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红旗渠”,被人们称之为“人工天河”。而在西南腹地的云贵高原上,同样也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天渠”——贵州省瓮安县玉山镇小开洲村的“岩上大沟”。
在饥饿的岁月里,小开洲村民为了填饱肚子,其中大池、大坪两个生产大队几届党支部想尽一切办法,率领群众凿壁引流、星火相传、不停地开展自我拯救。这条人工天渠在逶延的莽莽群山中延绵10余公里。其中一段长823米,高约1千余米的悬崖峭壁凶险极致,阻挡了一代又一代的引流开拓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72年,当地人民在党的率领下,不畏艰辛,置之生命于度外,毅然完全凭借腰上系着一根麻绳坐在竹框里,在悬崖上分3处同时开工;其中最险段2个大队48人组成敢死队从悬崖上空下垂而至,用炸药、用铁锤、用钢钎、用十指历时2年投入96余万人次劳动力,以牺牲2人,负伤多人的巨大代价,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了这条生命之源,在原来两个生队仅有300亩的水田里,增加2000余亩,彻底解决了小开洲村13个村民组2000余人的温饱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岩上大沟”的精神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2013年,在党中央的一声号召下,全国拉开了精准扶贫攻坚的序幕。2019年6月,瓮安县纪委派驻小开洲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雷轶,在走访中从老人们的口中了解到当年党率领村民们,以不惧艰辛、排出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斩断了饥饿的穷根,让村民们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他的心中,“岩上大沟”精神这种敢于与天斗、与地斗的精神,仍是我们今天值得学习和世代相传的好榜样!”
1.“对,就这么干!”
“哎,眼下马上就要春耕了,可田里却没有一滴水,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难道我们真的要守着乌江渴死、饿死吗?”
悬崖峭壁上的岩上大沟一号隧洞口,山风阵阵,清流声声。沟坎上,一块几千斤重的巨石矗立在隧洞口的流水旁边的乱石堆里,显得有些落寞更有些沉重。乱石块的大小缝隙里,残落着一片片杂乱无章被兀鹰吃掉后剩下的各色鸟毛,裸露在石缝外的羽翼在风中轻轻颤动。巨石下的沙尘里,几十个地鼓牛躲藏在大大小小、圆圆的沙窝子底下,一动不动。
瓮安县纪委派驻玉山镇小开洲村扶贫第一书记雷轶站在巨石前,左手按在巨石的棱角上,眼睛直视着群山下似玉带飞舞的乌江流水。脑中满是四十八年前小开洲公社大坪生产队支书詹国华独自坐在悬崖边,“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看着早春数月不见雨点喃喃自语的身影。他身旁的乱石块上,烟灰散落一地。在他坐落的草丛左边,从群山中冒出的那股山泉在陡峭的石壁的灌木丛里时隐时现、奔流不息地朝乌江冲去。
“能不能从悬崖上凿一条沟把水引过去?”
天空中,强烈的日光粗暴地炙烤着大地,隆冬过后的早春没有一点草芽的影子。他看了看右边一直多年嘲笑他的悬崖峭壁,又看了看身下匆匆离去的山泉水,突然间,詹国华站了起来,在他旁边的石块上抖了抖手中的烟斗。
“对,就这么干!”
老支书独自坐在悬崖边的身影和他那铿锵有力的话音一直萦绕在雷轶的脑海中,他已经在这块巨石旁边站了很久。在他头顶上空,白生生的石壁光秃秃的,几丝毫无生气的藤蔓在他眼前不停地晃动着。午时的烈日像火一样顺着鬼斧剁下的崖壁泼洒下来,砸在他身上,汗水早已浸透了他身上衣裤。
他来小开洲驻村已近一个月了。在这些日子里,他从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的口中了解到了小开洲村的前世今生。尤其是脱贫后的小开洲村,致富奔小康的路在何方?在这期间,他多次不断问自己这个同样的问题。部分村民的不支持工作、发展积极性不高,村里缺乏支柱产业,重重的矛盾就像他身旁这块巨石和鬼斧斫后的悬崖绝壁一样,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在小开洲工作期间,他来这里多少次了,他早已记不清。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只要他遇到困难时,老支书詹国华那天晚上对他讲修岩上大沟时的那些话语就会不知不觉间引导他来这里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时,他也会时不时的想起病休多年在家休养的原小开州公社副书记李大刚的话。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一个地方任职,总要带领当地的群众干点实事,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我参与岩上大沟的修建也学会了很多东西,它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小开洲的群众对党是非常信任的,也是非常支持各项工作的。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党和群众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我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那么困难的工程。这项工程竣工通水后,看到解决了好几千群众的用水问题。当时,我们也很欣慰,很有成就感。人民群众的干劲对我也是一种鼓舞,一种鞭策,一种责任……我在小开洲公社工作期间,为了工作,很少回老家,其实我本人家里也有很困难……这种工作作风我一直保持到退休。同时,我们小开洲的党员干部和农村党员在大沟贯通后也很受鼓舞。岩上大沟水通后,大家搞工作,搞生产热情都非常高涨。我觉得啊,修建岩上大沟一方面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另一方面更加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及党组织和群众的感情。”
悬崖下,几只白鹤在幽蓝的乌江水面上飞来飞去;空中,一只兀鹰围着几片白云间不停盘旋。
他转过身子蹲了下来,双手伸进一米宽的水沟里。
“对,小开洲村现在不正是缺失这种精神吗?那就是当年的岩上大沟精神呀!”
他站了起来,手中清凉的山泉水洒在有些被日光晒黑的脸上。
“对,就得这么干!”
2.我们又遇到了一个好书记!
两个月后,小开洲村的庄稼收割已近尾声。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空气阴沉而烦闷,村民们坐在雷轶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还有几个村干部的四周围的椅子上。
“各位父老乡亲们,大家下午好!通过我们前个星期外出考察学习,我想引进一种中药材到我们这里来种植。在我看来,我发现这种叫花头蓼的中药材种植起来比较容易,它要求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而且还保收,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地方种植。”
雷轶说完,他在笔记本电脑旁边的点了一下鼠标。投影仪上,花头蓼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和药用价值等就一一展现在村民们眼前。放映结束后,人们一个个的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不说话,突然,有一个村民站了起来:“雷书记,你放的我们也看过了,我个人感觉种植起来也很简单,价格也可以。但是,我们种出来后,药材商一定包收吗?”“是呀,雷书记,我们被骗怕了,要是他不来收,我们不是又白种了吗?”“对!对!,他们不来收,我们到时去那里找他?”“是呀,最后吃亏的还不是我们老百姓,反正我不种!”“这些年,我们被骗还少吗?”
会议室里,人们七嘴八舌的,整个会场乱哄哄的。雷轶看了看周围的人群,慢慢地站了起来,双手朝下摆了摆,示意大家别再说话。
“同志们,大家听我说,种植这种中药材不是我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我知道,这些年,大家为了脱贫致富费尽了心血,投出去的钱也有不少打了水漂,甚至是血本无归的事都不在少数。这种痛,我知道,因为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今天,大家坐在这里,有这种想法是好事,既然你们提出来了,我们就要去研究解决它。明天早晨,我想每个队都亲自派一个值得大家信任的人去当地考察下,回来后我们再作决定,大家说好吗?”
说完,他坐了下来。人们怀疑的眼神开始有了些转变,但又开始在周围小声议论了起来。
“雷书记,我们组我去好吗?”
“当然可以呀!”
“雷书记,去那里的车费谁出呀”
“吃住和来回的费用都由村里负责,这个大家不用担心。”
“那有这样的好事哟,别去!”
他又站了起来,现在我再放一些图片给大家看看,看看知不知道图片上发生的事在那里?随着他手指在键盘上的敲击,投影仪上,整个乌江的画面映入了大家的视野,又是几张图片慢慢划过。突然,镜头指向悬崖峭壁上的岩上大沟里的悠悠流水,还有满脸沧桑的老支书詹国华那坚毅而执着的眼神。立刻,会场就静了下来。
“那不是我们村的岩上大沟吗?”
“是呀,那是我们的老支书詹国华呀!”
“那是我们村的王文明!”
“对,还有我们村的瞿生武!”
“还有我们村的陆兴明!”
……
当修岩上大沟竣工后的纪念照定格在幕布上时,他站了起来。
“同志们,我们只有找好致富路子,就要坚定决心,要像当年的修岩上大沟的四十多名“敢死队”一样,不惧困难,勇于啃硬骨头……明天,来接我们的客车八点钟准时到村委,我希望各组选好代表,同我一起去当地考察学习,大家说好吗?”
“好!我们要拿出我们村当年修岩上大沟精神,去拼一拼,搏一搏!”
“我们组我去!”
“我们组我去!”
……
平塘县掌布镇的村子里,一辆中型客车停在村中文化广场上,四周火红色的花头蓼紧紧地包裹着村子。田间,雷轶和村干部带着十多个村民走走停停,大家一会儿扯扯地里的花头蓼藤闻闻,一会儿又抓起一把泥土看看,一会儿又问问当地村民的种植和收成情况。
大家回到村里,意见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决定由村委牵头,与药材收购商签订种植保价收购协议。但是,合同鉴定了,可种植药材的投入经费仍成了大难题。在后来的几天里,每到深夜,雷轶躺在驻地的床上,看着窗外的星空,想着预算种植中药材需要投入的经费,他整夜开始失眠了。
一天晚上,月光从玻璃窗外斜斜地射进他的屋子,清冷的月辉落在他胸前的被子上,几只还没有被冻死的长腿吸血蚊仍在他耳边嗡嗡地闹着。他看着窗外的月色,那笔巨大的投入经费又在他脑海中飘来飘去:“我去那里弄这么大一笔钱呢?”玻璃窗外,一只大蜘蛛拉着长长的细丝从屋顶垂落下来,在夜空中那轮明月四周不断游走着:“这难道是修岩上大沟的敢死队员们又开工了吗?或者说是牺牲的陆兴华还是王文友,他们是想向我讲述一个什么样的克难攻坚故事呢?”“对,现在的困难和以前想比,这真算不了什么?我一定能找到这笔经费,要为来年的投入提前做好准备。”
那一夜,他睡得很香。不久,在帮扶单位县纪委和州科技局的支持了,他很快就筹集到二十三万元发展花头蓼药材的种植经费,免费为建档立卡户提供化肥、农药、地膜及幼苗等的前期准备资金。
村里人知道后,大家都暗地里相互轻声议论:“我们又遇到了一个好书记!”
3.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
二O一九年的寒冬还没完全结束,雪花仍在天空中飞舞。正当人们欢欢喜喜准备过新年时,不料从武汉向全国蔓延的新型冠状的肺炎疫情也影响到了这个偏远而贫困的小山村。
“各位父老乡亲们,当前的疫情非常严重,我们要积极主动,打好自救保卫战,不让病毒到村入户,为来年的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打好这场保卫战,我们要快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主动出击,坚决守护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家园!”
“雷书记,我捐二百元!”
“我捐一百元!”
“我捐二十箱方便面!”
“高上元组路口,我们五个党员决定从现在坚守在那里!”
“大池路口算我们的!”
……
“都别争了,我们老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村主路口算我们的!”
微信群里,他看着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激动地用语音在群里说:“你们真的对我太好了,我马上赶回来和大家一起战斗!”
他走进厨房拿着手机对妻子说:“你看,疫情越来越严重了,我必须要回村里去。”
寒风中的老屋门口,几片雪花落在他年迈的父母亲花白的头发上,女儿的小手紧紧的拽着妻子的衣角,眼里噙满了不舍的眼泪。
一路上,他迎着寒风向小开洲村的方向奔去。小开洲村的主要进出路口,村委会的几个同志和驻村干部早已坚守在那里。他停下车,想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但他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他驾着汽车又是一阵飞奔,好不容易,他终于检查完大山下的最后一个村落。从全村走下来,村民们或自发组队坚守路口,或呆在家里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发布有关疫情的信息。看到这些,他感动得哭了起来:“我们的人民真的是太好了!”他松了一口气放心地回到小开洲的进村的主要路口,同驻村党员同志们一道,戴上口罩,坚守在飞雪飘零的寒风中。
新年的炮竹声仍在小开洲上空飘落的雪花中此起彼伏,他带着小康队员们不断穿梭在全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组织了一支八人八车的群众物资义务采买队,为全村独居的老人和各个卡点送各种生活物资。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民自发捐款一万五千元,各种抗疫物资价值三千余元,为抗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突然间,又让他想了老书记李大刚对他说的话。
“……说实话,当时国家虽然困难,但党和群众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群众相信党、相信组织,干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像岩上大沟这个工程,完全就是党组织依靠和团结群众,凝聚劳动人民的智慧,群策群力,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打通崖壁取得了成功。我想对你说的是:‘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
“是啊,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他喃喃地对自己说。
4.对,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春花随着早春的暖阳轻轻绽放,新来燕子衔着春泥在屋檐下穿梭。随着星斗的移动,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很快,全国复工复产拉开了序幕。
小开洲村的各个村落,花香溢人,蜂蝶飞舞。岩上大沟里,从龙潭里姗姗而来的春水欢快地轻唱着向十三个自然村民组2000余亩农田方向轻快奔去。人们从家里高高兴兴地打开大门走了出来,戴着口罩牵着牛,扛着犁纷纷向村外的田间地头走去。
春雨来了,被冻结了一冬的土地也跟着苏醒了。不久,从远处订购的花头蓼幼苗也如期运到了小开洲村委会。大捆小捆的花头蓼幼苗在大车小车的护送下,在人们的欢笑声中很快就住进了肥沃的泥土里。朝霞中,嫩黄的迎春花在初春的阳光里散发着清香,蜜蜂成群结队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村前村后,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同志们在各自的网格内忙来忙去。粉红的桃树下,雷轶的眼睛一直跟着树上的嗡嗡的蜜蜂转来转去。
“有花就有蜜蜂,有蜜蜂就有最甜的蜂蜜。”他的大脑很快又有了下一个村民致富的增收计划:“干,打造岩上大沟花头蓼蜂蜜品牌!”
雷轶说完,他又拍了拍有些眩晕的脑袋和不断鸣叫的左耳。由于近期他身体下降得有些厉害,他好像担心他说的话他的耳朵听不到似的。于是,他又用左手上的小指头在耳孔里使劲转了几下,然后,高兴地朝下一个村民组走去。
六月下旬,小开洲村的田间地头里的五百亩花头蓼燃烧着大大小小的土地,白色的小花在飞来飞去的蜜蜂中闪着耀眼的光。人们戴着各色大大小小的斗笠,蹲在地里闻着花香笑着说:“我们很快就要喝到我们养殖的岩上大沟花头蓼蜂蜜了,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阳光下,雷轶和驻村工作队员们走在村子里、小路上。
“雷书记,你们快到我家来坐坐!”
“雷书记,你们看我家这几桶蜂子好多哟,今年产的蜂蜜应该比去年多吧!”
“雷书记,我家院坝边那桶蜜蜂割了十六斤蜂蜜。蜂蜜甜得很,一百五十元一斤,我全部都把它们卖了,卖得二千多块钱。”
……
夜深了,白天走村串户时村民们的话一直在他的脑海中荡来荡去。眼前,辛勤酿蜜的蜜蜂在蜂巢上像程序员眼前显示器中的二进制符号,欢快地跳来跳去。
“产品有了,如何推销出去呢?”他不停地问自己。“对,现在不是流行在网上销售吗?”
“我们可以在蜜蜂正在地里的花头蓼上的花朵上采蜜时,通过网络向外界直播呀!”
“对,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很快,小开洲村的蜂蜜在网上销售就有了一席之地。
5.致敬绝壁行者
“喂,你好,请问你是小开洲村的雷书记吗?我是重庆的黄一帆,我看了你发布在网上的小开洲村的乌江图片,想到你那里来考察下,你看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好过来!”
“欢迎!欢迎!只要你来,我再忙都会抽时间亲自陪你考察的。”
两天过后,重庆的考察团来了,他同他们参观考察了岩上大沟。考察中,他为考察组讲述了当年岩上大沟修沟的感人故事。考察结束后,他们一起去了玉带飘动似的乌江岸边。那天早上,太阳刚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乌江江面上,乳白色的云雾笼罩在江心的七个小岛上空,各种水鸟在朦胧的雾气里欢快地叫着。一大群一大群的翘嘴鱼迎着朝阳在浩瀚的清波里游来游去,不时还有几条大鲤鱼从它们身边跃出水面,金黄的鳞片在阳光中闪着耀眼的光。
“看,这条比刚才那条大多了。”
“那条跳起来的大鲤鱼把那只白鹤都吓了一大跳。”
“哎,这个地方的空气真是太好了,简直是一个天然的疗养中心!”
“是呀,你看,群山下这片开阔的江面上还有七个美丽的小岛,你们说,像不像世外桃园?”
大家站在江边,你一言我一语的欢快地聊着。
“雷书记,我已经等不及了,想在你们这里建一个疗养康复中心。你看,我们怎么合作更快捷?”
“这个很简单,只要贵公司不污染地方环境,还能为我们的扶贫攻坚工作出资出力,我们都是欢迎的。你所提出的要求,我会及时向上级反映的。我相信,我们的答复一定会让你非常满意的。”
一个月后,一份五百万元的投资计划书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在大家反复的研讨下,乌江段边的小开洲村迎来了前期的投资。多年未曾办学的乌江小学在装修工人们辛勤的劳作下焕然一新,原来的教室变成了整洁的休闲养生房。昔日孩子们的餐厅里,各种天然的野生鱼在油脂的煎熬下,散发着浓浓的清香。游人们顺着江水来了又离去,离去又回来。
“喂,雷书记,我是澳门的刘胜利。昨晚,我在网上看到你发的偏岩摩崖旁边的溶洞里流出来的水,看上去水质很不错。你看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好过来亲自去考察下。如果那里的水质能达标,我想在你们那里建一座现代化的无菌纯天然水厂,重点是开发高品味的纯天然水供澳门地区享用。”
不久,澳门的考察团来了。他同考察团去了偏岩摩崖旁边不远的溶洞里,考察工作人员拿出了大大小小的一堆容器,装上洞中流出的清泉样品。考察团走了,在月色入户的夜里,他都会躺在床上不自觉地盯着天花板等山泉水检测报告的回音。
秋风阵阵,稻浪翻滚。小开洲村流转的土地里,成片成片、正待收割的火红色花头蓼中药种植基地里,雷轶和村里的文书陆龙蹲在漫过他们小腿间花头蓼的深处。西边的晚霞染红了他们全身,霞光中,雷轶站了起来,抬头盯着不远处悬崖上的岩上大沟,滚滚而来的思绪在他脑海中仿佛像沟里的清泉一样,向远方成片成片的金黄色的梯田漫去。不知不觉间,他又想起了他曾经写的一篇《小开洲村——讲述一个跨越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黔南“红旗渠”的故事”》在媒体上发表时,其中一个叫“没眼泪的河”的读者在评论区里的留言。
致敬绝壁行者
季风吹走了落日
蛙声唤来了新月
饥饿的魔鬼如影随形
是你,用铁锤砸醒了冷酷的悬崖
是你,用钢钎欢笑了无情的峭壁
看,铁锤砸在花岗岩上
火光燃烧了天空中盘旋的兀鹰
看,钢钎插入石缝里
汗水瞬间变成了龙王的眼睛
此刻,我行走在你留在天渠的足迹上
是你让我知道
在你奋然前行的绝壁上
我看到你撕毁了上帝镌刻在峭壁上的魔咒
此刻,是你让我明白
在你驻足巨石沉思的地方
让我感受到了愚公移山的力量
山风阵阵 幽兰飘香
想起你的日子
就让我想起了悬崖上八百二十三米大沟里的甘甜清泉
想起你的日子
就让我忘不了你滚落在天渠里的晶莹珠汗
是你浇灌了山崖
是你幸福了梯田
此刻,我行走在天渠上你留下的足迹上
不停地听到你在大声对我说:
“天堂的路上
再也看不到饥饿的眼睛!”
没眼泪的河留在评论区的每行文字,在他的全身上下的血管里跳动。悬崖边,一只兀鹰从天际冲了下来,乌黑的羽翼在金色的晚霞中闪着光。
“我一定要把岩上大沟精神传承下去!”他坚定地对自己说。
6.岩上沟渠 丹心永存
六月五日下午,小开洲村上空下起似烟似雾般的大雨。
村委办公室里,十几个驻村队员正在电脑前忙于统计近期村民们遭受暴雨后的经济损失。突然,一个七十余岁头发花白、身子有佝偻得厉害的老人,身上人披着一件单薄的雨衣匆忙走了进来。雨衣上的积水从他的腿上不停地向下划落着,大大小小的水滴洒在屋内的水泥地上,星星点点的。老人向四周看了一眼,小心翼翼地从身上拿出一张发黄的存折,径直向角落里正在办公的雷轶走去。
“雷书记,我听说你在筹钱建岩上大沟精神村史馆经费,这条沟渠我亲自参加修建过,它与我感情很深。这些年来,它一直养育着我家四代人和周围的老百姓。这些钱大多数都是国家给我的,这上面有一万多块钱,是我这一辈子的积蓄。现在,我已经老了,钱也用得不多,我想把它交给党组织,请你收下我的这点心意,帮我们保护好这条生命线!”
“老人家,这是你一辈子的辛苦钱,我们怎么能要你的钱呢,你的心意我代表党组织收下了,谢谢您!”
“雷书记,请相信我,我能照顾好我自己的!你们也知道我的情况,我现在拿这些钱真的没什么用处,你就收下吧。”
老人看到雷轶坚决不收的样子,激动得哭了起来又把存折往雷轶的手里塞了过去。大家看到老人痛苦的样子,全都围了过去劝老人。
老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年居住在岩上大沟王开学老人,他是一位特困供养户,当他得知“岩上大沟”的故事将要在新建村史馆里宣传后,不顾天远路滑,从家里的箱子里拿出一生的养老钱,冒着暴雨赶来,把它全都捐给村委会修建村史馆。
“老人家,您的心意我们领了!”
“老人家,你要留着这笔钱保养好自己,修建村史馆的钱,我们会有办法的,请您一定要相信我们!”
……
大家围着老人纷纷劝说着。好不容易,大家才说服老人。临走之前,老人坚决把二百元现金塞到了雷轶的手里。在后来的日子里,全村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各种捐款形式筹集了六万五千余元钱,并把它送了到村委会。
小开洲村全民捐款修建岩上大沟的村史馆的消息越传越远。有政府捐来了善款,有机关单位送来了钱物,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也远道慕名而来。当他们参观走访完岩上大沟后,也纷纷向村委献出了爱心。
在短短一个月里,小开洲村党支部就筹集了十三万余元村史馆建设资金。
灯下,雷轶和村党支部的同志们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
“你负责监督施工进度。”
“我负责走访收集当年修建岩上大沟的所有工具。”
“我负责查找当年小开洲公社留下与修建岩上大沟的证物。”
……
不久,村史馆建成了,村民们把当年凿崖引流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工具送来了。人们看着这些锈迹斑斑、具有时代烙印的各种简陋的工具纷纷议论着。突然,一位身子佝偻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根一米余长的钢钎从大门走了进来。
“雷书记,这是我堂兄王文友当年修建岩上大沟那天,从悬崖上掉落下来摔死时留下的工具,我把它送来了。”
王文明老人说完,眼眶中那浑浊的泪水大粒大粒地掉落下来。当年修建岩上大沟所剩无几的几位老人。看到这根用生命遗留下来的钢钎,眼泪也立刻掉了下来。周围的人们看到几位老人热泪盈眶的样子,也纷纷跟着掉下了眼泪。
原来,当年在修建岩上大沟时,王文友是四十八名敢死队其中的一名队员。那天下午,山顶上旌旗招展,山谷里炮声连天。敢死队员们像往天一样,继续奋战在这悬崖峭壁上。
为了尽快开凿出下一个落脚点,王文友悄悄地解开了身上的安全绳,独自坐在狭小的竹箩筐里和他的岳父一起工作。大锤在钢钎顶端不停地敲击着,有些秃了的钢钎扎在坚硬的岩石里不停地冒着火花,声音震得耳朵“嗡嗡”作响。在悬崖上干活的人们身下的竹箩筐不停地晃来晃去,从崖壁上掉落下来的碎石打在竹篾编织的安全帽上,“嗒、嗒、嗒”地响过不停。
乌江上空,不时有几声低沉的乌鸦叫声从远处传来。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悬在头顶上的烈日早也被弥漫在空气里的灰尘淹没了。
王文友头上的麻绳与坚硬的岩石不停地摩擦着,比腕口小一些的麻绳被坚硬的岩石上一点一点磨断。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的几丝麻绳也快磨断了。忙碌在悬崖上的人们那里顾得上这些细小的事情,眼睛死死地盯着悬崖上飞落的每一片石块。
悬崖上,当老人手中砸下的铁锤与王文友紧握的钢钎猛烈碰撞时,悬在他头顶上的麻绳在那一瞬间已全部断裂了。大家看着竹箩筐里瞬间就消失在谷底的王文友,悲痛得大声呼喊了起来:“文友,文友……”山谷里,只有乌江江水碰撞在岸边的礁石传来的回音,还有几声乌鸦那刺耳的哀鸣声……后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悬崖下的谷底里找到了王文友的尸体,在他不远处的河滩的岩石上找到了他手中曾经握着的这根钢筋。
老人讲完当年发生的这个故事也泣不成声,围在他周围的人们也跟着小声地哭了起来。村史馆的墙角下,老书记李大刚当年工作时的办公桌上,一盏被煤油熏黑的马灯静默着。
雷轶握着老人的手:“谢谢您,王叔!小开洲村能走到今天,一直都是您和当年修建岩上大沟的老前辈们的精神激励着大家,让我们不怕困难,努力去实现梦想。我相信,岩上大沟的精神会一直传颂下去的!”
二O二O年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