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加善的头像

胡加善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5/01
分享

朋友,读书吧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读书更重要了。

念小学时,常常从大哥同学那里转借来的,无非是一些作文选之类的书。那时候家庭条件不怎么好,只能靠揩油读书了。

有一天,发现爸爸的帽子里垫着几张纸,(爸爸在新浦做工,头小帽大,垫上几张纸戴着合适)取出来一看,还是故事呢!我怕被爸爸发现,藏起来读。以后,每当爸爸把帽子取下时,我都会翻一番,咀嚼一下,然后又悄悄地放回去。

到了中学,同学大都来自四面八方,读的内容也多起来,有笑话、故事等。到了初三,我坐在最后一排,恰好旁边也有个书迷。他每天上课时都看课外书。有武侠小说、人物典故等。那时候盛行租书。同桌的书大都是租来的,早上租,第二天早上还,一次2角。白天上课时间同桌看,我负责放哨:1、有老师靠近时,我用胳膊肘抵一下,2、有些老师发现同学走神或做其他事情时会用提问的方式警告,我则负责提供答案。正是因为我对同桌的“关心”,同桌也对我格外关照。一本书看完了,他也不急着还,下午和晚自习的时间我就成了书的主人。正是那时,我领略了“书非借不能读”的真正涵义。

初三下学期,我从每周2元的菜金中节省出8角钱。每逢周末回家,就到小书亭买《小小说》(0.8元)。这也是我生平买的第一本书。后来我订阅了《作文成功之路》、《演讲与口才》,一直读到师范毕业。

读师范那会,学校要求学生选修音乐、美术、书法等。我什么都不会,按规定只能报名作欣赏班。每周四下午,我们有机会看录像:《三个火枪手》、《红与黑》、《简爱》等一部部世界名著鲜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室常常爆满,很多不是这个选修班的同学都加入进来了。

三年师范,有人学了三年琴,有人谈了三年爱,有人玩了三年,我则读了三年书。每晚7点30分《新闻联播》后,我便到阅览室,搜索着,阅读着。基本上选两本,一本就地解决,另一本第二天阅读。那时候读的多是文学类的书,也有历史或人物传记等。读师范一年级时,加入了校文学社,也向广播站投稿。中午吃饭时,自己的稿件伴随着音乐飘荡在校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参加工作前三年没忘记读书。随着家庭、工作,加上自学考试、弄的人晕头转向,渐渐远离了读书。

孩子上学了。

每逢星期天,孩子闹着去书店,偶尔翻翻,像遇到久违的好友。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阅读势不可挡。连云港教育博客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妻子说:“你看,跟学生似的,正儿八经。”

不管多么忙,都应该读点书,充实内心的空虚与迷茫。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无暇驻足欣赏周围的风景。但书不能不读,因为它可以净化心灵。

浏览博文也是读书的一种方式,发博写评论则是阅读内化的具体表现。正如吃了饭后溜达溜达一会儿,对自己身心大有好处。

朋友,抽空读读吧!

2015.05.13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