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文联对瓮安县文联的帮扶
2月13日早晨,片片落雪在风中飞舞,年后滞留在北京料峭的寒意渐渐退去,逝去的暖意开始回归。湖边的柳梢上,偶有几个嫩黄的芽尖冒出小半个头偷窥春燕的到来。
中国文联职工餐厅内,两个中年人一边吃早餐,一边在谈笑中讨论着全国各地文联工作的开展情况。其中一个中年人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拨通了电话。
“杨主席,新年好!我是中国文联的王克东,瓮安文联近年工作开展得不错呀!鉴于瓮安县文艺界的实际情况,中国文联从今年开始,打算每年每期赠送15份《中国艺术报》给瓮安县文联,具体事宜……我一会把孟祥宁副社长的电话号码发给你,你直接和他联系。”
“新年快乐!王处长,瓮安文联能得到中国文联的鼎力帮扶,真是太感谢您了!”
正走在上班路上的瓮安县文联主席杨俊松怔怔地看着手中的电话机,心潮澎湃,思潮翻涌,两鬓斑白的发丝不时在寒风中抖动。
“王处长真是一个有心人,西部这么多贫困县市,瓮安这个偏僻的贫困小县让他特别惦记。”他边走边在心里嘀咕着。
8年前的一天,杨俊松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看到刚独立出来的文联如一个营养不良、穿着单薄的孩子,在隆冬里的寒风中艰难爬行。他是一个敢于啃硬骨头的人,眼前文联的处境与他小时候艰辛的生活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那段时间,他在不断的问自己:“瓮安文联的路在何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条至理名言一直影响着他。经过他和他的团队的不懈努力,2011年至2018年,瓮安文联连续8年被贵州省文联评为“先进集体”;2015年至2017年4次在贵州省基层文联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2014年、 2018年两次代表贵州省县级文联出席全国文联组联工作会议。
时间是汗水的最好见证者。截至2018年,瓮安文联已成立部门文联、乡镇文联、社区文联、企业文联10余个,会员发展到2000余人;先后举办全国辞赋大赛3次、大型瓮安调演唱大赛6次;办有《瓮水长歌》《中国辞赋之乡》 、瓮安文联网站及瓮安文联公众号等文艺报刊和网络媒体。 2015年5月,瓮安文联在全国地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第7期以《 “文企联动”的“破冰”之旅》作为专题案例进行讲座,同年被编入《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全国地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学员典型案例集》;2019年2月19日,杨俊松写的《跳出文联看文联抓文联》一文在人民网贵州频道登载……
“嘟!”杨俊松的手机又响了。
“1391043****孟祥宁副社长。”是王克东处长发来的信息。
上午十一点,杨俊松拨通了孟祥宁副社长的手机,电话被挂断了,随后他收到一条信息。
“我正在开会,一会回复您!”
“好的!”
杨俊松很礼貌地回复了信息。
下午四点,杨俊松和几个同事正在布置明天上午的会议室,布置中,他接到孟祥宁打来的电话。
“……瓮安文联工作做得好,做得实啊!杨主席,您是王处长推荐给我的。中国文联改革后,我们就一直想为基层做点实事,经过我们开会反复研究讨论后,决定免费赠送50份《中国艺术报》给瓮安文联……以后,我们要多加强联系,并以我们微薄之力为瓮安县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谢谢,真是太感谢您了!”
“……”
杨俊松和孟祥宁副社长在电话中聊着。通话结束后,杨俊松又收到了一条孟副社长发来的信息:“鉴于瓮安县文联近年来的出色工作和对《中国艺术报》的大力支持,从今年开始,中国艺术报社将给瓮安县文联及当地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免费赠阅50份《中国艺术报》,请将他们的姓名、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统计后发给我,我将安排报社发行部订阅发行,感谢您对报社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多多合作。”
两小时过去,杨俊松站在整洁的会议室里,内心的激动仍在心房中跳动。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愉悦和脸上的喜色反复思量着,不久,他拿出手机分别在瓮安县各个文艺群里原文转发了信息,然后,又翻阅昨天用手机拍摄的《中国艺术报》的各版图片,经过长时间的编写、审阅后上传了朋友圈,以此来感激中国文联对瓮安文联的精神帮扶。
不久,瓮安县文艺界的各个群和朋友圈沸腾起来,他们看到了杨俊松发出的感言和中国文联对瓮安文联的帮扶信息。在一片片欢腾声中又再次进行了大量的转发……
“《中国艺术报》社情系瓮安!50份报纸,万千种情怀!感恩!感激!感谢!”杨俊松那真挚而滚热的谢意在瓮安人的眼眶里跳动。
不久,杨俊松在微信里收到了词作家丁杰的留言:“方便的话,请送一份《中国艺术报》给我,谢谢!”丁杰是《喊一声黄大发》歌曲的填词人,一直关注瓮安的文艺发展。
杨俊松看着丁杰的留言,心沉甸甸的:“虽是一份报纸,实则是块金子。我要把这50份报纸分别送给那些德艺双馨、爱学习、爱劳动、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长思进取的文艺工作爱好者。”
2月15日上午,几个文艺爱好工作者正在瓮安县文联同杨俊松一道,商议中国文联赠送的50份艺术报的配送事宜,经过3个小时的讨论,拟定了配送名单。之后才下班回家。
渡江广场是杨俊松回家的必经之路,在他前面,正走着一位须发斑白的老人,老人口袋中的播放器正播放着孙楠演唱的《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读着时间/寄来的春天/花儿漫过/无边的原野/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在这生命怒放的季节/走过冬天的人/渴望温暖/是你打开家门/向未来跨越/自由的空气/是那样新鲜/我的人生和山河一起/改变……”
杨俊松同老人一道,跟随音乐的旋律穿过渡江广场,向雍江对岸的龙坑公园走去,歌声在寒风飘舞的柳丝中传得很远。
注:原文发表在《黔南日报》文艺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