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茂洲的头像

林茂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18
分享

《金黄田野》

南粤盛夏,骄阳似火。接到一个信息,我们立即出发赶赴夏日里的一场“金色盛会”。

这是韩江支流产溪河畔一片广阔田洋。眼前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炎阳高照,连片的稻田里,成熟的稻穗沉沉地弯下了腰,阳光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空气里氤氲着淡淡的稻香。收割机轰鸣着在稻田里往返穿梭,一片片金黄的稻穗被切割、脱粒、分离,隆隆的机声鸣奏着田园乐章。最先收割的是村里的种田能手阿刘的稻谷,开镰的信息就是他发的。他的早稻长得格外好,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往下垂,颗粒饱满,成熟早,他抓一撮谷粒放在掌上端详,上扬的眉梢,透现出满意的神情。大半年的辛劳,终于得到回报。

眼前这片金黄的田洋令人炫目,丰硕的收获令人欣喜。然而,前几年并非如此。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日,我和喜欢摄影的朋友驱车从产溪河口溯流而上,一路春游,一路拍摄。一踏入这处河谷小平原,即刻被这片宽阔平坦的田野吸引住了。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而过,远处的山峦像屏风拱围着这片河谷,多好的一片田洋!可惜,田地大多荒芜了,杂草丛生,荒地里间杂着零零散散的小块稻田和菜园,卑微但顽强地阻挡四周野草的疯长,仿佛战士守护最后的阵地。幸好,我们也看到复耕的迹象,不远处有手扶拖拉机在荒草中犁开了几丘荒地。经了解,当地正开始采取措施复耕。从那以后,这片河谷小平原成了我们探访的景点,每当季节变换,我们常来这里,用手机记录这片田野的变化,并认识了阿刘等几位当地农民朋友。

到了今年春耕时节,这片田洋的景象让人振奋。原先荒地包围小块水田的面貌倒了过来,大片水田把荒地压缩到边角地带,田野呈现了勃勃生机。村道右边连片水田里,一台大型农耕机正轰鸣着在耙田。村干部介绍说,村里搞土地流转,招来老板大面积承包农田,撂荒的土地大多复耕了。隆隆机声中,机械耙具在水汪汪的田里留下“8”字形的痕迹,仿佛在大地上谱写春天的乐谱。在一片耙好的田里,六七个脚穿高筒水鞋的农家大姐正在田里抛秧。她们一字排开,左手托着“秧盘”,右手在秧盘上一掰,抠下两株根部粘泥的秧苗,顺势一掷,啪啪啪地抛在水田上,手法娴熟,抛下的秧苗如泼洒的“梨花雨”,点点滴滴,分布均匀。经了解,她们是承包的老板雇来的当地插秧能手。在家门口打工,还挺不错。水田里,在阵阵“梨花雨”幻化下,一行行秧苗排列成绿色的方阵,仿佛是“诗人”在田野里书写绿色诗行。道路左边是阿刘的稻田,禾苗一片翠绿。阿刘几年前从城里回乡种田。他有点“与众不同”,干活总是走在季节前头,人家还在插秧,他插好的禾苗已经返青了;一般农户都说种田无钱赚,他却探索出盈利的“秘籍”:以增产赚钱,如果亩产比人家多一百斤,就多赚一百斤的钱,如果两百斤,就更盈利了。如何增产?他说一是下足肥,二是下足工,通过施足肥和精心管理来增产。果然,去年他种的水稻亩产比别人高出两百多斤。趁着春光,他正适时地给禾苗施返青肥。春阳下,稻田像一匹翠绿晶莹的绸缎。

春去夏来,季节在汗水的浇灌中成熟。眼前,田野已经从春天的翠绿演化成夏日的金黄。阳光火热,夏收场面更加火热。机械化效率就是高,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阿刘十多亩水稻很快收割完毕,开始缷粮了,他和妻子忙着装谷、运谷、晒谷,忙而有序。当金黄的稻谷从缷粮筒接入纺织袋的时候,阿刘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神情,一颗心终于踏实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辛苦只有亲历者才知道。据他介绍,今年雨水太多,不仅影响庄稼生长,而且六月连续的龙舟水还引发涝灾,韩江洪水爆发,作为支流的产溪河也发大水,田洋内涝浸水,眼看水位就要漫上稻穗,真叫人揪心。幸好,一夜之间洪水退了,老天眷顾,加之水利完善,水稻保住了,今天终于收获了。刚收割,产量尚未可知,据预测,他家的亩产有可能与去年持平。受灾情影响,能有这样的收成实属不易,而且由于今年他扩大种植面积,总产增加了。我们为他高兴,这是他舍得下本钱下功夫的结果。

收割机仍然在金黄的稻田中穿梭。在这片田洋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从丢荒到复耕的回归,从荒地变粮仓的演化。农耕,是生存的根基。自古以来,土地里的金黄,是天下的期盼。不论是“天子亲载耒耜”,还是农夫的辛勤劳作,莫不希冀从土地里获得这灿灿的金黄。粮安天下安。这金黄,是天下安定的底色,是端牢饭碗的从容。尤其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疫情反复拉锯的情势下,粮食生产更具生命意义。

车子离开了,而田洋里那一片金黄,依然在脑际灿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