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洛家畈,知道的人也许不多。但提起“苕”大姐,那可是家喻户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洛家畈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苕”大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苕”大姐原名方巧玲,现任胜利镇洛家畈村党总支书记。有着红苕“梦”的“苕”大姐其实一点儿也不“苕”,心灵手巧,踏实肯干,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灵心着哩!
早在多年前,我与“苕”大姐就相识了。当时,我还在学校当老师,“苕”大姐的女儿是我嫡亲的学生,我们经常会为了孩子的学业而取得联系,言谈之间,就能感觉她的思想和常人不一般,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后来,孩子毕业了,联系也就少了,但时常透过朋友圈关注到她的一些动态,知道她当选上了村支书,成为基层一名村干部,也了解到为了带动村经济发展,她带领村“两委”发展“苕”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对韩塔寺和“苕”大姐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然而直到近日,我随县作家协会的老师们去洛家畈采风,再次见到了“苕”大姐本人,一路听、一路看、一路交谈,让我对这位曾经的学生家长、如今的洛家畈村党总支书记更多了几分敬佩和赞叹。
走进胜利镇韩塔寺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口的一块巨型石碑,上面雕刻着“文化名村·红薯之乡”八个大字,还烙有美丽的红薯图案。只是这图案似曾相识,应该是在哪儿见过,思来想去,终于明白,原来“苕”大姐的微信图像就是这个——一棵别具一格的红薯盆栽,难怪心底会生出无限的亲切感来。
一说起红薯,“苕”大姐精神大震,立马打开了话匣。自从当上了村支书,“苕”大姐总想着为村里做点什么,改变村里过去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通过入户走访,她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有红薯。每当红薯成熟,除了拉到外面卖,大多数农户都选择将红薯制成红薯粉丝,这样不仅销路好,价格还可观。可头疼的是由于村里没有设备,大家只好将原材料送往隔壁村或是更远的地方进行加工,无形之间增加了额外的成本……
一次偶然的机会,“苕”大姐将红薯粉丝成品发到了网上,引来不少网友围观。她便尝试收购村民的红薯粉丝,用微信朋友圈免费帮忙售卖,没想到供不应求。“苕”大姐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成立村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红薯产业,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想法是好,但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当她把这个想法公之于众,有不少村民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大家主要担心种上红薯,会影响油菜和板栗的收成,大规模种植,把所有的“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真怕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划算……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苕”大姐亲自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赴红安等地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来村实地考察,确定红薯种植不会对油菜、板栗的收成造成影响,还带头发动自家亲戚种植红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最终商定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直播带货”的发展模式大规模种植红薯。与此同时,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争取3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厂房、购买机器设备。看到村“两委”满满的诚意,村民们逐渐打消顾虑,纷纷加入红薯种植的行列。红薯种植也从最初的10亩到100亩,最后到200余亩。2022年秋红薯喜获丰收,全村红薯产量累积高达40万吨。
产量有了,销路也要跟上。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村里专程从红安(以“苕”著称湖北)请来师傅给农户做培训,现场教学,传授种植经验,“苕”大姐更是带头钻研制作手艺,研制出包含红薯干、红薯粉、红薯粉丝等在内的8种薯类产品,积极主动学习直播带货技术对外销售。2022年底单靠种植红薯带动30多户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也增长了8万多元。“苕”大姐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名人。
除了发展“苕”产业,村里积极响应“村企共建”号召,主动争取项目建设,突破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创业增收。2023年12月,在罗田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宝武集团倾心帮扶下,湖北宝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韩塔寺村产业园正式开业投产,这里还是县妇联、县人社局联合打造的全县“萝莉妈妈岗”示范点,当地留守妇女也因此寻到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有事做、有钱挣,还方便照顾家庭。经过半年多的发展,这里已然成为当地妇女灵活就业的新天地,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吨袋小镇”的美名不胫而走。
谈到自己的创业之路,“苕”大姐几度哽咽,她说:“虽然我是女人,但工作中我从来都把自己当作是‘男子汉’,平时工作遇到点委屈,无处发泄,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默默流泪。韩塔寺是我家,我是真心想把家乡建设好,真心想为百姓干点实事。把家乡建得又富又美,让村民们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就是我的梦想。”听完“苕”大姐的真情讲述,现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大家纷纷为眼前这位“奇”女子竖起大拇指,为她的“苕”和“倔”点赞。
如今,因为布局调整(村合并),不少村都退出了历史舞台,韩塔寺也“未能幸免”,看着自己一路守护、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韩塔寺撤牌,“苕”大姐心里一度很失落。作为新上任的洛家畈村党总支书记,管辖的范围更广了,也就意味着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想到近年来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嘴角又止不住地上扬。对于未来,虽充满挑战,但她依旧信心百倍。
红薯,耐干旱,易存活,适应能力强,正如“苕”大姐一样,虽历经坎坷,却愈挫愈勇。此刻,我又想起了“苕”大姐桌上的那棵盆栽,“苕里苕气”的红薯,只要精心灌溉,照样能生出美丽的景色来,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大产业,点燃山区百姓的致富梦!
我坚信:“苕”大姐的红苕“梦”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