累又苦,可是在她的账簿里,一年是可以长三岁的,因为她的三个女儿一年都长一岁,三个女儿一年就长了三岁,这是她引以为豪的收获和坚持的动力。对于日子,对于未来,她总是鼓足了干劲。这些寄寓着美好愿望的油菜,自然也成了她的心头宝。

我家自留地的一头是专门留给油菜的。因为在地的一头,空气流通特别好,不用担心菜蔬叶子之间相互遮蔽。每天一到地里,第一眼就能察看到它们的长势。一旦发现有虫子的迹象,妈妈就得蹲下来正面反面,里里外外,每片叶子都翻遍。在地的一头,蹲着还能宽敞点。

那些长相体面的油菜一年一年履行着“特殊使命”,我们的日子也像妈妈希望的那样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都长大了,有工作了,独立了,有家庭了。于是,每逢过年,妈妈不仅要自己过,还要顾着我们这几个小家庭。油菜照旧培植,我们打算廿几送年总是要提早问清楚的,因为在送年的前一天,妈妈要把地里刚拔来的“带活灵”的油菜送到我们这几个小家来。这样我们的送年仪式才算圆满。

其实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年,早被过得五花八门了。送年的日子也不在廿三后了,摆什么菜,摆多摆少,也随意多了,同事开玩笑说,这也算是改革与创新了。好在“送年”这回事还在传承,坚持用老习俗的人家也还有。去年底在竹屿菜场碰到一个人,50来岁的样子,说是在外面城市落户的,只在过年时回老家来,她家就一直坚持用油菜送年,可是她找遍菜场都没有买到真正的油菜,满脸的着急失望。刚好我家还有剩下的,我连忙骑车回家,给她拿了两棵。她多次道谢,看她松了口气的样子,我的内心也很愉悦安宁。这也正传递了我妈妈这个乡村老人的朴素而美好的新年祝福,祝福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有”,越来越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