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宁生《我的隐痛与生俱来》读后
——“比喻是大自然的揭示者,是诗的真正本质!”
诗歌整个最微妙的实体构成,完全是建筑在比喻(想象)的基础之上,诗歌最基础的技术——比喻;既满足了自然的需要,也满足了诗歌艺术的需要!从可见物的自然到不可见物的自然,用物质的形象暗示非物质的关系,把诗歌语言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使语言从稀薄,苍白的个体累积成深刻的语言结构和思想体系,诗人是唯一可以创造性运用和感知其真实和鲜活的人。诗歌通过比喻揭示自然中暗藏的各种关系,而成为了诗歌的最能彰显艺术性的技术!大自然的真理大部分存在于细微的不可见的运动中,诗歌的力量就是要用比喻把它们揭示出来;给这个龌龊的世界!
诗歌应该毫无疑问是最早的艺术——所以耶稣说他要用比喻揭示未来的真理,于是圣经里出现了大量的使用比喻的诗句。
我要开口说比喻
把创世纪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
看哪,我把所拣选,
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荷尔德林说过;“你对神性讲述,可这正是你全然忘怀的事,第一批果实从来不是给凡人的,它们属于神祗。果实必须更普遍更日常化,这样才会为凡人所有”。当然荷尔德林是一个超越了国界的纯粹的诗人,他自然是对着诗歌说的。在很多情况下诗歌作为艺术的写作并不是给大众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大多数艺术都不会是给大众的。接近精神的写作或许就是第一批果实的再现,无论那个时代,那些著名的诗人都会有接近精神的写作,那么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是最通行也是要求最高的技巧。会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先贤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天赋的智慧,是接近神性的。或者说诗歌没有比喻和拟人的表现,是不成熟的表现。正如有语言,就有人世一样;有比喻,才有诗。
诗是在语言中的活动,具有精神神往的力量!——最初人类表达情感的语言就是诗的雏形,大多运用了最简单的比喻。我国的很多原始的文字大都因为比喻鲜活而流传下来的,所以用诗歌来表达的文字;大多具有了神思(这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意义。
在这个贫困的时代,诗人有什么用场?
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
在神圣的黑暗中,他走遍大地
《挽歌;面包和酒》——荷尔德林
在我想写作的时候总会先拿起一本书来阅读;为了写这篇文章,我随手拿起荷尔德林的诗集——给我一个能够进入写作状态的先导!我这样随意选择,只是写作前的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我活跃的思想才会聚焦到诗歌上了,写起来才有灵感。
……那大胆的精灵,象一只天鹰
在风暴来临之前,展翅高飞
预告他所引导的神祗的路径
——荷尔德林
给别人写评,并不讨好!不知道未来是他们给我带来好处,还是我给他们带来好处!如何真实的去评论他的文字,体现了我们的真实心里,那很不容易。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些“评论家”,他们利用这样的技术急于巩固自己的“阵地”,急于进入“名家”的行列;“当他们在身边发现了不管是文学上或是道德上的一个弊端,一件蠢事的时候,他们就保守秘密,只想着怎么利用这个弊端或蠢事,以别有用心的谄谀或勾结,从从容容的从这个弊端或蠢事中求得实际生活上的利益。”借一个人的诗歌,我却要做的是指明方向,不仅是对这本诗集,面对的是诗坛本身;它该是一个广泛的空间。
我们的诗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优点,我从他的优点出发和大家交流写作的心得,并写出来。不是每个人都心悦诚服,有时候个别的朋友会觉得评的太好了,他不值!所以我想说明的是,我肯定的只是他的长处,优势!
这本诗集是南京一个诗人谌宁生的集子。他过于谦虚的称我为导师。其实他的诗在我看来已经非常好了。在新浪网上我们互相欣赏才有了后来的交往。他给我寄来他的诗集《我的隐疼与生俱来》,薄薄的,可是囊括了他这些年的思想和思考。在今天这个社会有激情就有诗,有思想就有诗。有人写景,有人写心。有人描写,有人表现,有人发泄,有人倾心。其实差距是蛮大的。诗歌是艺术的典范,不是描写体,也不是古诗词和民俗小调可以对比的艺术,说的深一点,好的诗歌它代表的是人类文明的高度,否认它就是否认文明的进步!
这篇文章我要说的是诗歌没有比喻就没有想象的功能,诗歌没有想象还可以称之为艺术吗!没有比喻就没有拟人的效果,就缺乏鲜活的血液,对读者就没有距离感和神秘感,没有拟人的手法就缺乏流动的感觉,文字就没有生命,也就失去了人性,血性,诗歌没有神秘感,流动感就没有多维视觉的立体效果。——其实最主要的是没有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诗歌就失去了诗歌的艺术秉性。——诗歌存在的意义只在于它无上的艺术价值。
《我的隐痛与生俱来》一共四辑;一;那些水上漂浮的灯,二;孤独者的九剑,始于惊秫,三;我在喧嚣一侧,看见电火,四;我的隐痛与生俱来。一共139首!在作者介绍的文字中,我发现谌宁生多才多艺;他不仅在诗歌上造诣不浅,还在音乐,书法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谌宁生,现居住南京。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入选《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等等!我讨厌那些来不来就先给我们一些虚拟的头衔,其实对于艺术文本更具有实际意义上的价值。而我国把尊贵的头衔已经给庸俗化了,变成了一堆垃圾。(所以我经常会拒绝一些所谓大典,名家名典的邀请,太烂了,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可是看了他的诗集;对于他似乎不罗列一下不足以了解他的艺术品质。一个干什么都超越大众的人,一定具有很强大的艺术感觉。那么他的诗歌自然不同凡响。
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作为诗人,我更看重的是他的诗歌,说到底文本是天。以及他诗歌的艺术价值。我们很多著名诗人,大都拿头衔吓唬外行和奴性十足的读者。头衔可以过时,而艺术永存!
我站在你的风里
秋声站在我的宁静里
多么流畅的谈定——
不在一卷往事间踟蹰
……
我现在选择了他的一首诗歌中的几句最朴素的句子来说明诗歌的比喻和拟人的表现。你看谌宁生用风来比喻环境,而这就赋予了风的人格化,把风放在秋天的季节里,更能说明环境的恶劣,看似平平,其实作为主人翁的个人确非常不容易,而他的宁静是那么谈定,最后给出他不会在往事中踟蹰。这就完成了诗歌的意境。简洁明了,他没有描写自然景象却运用了自然景象的物,诗歌树立了一个硬汉的形象。——这就是诗歌要求的样式!在拟人化的比喻中,用最简洁的手法完成了思想的呈现。好诗!
谌宁生在他的一篇文章《想起黑暗这个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对艺术的品性就是批判的认识来说是恰当的表述;“然而我一直想说;诗歌创作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黑暗中的分娩’。黑暗——我说的黑暗,是这个世界冥冥中普遍存在的某种不可知性。没有什么比不可知性更能使人看到人类自己的单薄了。从单薄出发,创作才是有根底的,充满觉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以为黑暗对一个创作者的重要,一点不亚于使这个寻求自己的人重生一次”。
又一次想起黑暗这个词
我经验中的审美一地碎片
他这样写到,说明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理解。艺术不是政治,不要把艺术和政治牵强的啮合在一起判断。谌宁生有忧国忧民的思绪,他通过自己的体验从沉重的诗句中抒发出来,只有有这样的心里才会感动我们。
我有五世沧桑
一根曲线可以看直
这是真相
历史放养的羊群总在消失
打开血光的动作
你可以在一朵花的内部触及
比一株草表面葱茏粗砺
像出逃的春天
他的诗歌在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面是精彩的,他把对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比喻呈现出来,给读者一个理解的空间,在拟人的技术下诗歌更加接近读者的心,它在流动中变换着节奏,在词语的意象里我们进入了诗人的内心,这颗心是真实的,可触及的,充满忧伤和怜悯的。
诗歌是感知艺术,仅仅从字面意境的认识缺乏深入的解析。敏锐的去感觉,去掉看见,听见后的感觉才是最真实的。所以诗歌白水一样的直接描述物象是肤浅的。只有用比喻和拟人的表现才能深入人心。很多古诗词和民俗小调都是只有词语的表象,缺乏内在的感悟,所以它们缺乏艺术的秉性。当然诗歌是小众艺术没有错。只有当大众努力去接近它的时候,国民的文化程度就提高了,艺术的普及是文明的象征。——把艺术的高度压低去适应大众,这样的理念是极端误国误民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诗歌如果只有画面,没有思考;只有动感,没有节奏;只有词,没有意;只有读者的肤浅思想,没有作者深刻的思维启发!那是给文盲欣赏的文字。进入眼目的属于肤浅的艺术,只有进入思想的才是高级艺术。如同白水一样的个人情绪。如何能够成为艺术!
诗歌没有比喻和拟人化的语言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仅仅依靠形象来满足读者的欲望,太单调和直白。也说明诗人的写作技术缺乏,没有展开事物的内核,艺术是虚构的真实,这样的真实是针对心灵的,所以它具有精神的意味。眼目所见是有限的,只有心里感受是无限的。让读者从形象的词语中感受情绪,不如直接触及灵魂更有力量。这就是比喻的力量!也是拟人化的结果。
一个成熟的诗人,仅仅靠文字的形象,声音,色彩去感化人,是不够的,恰恰说明你诗艺的缺乏。只有运用比喻后的拟人化才具有魅力,诗歌是美的艺术,光有美是苍白的,只有具有动感的美才具有魅力。魅力的完成需要虚构真实来体现,虚构情节真实的手段就是比喻,没有比比喻更能感动读者。
……
火抿着嘴
火大笑耀眼的流苏奔走星辰
火在命运的环佩叮当中抽身而去或一簇簇麦芒般锋利凝视
火不是漂泊者
不是远隔故土在追忆中响亮螺号的水手
不是冷月下一段踟躇的剪影
世界是它的战场这火
它是它自己的锐器
…….
——飞蛾
谌宁生的联想非常开阔,他用火的比喻形象的把自己的思考写了出来,生动,鲜明,具体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知道读者最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鉴赏,作用在肉体的是欲望,只有作用在灵魂的才是艺术。当前“我”出现在诗歌里的现象已经过时了。由于摆脱了直接用”我”这样狭隘的概念来表述,他直接借用比喻从各个方面诠释了他对生活的构思。能够感觉到他的诗意动感十足,比喻用得恰到好处,让本来简单的问题具体的呈现出来,是那么鲜活。他在拟人化的比喻中实现了诗歌文字的进化,这是诗歌艺术的魅力,或者说是比喻的效果。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曾经这样写到;“诗不是写出来的”。我能理解他的心意。正如诗歌不是读出来的一样,读诗往往是一种感觉,感觉越强烈就越具有感染力;好诗就是这样锻造出来的。
对于黑暗这个词的含义,他有自己的理解;在生活的阅历中,我们谁没有过黑暗的经历,诗歌是艺术,不要和政治发生纠葛;黑暗是人性中精神的东西,诗歌却用它追求光明!
又一次想起黑暗这个词
我经验中的审美一地碎片
是呀!星河昭昭,知者几何?
记得伟大的意象派大师,和推动者庞德在他的一篇文论中说过;诗歌的基本色素就是意象。我对意象的认识就是比喻,意象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来象征诗歌的精神状态,我所说的精神状态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具象的状态。简单的说就是以物表意,它不是描写,是在现真实。却又非眼目所见的真实。所以在诗歌中的比喻既简单又复杂。拿捏得好就使诗意产生值的飞跃。
在我们探讨诗歌比喻的时候,我采用了庞德的语录;意象。我理解的比喻或者拟人化;请看庞德为了说明意象推荐的H.D的一首诗:
旋转吧海——
旋转你尖尖的松林
泼溅你巨大的松林
在我们的岩石上
把你的绿扔在我们上面
以你的针叶之池淹没我们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试着比较意象和比喻之间的区别有多大,海浪就是松林,用松林意象海浪,或者用松林比喻海浪,海浪是绿色的,像松叶的绿,浪打在我们身上,用绿淹没了我们,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它用比喻意象了我们的处境。不错!选择松林的绿叶成为全诗的关键。这样的构思难道会轻而易举吗?其实很难的就是意象的选择,——比喻就在其中了。
诗人为了更加贴近主题;采取悖论的语言来表示,他们不得不用词语的类比和暗喻的方法表达,其实在我们心灵深处比较细腻的情感和关系都需要它们来显明。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谌宁生也不例外,也许在悖论的语言使用上他更出色;比喻和暗喻已及类比的技巧在他的诗中比比皆是。
黑的夜,板壁耸成冗长的话源
灯色一反惨白而苍黄的吁叹(最初的萌动组诗)
流萤是最后的奔走者
不是曙光需要预告
有时黑暗也继续要挑明(风声外三首)
能挤出的明亮已悉数挤出
只有野菊花看出它深埋的伤悲(老河)
在路西做那偏是孤独的灯盏
我们的手脚舀满它们的温暖(一块是一块的裸程)
除非不见水的骨头
不见它让岸面目全非的过程
除非离开铁
离开它迫降的那个黄昏
除非拒绝一株榉树在云背后行走
拒绝它不肯移植的梦
除非掐断粮食的质问
掐断它忧愤此生的狂雪——
一个蜘蛛人在天空匍匐前行
如一件寒风的外衣
一张土色的脸
深吸一口气又埋下头去……(日出)
我在他的诗集中随意栽录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以说明在诗歌的表述中他表现的特点,他诗意的语言在暗喻,悖论,反讽的支持下,把不同的东西啮合起来;把直观的感觉变成思想的状态,也就是把概念变成思考以后的精神状态,通过诗歌的语言完成僵死语言的复活,这不仅是诗人的义务,更是诗歌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使用暗喻,悖论和反讽的诗歌语言可以说就是在诗歌语言的比喻下拟人化了。
我借用谌宁生的诗句,反复论述比喻(想象)在诗歌语言中的使用和特点,说明拟人化更能迅速接近读者的秉性。并不是说他毫无瑕疵;起码他如果在选择词语上再简朴一些,思想再亢奋一些,诗歌的表现力会更有美感,——因为大美是极尽简朴的艺术。
最后我们还回到荷尔德林和诗的这个问题上来;有人说荷尔德林对我们来说是“真资格意义上的诗人之诗人”;他认为写诗是人的一切活动中最纯真的事情。诗这种运用语言进行神思的活动,告诉我们诗歌最直接的本质就是;通过比喻的想象完成神思的效果!
是的;伙伴们!诗人的想象是通过比喻来完善的,“比喻是一种半明半暗的方法”,比喻是天才在诗歌里的唯一标志,亚里斯多德认为比喻是迅速领悟事物关系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诗歌创造性直觉必须具备的品性,既然是创造性就没有任何现成的事物拟或情感可以直接得到,因此在创造性的直觉中就包含着一个想象的自由生命。诗歌无论是暗喻还是直喻都是一种想象力的体现。想象通过比喻粘合诗人想要表现的所有不相干,彼此没有联系的东西,让它们在朦胧的状态给你一个完整的感觉。所谓综合的和魔术的力量该就当如此了吧!
置身于上帝的风暴中是我们的义务
你们,诗人啊,以敞开的生命置身其中
亲手捕捉那雷电中的闪光
在歌声之中,慈父般地
把神明的赠品传给人民
最后还用荷尔德林的诗句作为结束;让我们在神思的纯真中走向诗歌纯真的殿堂!让我们的诗歌从神思的宁静中接近文明的精神之花,而因为诗歌的纯真精神创造一个文明的世界!
——荒原易人2019-5-27于西安三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