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屈原文学》的头像

《屈原文学》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2/15
分享

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征文参赛作品+写给春天的诗篇(邓贵环))

写给春天的诗篇

作者:邓贵环

2022年3月5日到6日,由秭归县文联、秭归县女作家协会和水田坝山山农业联合主办的“铿锵玫瑰·茶园诗会”在水田坝乡石垭茶旅新村举行。

在此一个多星期之前的一天,县文联主席梅子询问大家,对即将到来的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有什么好的活动建议。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继续在木鱼岛举行一场庆祝活动,可读书,可歌咏,可晒太阳可赏景;有的说组织一群人去乡下的好风景里举行一场读书会。梅子主席说,我们作协今年要围绕“诗在原乡”系列诗歌活动的总目标,把每一次活动都做成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尽可能地把诗歌开到田间地头去,开到老百姓的身边去,让老百姓感受诗歌、学习诗歌,习染屈原文化,这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部分。

在水田坝派出所工作的乔蓉警官是一个特别热爱诗歌、特别热心公益事业的姑娘。她是山山农业石垭茶旅新村项目的对外宣传推广人,帮助山山农业经营着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乔蓉热情地向我们推荐石垭茶旅新村,希望把这次诗会活动放到那里去举办,借助县级的诗歌活动扩大茶旅新村的影响,推动茶旅新村的发展,助力水田坝乡的乡村振兴。她还说,即便让她私人出钱来办这次活动,也心甘情愿。

梅子主席把这次诗会交给县女作协来具体落实。由女作协负责组织人员、统筹节目和现场主持。由文联副主席梅雪和秘书长王华、作协的王猛,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制定活动方案和准备活动所需的资料、标语和站牌;由乔蓉和山山农业方面负责安排参会人员的食宿、布置会场和提供各个环节所需的一切服务。 

接下来的工作,大家各司其职,各项准备工作高效推进。

王猛很快确定了诗会名称,命名为“铿锵玫瑰·茶园诗会”,并用一个晚上制定好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组建了活动筹备小组。乔蓉那边也迅速联系了水田坝乡政府领导和乡妇联,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就这样,这场由秭归县文联、秭归县女作家协会、水田坝山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办,秭归县水田坝乡妇联、水田坝乡石垭村妇联协办的诗会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接受梅子主席安排的任务之后,作为女作协的负责人,我高兴的同时,也颇为担心。高兴的是把一场庆祝三八妇女节、传播屈原文化、落实“诗在原乡”诗歌活动、宣传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等多项内容整合的活动交给我们来办,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女作协的另外几位负责人由于各样事务告了假,这一切就落在了我一个人的身上。梅子主席在活动举行前的最后一次线下碰头会上,这样对我说:“这次诗会要搞得有板有眼,但不能一板一眼。不能太严肃,要轻松、活泼、欢乐,又富有诗意。你作为主持人,要把控现场气氛,及时调节,把诗会开成老百姓喜欢的样子。”

我在学校带语文课,还当班主任,工作头绪繁杂,任务重,但我相信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挤总是有的。我真正担心的是,我本身是一个有点死板木讷的人,要在主持中把现场搞得张弛有度活泼欢乐,难度可想而知。梅子的要求一出,我的头跟着就大了好几圈。

一个星期的筹备时间很紧张,好在我是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越是困难,我越要往前走。任务明确之后,我们约了几大块的负责人,召开了两次线下会议,三次视频会议,我们就方案里的每一个项目展开讨论和磋商,3月2日下午,所有细节基本完善。

我着手落实的第一件事,是联系表达能力强,有朗诵基础、有写作能力并且有舞台经验的人员来担任朗读者、好书推荐者,联系为活动做宣传报道的媒体记者和摄影师。我在纸上写出所有需要联系的人,一一向他们发出邀请。幸运得很,几乎所有联系到的人员都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邀约,他们愿意与我们一起来享受这次诗歌盛宴。接下来就是布置任务,哪些人准备诗歌、哪些人推荐好书,老师们也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任务。仅仅用了两天多的时间,我就收到了将近二十个作品。所有收上来的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好,大大节约了作品准备时间。我把安排好的节目单,连同所有作品发给王华秘书长,由他打印资料,制作诗会手册。

时间很快来到了3月3日,离活动开始只剩下了一天的时间。我再一次熟悉活动方案,确信方案内容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再一次读了所有的作品,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些语言,比如关于母亲、关于女性的一些名言、诗句等。我把可能用得上的东西,在电脑上打了下来。我一边准备一边想着,梅子再三强调节目的串词要简洁、要关注现场形成互动、活跃气氛,就没写更多的语句,尽管如此,写下来的文字,还是有将近三千字。

3月4日晚上,可能是白天为了提神喝了一杯浓茶的缘故,夜里十一点多才上床的我,久久不能入睡,好容易睡着了,又几次三番地醒来,最后刚刚睡着,起床的闹铃响起来了。想到我还要提前到达停车的地方,清点人数,只好强打精神起床。

上车后,大家都很兴奋,一路歌声不断。大家兴致勃勃地学唱《橘颂》,说不仅要去茶园集体朗诵《橘颂》,还要合唱新版的《橘颂》,我却因为睡眠不足又有点晕车而精神萎靡,只能勉强跟着大家唱了几句,就继续我的昏昏欲睡了。我真担心这样的状态影响主持,进而影响整个活动的效果。万幸的是,到达之后,一顿可口的农家饭菜拯救了我,我满血复活了。

齐诵《橘颂》敬诗祖

活动正式开始之前,秭归县文物局副研究员付珺老师为与会人员,特别是水田坝乡各村的妇女代表,以及自发前来参加诗会的群众做了朗读培训。付珺老师曾经多次给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解屈原文化,她声音柔美、情感丰沛,富有感染力。她能熟练背诵包括《橘颂》在内的很多屈原的作品,让人佩服。付珺老师一字一句地教,参会群众一字一句地跟读,付珺教得认真投入,学员学得专注有味。“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在茶旅新村的上空飘荡,直达高空,响遏行云。

半小时培训之后,诗会正式开始。全体成员起立,手捧印有《橘颂》的诗会手册,在付珺老师的引领下认真诵读。录制活动现场的无人机在会场上空嗡嗡地盘旋,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专心诵读。来自田间地头的那一张张经年暴露在阳光里的黝黑的脸,此时因书页的衬托而泛出动人的光辉,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因诗歌的映照而闪出熠熠的神采。站在我身边的一位大姐,五六十岁的样子,头发花白,脸膛红紫,一双托举书本的手大而粗糙,一看就是劳动人民的手。她读诗的声音很大,发音很特别,甚至可以说有点奇怪,以致于汇聚在诵读的声音洪流里,也清晰可辨。她完全沉浸在诗歌的诵读中,丝毫也没有觉得自己与他人有什么不同。结束之后,她带着自豪的表情坐下来,跟坐在旁边的同伴小声地说:“几十年没摸过书了,今天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在村里读书的光景。”

被翻乱的更衣室

漫山遍野的茶树,整齐又蜿蜒。远山含翠,碧空如洗。为了不辜负这美丽的春色和诗意十足的小木楼和茶园,几个喜欢穿汉服的伙伴相约,要在茶园来一场古风诗歌秀。乔蓉极其喜爱古装,为了这次诗会,她为我们准备了各种颜色、各样款式、各个季节的汉服,共有十数套之多,都已提前熨烫得平平整整。

数年之前,我曾经在一次文学笔会上遇见过乔蓉。那时的她,也是一袭古装华服。活泼的气质,婀娜窈窕的身段,柔媚得很。经过接触,我发现她柔弱娇媚的外表之下,骨子里其实带着一股豪爽的侠客情。有人跟我的感受一样,甚至戏称在她娇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剽悍的男人和一只不安分的小怪兽。今天去到她在茶园里的小木屋,见到衣柜里的那些五颜六色的美丽衣裳,望着眼前风风火火为我们奔波忙碌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姑娘,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多年之前,那个着华服的令人怜惜的纤纤女子。

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衣柜里翻找钟情的衣裳。经过反复比较,仔细斟酌,高贵典雅、温婉如玉的华山姑娘选中了一套白底红粉花朵镶边的衣裙。裙衫一穿,腰带一扎,一位柔步款款的古典美人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乔蓉姑娘当天穿着一件湖蓝色汉服,湖蓝色显得沉静,为了能给诗会活动增加点轻松愉悦的气氛,她给自己另外挑选了一件粉红带小花的衣衫。衣服一上身,瞬间多了几分娇羞。较之之前的沉静,添了一些活泼的韵味。我试了好几件,也试了好几个款式,不是衣服瘦了,就是我人瘦了。突然间,我想到我和女儿去年在稻城亚丁旅游的时候,我穿了一件宝蓝色的藏袍,拍出了许多明丽的照片。女儿说宝蓝色适合我,能起到美白作用。我于是毫不犹豫地挑选了一套白底蓝边的衣服穿上。收拾完毕,我们来到茶园诵读诗歌。有清风相随,有蓝天在上,我们的心中,充满难言的喜悦。我们穿着美丽的服装在茶园里徜徉,来来往往走动,时不时做出拈花一笑的样子,惹得一旁观看的同伴频频举起手机,留下了茶园中美丽的瞬间。我们玩得很开心,却苦了给我们善后的乔蓉。我们那一番挑挑拣拣,试过的衣服全都随意丢在房间的沙发、柜子和床上。有同伴开玩笑说:“你这房间里好像来过劫匪,好在她们只劫衣服不劫人。”那扔了一地的衣服,可能得整理大半天吧,我们反正是一走了之了。回家之后想到诸如此类的一些“小事”,忍不住地心疼既要上班、又要处理纷繁事务的乔蓉,心里觉得很是过意不去。

那一眼,胜过千年

诗会刚开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很有些紧张,没能做到收放自如。这个时候,我把目光从茫茫的远处,慢慢收回到现场。记得一位主持界的前辈说过,当你觉得紧张的时候,请依靠现场。现场最能给你灵感,只要真正做到与现场观众交流,就能忘却紧张,激发活力。我特意望向现场。在那里,我看到了一张张溢满笑容的脸庞,每一张脸都饱含着喜悦和欣赏。我更看到了坐在前排的梅子那张灿烂的笑脸,艳阳之下,如一朵动人的牡丹,炫人眼目。她看着我,好像在告诉我:内容可以,就是有点紧张,克服紧张,你会做得更好!这是一道我熟悉的目光,我曾多次迎接过它,沐浴过它。过去的岁月,当我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这道目光告诉我,你的母亲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你应该好好地写一写她;当我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困扰,这道目光又告诉我,请擦亮你的眼睛,看清一些事情的真相,保持清醒;当我经历一些生活中的波折,它又对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那些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在这道目光的抚慰里,我不再紧张,我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接下来的节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到一个节目的开始,我瞄一眼节目单就立刻想起了之前准备的话语;每个节目结束,我又已经有了一句结合现场临时组织起来的话等在嘴边。为了活跃现场气氛,我设计了几个小花絮,比如知识抢答,赠送小奖品祝贺节日,给活动增添了一些欢乐的气氛。由诗人兼记者晓飞起头,每一个节目,都有男士为女士们献花,女士为男士们献花,桌上那束扶郎花成了大家传递欢乐和欣赏的最佳道具。诗会现场笑声掌声如波浪般起伏。

活动结束之后,几个好友对我说:“你的准备很充分,现场发挥也很好,诗会活动组织得很成功!”听到朋友这几句肯定和鼓励的话,我有点想流泪了。

此时我最想听到的,是梅子的看法,我最怕辜负的,是她的信任和期待。梅子却不吝赞美的言辞,她热情地评价了这次活动,她说:“这次诗会内容丰富、节奏紧凑、气氛轻松,是一场欢乐的诗会,我们通过活动在老百姓的心田里种下了诗歌、读书和友谊的种子。希望我们的系列诗歌活动,都能像这次一样开得圆满成功!”听到这鼓舞人心的话,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其实我没有做到这么好,只是梅子执意要在我的心田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好书,为生活赋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的源泉。到活动现场的观众,是水田坝乡各村的妇女主任,还有石垭的村民。带领女性朋友读书,向她们传播知识,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是县女作协的职责和使命。这次活动有四位女作协会员现场为大家推荐了曾经让她们自己受益的好书。

杜菁莉是一位美女,她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美好的心灵。她一边忙着自己的工作,一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疫情期间,她曾用一部手机,在三个月里为需要的人和单位争取到一百多万元的抗疫物资。为秭归的抗疫大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个奉献者,介绍的书自然与奉献有关。都说女人是自己的上帝,的确,女人有时候真的需要做自己的上帝。她介绍的书为《请再坚持一会儿》,这本书还有一个名字,《一个女性的二十一次自救》。听着她娓娓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一个无数次挣扎着挽救自己、也给别人以启示和力量的了不起的女人形象。在女性长长的一生中,多少次需要拿起自救的武器啊!

田丹是水田坝乡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由于是我的老乡,我对她比较了解。她聪慧文静,喜爱读书。她给我们介绍的书是《我们仨》。她选择这本书在这个活动推荐给大家,十分恰当。作者杨绛深情讲述了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故事。女性坚韧顽强的意义和似水柔情的力量,真是无与伦比。

吴咏梅老师我称呼她为“冻龄女神”。年龄比我大,但看起来完全就如同一个小姑娘,加上她性格活泼能歌善舞,是活动当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为我们介绍了一本富有智慧和哲理的书籍《断舍离》。也许是懂得恰当地断舍离,吴老师把自己滋养得那么年轻,把生活经营得那么多彩。

农民母亲的画家儿子

王光秀,是这次活动中有机会走上舞台讲述自己故事的优秀女性之一。她满脸灰尘,牙齿脱落,穿着过时的旧衣服。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酷爱画画,现在在外地画画谋生,小儿子在当兵。

说到她的两个儿子,王光秀满是皱纹的脸上瞬间有了光彩。包括姜华乡长在内,都被她的讲述打动了,很多人跑上舞台给她献花。手捧鲜花的母亲,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向观众说“谢谢”!

活动结束之后,姜华乡长带领我们,来到王光秀的家。那是一处扶贫安置房,房子从外面看跟其他人的房子没什么两样,但走进堂屋,我们都惊住了。

整面墙壁的图画,一下把我们带入到画面的情景之中。王光秀说,这都是儿子回家没事练手的油画。画面中,阳光穿透丛林,洒落下来,地上是树木参差的影子,斑驳摇曳。一只凤鸟从林子里飞起,似乎有翅膀扇动空气的声响,在我们的耳畔回旋。更令人叫绝的,是他为习总书记画的那一幅肖像。王光秀拿出画作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叫了起来。那神态,那肤色,那发丝,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也无论是意境还是线条,都浑然天成,令人怀疑那就是一张真正的照片。王光秀说,孩子从小爱画画,这么多年来,对于孩子的爱好,她宁可不吃不喝也要支持。现在孩子在外面一面打工挣钱,一面还在继续拜师学习。

大家都觉得这么了不起的人才,应该为振兴家乡做贡献。父母的年岁也大了,留在家里也可以照顾到。梅子主席向姜华乡长和山山农业的李总建议说,在茶旅新村为画家开一间展厅,为他建一个工作室,向游客展示和出售他的画作。姜乡长和李总当即应允。

据说乔蓉已经跟画家取得了联系,画家对这样的安排也很感激。画展的事情也许很快就会实现了吧,不禁非常期待。

我们的队伍实力壮

从上车的那一刻起,负责为我们拍摄的几位大咖就已早早就位。警花乔长敏姐姐是我们活动的特约摄影师,她背着三个大而沉重的包,里面都是摄影器材。为了拍摄出满意的照片,她还带上了无人机。一个女子,三个大包,我数次要求帮忙背,都被她婉拒。说实话,看着她负重,我内心充满感激,又实在于心不忍。还有记者兼摄影师向晓飞,文联副主席梅雪,文联秘书长王华,这些人无论是拍活动现场,还是人物风景,拍出来的照片都那么令人怦然心动。诗会开展的过程之中和结束之后,雪片一般的照片和短视频一直飞舞在我们的活动群里,也飞上了各级媒体的版面,飞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大家忙于摆出各种姿势,拍摄美照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在手机上忙碌地写着什么。她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笑逐颜开。那一方小小的屏幕,仿佛是一个大大的舞台,任她横刀立马纵马奔腾。她是秭归县委宣传部文艺科的周华山老师。此次活动,我们邀请了文学才华和朗诵水平都很出众的周老师参加,她欣然应允。她的诗歌朗诵语调柔美,情真意切,如一道养心养眼的景,如一杯沁人心脾的茶。她是一位朗读者,也是一位新闻人。活动甫一结束,她写的《湖北秭归:茶园诗声颂振兴》的新闻报道当天就飞上了人民网的客户端。紧接着,湖北日报 三峡新闻网等各级媒体都有了她发出的报道,那一段段热情洋溢的文字,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很快传到了千家万户。

向晓飞是我们活动的常任记者,我们作协的每次活动,都少不了他的热情支持。活动现场,他亲自指导示范;幕后,他呕心沥血,创作优质新闻稿件,把我们的活动通过电视和新媒体方式,传送到秭归三十八万父老乡亲的眼前。如果说我们的系列文艺活动有一个见证人,那这个人应该就是向晓飞记者了。

王华秘书长是一个全才。他是一个画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那天的活动现场,又让我们见识了他作为朗诵家的一面。几乎全程脱稿,朗诵了自己的原创诗歌。他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来自心底,而不是纸上;他的每一个表情和肢体动作,都是诗歌酝酿发酵之后的征象,自然流露。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低调和任劳任怨。我曾经数次找他讨论诗会的细节,他的谦和,他的热忱,让人心中很暖。还有他的弟弟王猛,他们兄弟俩都是才华横溢且为人热忱、厚道、平易的人。都说做事先做人,从他们的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的可贵。

田秀梁和宋华兰两位老师,堪称秭归朗诵界的金童玉女,他们的朗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人难忘的,是田老师浑厚深情的歌唱。活动往返的车上,田老师踊跃地为大家唱歌,歌声打动了所有的人。让人没想到的是,活动刚一结束,他为本次诗会创作的诗歌和一篇记录本次活动的长文随即出炉。还有付金华和付珺两位老师,刚到家,一首首原创诗歌就面世了。这些,除了天赋才华,更需要的是一份情怀。

这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水田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姜华同志和副乡长、妇联主席梅金兰同志是应该特别感谢的。他们从头到尾参与到活动中,亲手将茶水饭菜递到我们的手上。姜华乡长还即兴为诗祖屈原赋诗一首,在活动致辞时进行了声情并茂地朗诵。

往事一幕一幕,画面一帧一帧。可以说,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镜头在我的心中定格,每一张笑脸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它们构成了一首动人的旋律。那是我们献给春天的诗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