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学毕业季,老师让我们填档案,写到特长一栏时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就随意填上“写作”。后来每次想到这里都很心虚,除了中学时语文考试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念,进入大学后我就没有好好写过文章。
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想法:等我以后有时间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写成一本书。我也不例外,从高中毕业后我就非常想写一本关于中学时代的书,大学毕业后也想写出类似于《匆匆那年》之类的校园故事,因为学生时代总是有太多的美好时光难以忘怀。
大学时听说同班同学出版了小说、散文集,我无比崇拜,欣羡不已,能在有生之年以自己的名字出版一本书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啊!有时候突然有了灵感,一整晚都辗转反侧,甚至连小说的名字和大致框架都构思好了,想着第二天起来一定要一鼓作气写个几万字。然而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停留在思想和口头上,迟迟没有落实于行动,还总能找到一大堆借口安慰自己——今天太忙了没空写,明天还要写总结,周末要出一趟远门……
一直以来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以前经常在QQ空间发说说、写日志,后来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发图文,其实按照我的天性是巴不得天天发动态,一天发几条的,因为觉得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趣事趣闻,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生活点滴和自己的心路历程,但是又怕发多了会惹人反感,所以还是尽量克制了。进入新单位之前我的亲人朋友在耳边喋喋不休:“进入机关工作要注意言行,不要随便在朋友圈发动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朋友看来我总是太感性、太“矫情”,动不动发朋友圈,他们说我这几年活得就像透明人一样,每天事无巨细都要发动态,把自己的性格和短板都暴露出来了,一点神秘感都不保留,像个二愣子一样。每当这时我也不反驳,只是哈哈傻笑,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才苦口婆心劝我,或许他们说得对,但我还是会遵从本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自己喜欢的路。当然,也有朋友支持我的率性。比如有一次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同学突然给我发消息,问我怎么最近一直没有更新动态了,还说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刷朋友圈看我发的有趣动态,我说发多了可能会惹人烦,“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想看的人不看就好了,你又没逼着他看,想看的人你发的每一条动态我们都会细细品味。”是的,做好自己就行,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必瞻前顾后。
我不太会与亲人朋友之外的人面对面交流,可能是因为彼此不太熟悉,把握不好交谈的尺度,有时候一句话说出口自己会觉得尴尬不已,别人也会觉得难堪。因此我喜欢写作,因为有充足的时间斟词酌句,也不用担心言不达意。写完后在朋友圈分享一下,让老朋友们知悉我的近况,新朋友们了解我的性格特点,今后相处起来会更加轻松愉快。我尤其喜欢写人,那些重要的亲人、珍贵的朋友、甚至是有趣的陌生人,我都想记录在自己的笔尖。
除了撰写日常工作稿件,我也喜欢在闲暇之余写一些散文随笔,写完之后就往报社投稿,然后期待着见报。自从认识报社的霞姐以后,我写作更加有了动力。霞姐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姐姐,每次我晚上十点以后投的稿子她当天半夜看到了,都会及时给我逐字逐句审核编辑,然后发到发表。她说每次看到我的文字就想起了大学时代的自己,她觉得自己那时候很青涩,写的东西也很稚嫩。可能再过几年我回头看自己写的东西也会觉得稚嫩甚至矫情,但那又何妨,我不会因为自己成熟之后就否定以前稚嫩的自己。写字的时候其实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每一次对自己不同的回应都是一次蜕变和成长。
以前我想写书,可能更多是因为心里有一个作家梦。现在,我只是纯粹想写作,不为出版也不为稿费,只是通过自己的笔尖,默默记下与我擦身而过的那些人那些事,因为怕时隔多年会忘记那时那刻的重要情绪和感觉,现在趁记忆还新鲜的时候记录在笔尖,总好过垂暮之年再回首往事、寻寻觅觅。朋友们总说我过于念旧不好,还劝我不要总是背着回忆前行。我也确实想改变,因为有时候只有我沉浸在回忆里,而故事里的人早已经远去。所以这也是我喜欢写作的原因之一,通过文字背负以往的回忆,我就可以暂时清除“内存”,将旧时光珍藏在心底,继续欣赏新的风景,收集新的时光,编织新的回忆,人的一辈子最终无非是由无数的回忆编织起来的。
前段时间,我心血来潮开了一个公众号,打算每周至少写一篇原创文章,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写多久,没有给自己定下硬性数字指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到我的文字,但对于我来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能够承载自己的回忆就已经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