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群岛》的头像

《群岛》

内刊会员

散文
202203/28
分享

秤 的 艺 术

                      秤 的 艺 术

                                                              厉 敏

     秤的用途广泛:做买卖、搞交易要用秤;物品进出,用料计量要用秤;计算工作量、检查载重情况也要用秤。“秤”是一种统称,其实秤的种类繁多,名称也各不相同。能称汽车的秤叫“衡”;能称出“克”的叫“天平”;另外,还有磅秤、台秤、电子秤、戥秤等,最常见的传统计量工具就是杆秤。

我最早使用秤是在读初一时。我的外婆家一个很大的园子里搭着一排排高高的葡萄架,每年夏季,一串串绿葡萄总是坠满枝头。因为数量多,除自己吃和送人外,仍有几筐葡萄没法处理,烂在枝头实在可惜。外婆看到我放暑假没什么事,就对我说,你会不会帮外婆到街上把那些葡萄卖了?我很高兴接受了任务。我第一次拿着铜盘秤做起了买卖。这秤可真不好使,那秤杆就是不听你的话,一会儿抬高,一会儿低头,象一头驯不服的犟驴。右手拎着秤纽,左手握住秤杆,两个手指一格一格拨动秤弦,但一放手,秤弦跟着秤砣一下子逃离。秤砣砸在地上,秤杆立刻竖直,差点儿吃了“秤巴掌”。第一笔生意就这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赚到一毛二分钱。等得心焦的大妈,脸上早有愠色,但看我满头大汗,满脸胀红的样子,没说什么就走了。

摆了半个月的摊,终于卖完了所有的葡萄。我与秤也有了一点交情,它尽管还很调皮,但已不怎么欺负我了。不过,因为使秤的姿势不正确,两手抱秤如摔交似的,常常被顾客们笑话。任务完成,外婆奖励给我一枝绿秆子的钢笔,那绿色犹如葡萄般晶莹,我十分喜欢,一直珍藏了很久。

后来真正与秤结下不解之缘是在我高中辍学后到一家水产商店打工的时候。这家集体企业,原是解放初期一些个体商贩合并而成。因此到这里打工首先要遵守长期沿袭而成的店规。学徒是不能随便摸秤的,得从粗活脏活干起。早上四点半到海边码头将渔船上的鱼货按配额过磅装运到店里的仓库。然后在仓库里将鱼货挑拣分类,装蔀后拉到店堂。六点左右,几个正式店员分几个窗口开始出售。我在店内给他们打下手,并随时从仓库里拉货。销售完毕,店员们脱去雨靴、雨裤,吃着点心,喝起滚烫的豆浆。而我要将剩下的鱼货拉到仓库里加工腌制,然后打扫店堂及周围的卫生。几个月以后,他们看我老实本分,就开始叫我在店内把他们每天留起来的好鱼货售给那些有面子有关系的亲戚和客户。他们高兴的时候也叫我到窗口看他们售货,而且故意提高吆喝声。那些从旧社会混出来的商贩,还真有点本事。不说他们看一眼就能辨别螃蟹的肥瘦,一钩下去就掂量出鱼货的分量,单说他们使秤的动作和姿态,就俨然是一种优美的行为艺术了。

他们每个人都专用的鱼钩和秤。鱼钩上有垂直锋利的两枚刺,装在一尺半长的木柄上。这鱼钩小巧灵便,是拣鱼、耙鱼的好帮手。因专售水产品,他们秤的前端都坠着一个用铜片或铁皮做成的圆盘。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为铜盘秤。这两样“吃饭家什”,是他们生活的伙伴,平时整齐地挂在店堂的墙壁上,不会轻易让人碰。辉叔五十多岁,是这里有名的老把式了,戴着罗宋帽,左手把秤,右手拿了鱼钩晃晃悠悠地出来。站到窗口前,他微微躬着腰,眯缝着眼问顾客:“要啥?”“带鱼。”“多少?”“三斤。”只见他麻利地用鱼钩耙了两下,带鱼就进了铜盘,然后用右手中指钩住秤纽拎到胸前,握住秤尾和秤弦的左手轻轻一抬,秤尾就翘了起来,然后左手在空中划一弧线,顺势用食指把秤弦往里一捺,秤尾即刻也从空中划弧而下至水平状,纹丝不动。此时,秤弦滑至秤杆上的某一刻度也站住不动了。“三斤一两,六角三分半。”只一秒钟,斤两和金额就脱口而出。“篮子装好喽——”右手拎起秤盘上的吊绳,顺势一倒,带鱼一下子全游进篮中,倒的时候,右手开始往回拉了,当铜盘晃荡到身边的时候,右手一拎一按,“当”的一声,铜盘发出悦耳的声响,回荡以后又戛然而止。这一连串的动作,娴熟,连贯,优美,一气呵成,张弛协调,挥洒自如,吆喝声和铜盘撞击声穿插其间,使节奏分明,动静相宜,并与顾客形成默契。

使秤卖鱼本来是一种商业的交易,并无美感可言。但生活就是这样,对一门手艺或一种工作,一旦投身其中,熟练地驾驭它并达到超常的程度,掌握了它的规律并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就会使枯燥单调的操作或技能变得充满情趣和美感。这样,你也就会更加陶醉其中,进入到一种更加美妙的境界,这就变成了生活的艺术。我以为,艺术本来就是来自生活的磨砺和投入。

后来,我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使秤的动作要领和计算价格的诀窍,经过几个月的操练,我也能够独当一面地应对顾客了。我现在虽然已经离开商店多年,但每当看到人们拿秤做买卖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个手带着秤杆在天空划过弧线的动作,一种亲切和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