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庆泽华的头像

庆泽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1/18
分享

以书为伴

依稀记事时,我就在阅读中,当然那是一种被阅读,是长辈强加的。大概一周岁,奶奶将四房中仅有的一个男孩带到芜湖和老爷一起生活,然后送进幼儿园。用成年人的话说:就是受点管教,懂点规矩,实际上是好腾出精力来干其它事。大概是觉得幼儿园整天是嬉戏玩耍,抑或是望子成龙、望孙成才心切,放学回来后,开始教我识字了。那时没有卡通画片,更没有有声读物。印象中就是火柴盒大小的卡片,正面印着图案,反面是汉字和拼音,我就从太阳、月亮、猫狗和筷子碗开始了阅读。

稍微有点懂事后,我喜欢上了小人书,这是主动找书了。能够看上书,觉得比吃零食还高兴。及至年龄大一点,慢慢就看少儿读物,虽是囫囵吞枣,似懂非懂,但对书有一种特别的偏爱。一如高尔基说的那样:我扑到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老爷和老婶爱看书,他们家中那一大堆书,后来就成为我一本一本蚕食的对象。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造反派盛行扫四旧抄家,于是那些书就被运到江北,日后成为我的藏书。

成年后,一直没有什么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也不打牌不钓鱼不下棋,唯一的嗜好就是看书。曾有年轻的同事当面开玩笑:你这一生白活了!我只是笑而不答,话语虽是有点偏激,但多少也有点道理。

每天的傍晚,早早洗漱完毕,手捧一本好书,头枕床沿,就是最大的快乐。现实中的烦恼沮丧,通通离我而去,完全沉浸在书中所描述的情景中。有时徜徉于伏尔加河沿岸,感受着俄罗斯人的喜怒哀乐。有时领略泰晤士河水的波光粼粼,欣赏英国人始终绅士般的谈吐以及他们必喝的下午茶。当然,战争年代林道静和余永泽投身革命的经历,和他们前期的缠绵悱恻爱情故事也是令人神往。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唐太宗面对魏征的离世,发出的“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感慨话语。也知道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高大和雄伟,还有当初曾被人讥笑为怪物的来历。

平素喜欢安静,甚至喜欢孤独,但从未感到寂寞,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不受干扰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多少次,我为书中人物感动而感动,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读书入迷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真的应了一句老话: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

一直认为“齐眉举案”封建意识太浓厚了,也男女不平等。但秉烛夜读时,能有“红袖添香”,倒是人世间一大快事,其温馨的氛围增加了读书的乐趣,使人愈加爱书了。
立冬过后,喜欢拿上一本书,斜靠或是半躺在椅子上,置身于庭院中。午后的斜阳和煦地照在身上,使人懒洋洋的,心情惬意极了。能在理想的世界中遨游,使我倍感温暖。这也是当初选择一楼的理由。

由于平时一直是手不释卷,一件偶然的事情,促使女儿重新认识了我,也可以说真正懂了我。那是一次从学校放假回家,她告诉我刚刚参加了一场文史知识考试,有一填空题似曾相识,但最终没有答出来: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后面是十个小空格,要求在里面填上十个字。我不加思索答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女儿很诧异,紧盯着我的眼睛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笑笑:“你认为老爸整天只会悠闲地数着钱,轻松的打着算盘吗?完全不是,那只是谋生的手段啊!不工作不行呀!会没有饭吃。我是泡在书籍中长大的,屈原的《离骚》看过,司马迁的《史记》也看过,鲁迅先生的评论更是看过多次,自然就能随口而出了。这也是要求你从小多看点书的原因,知识必须靠平时的积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读书人向往的目标。现代社会交通发达,万里路很容易达到,而能够读完万卷书,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什么事情都不干,每天读一本,也要30年,况且一些大部头的书,一两天是读不完的。虽然一生读不完万本,但平时挤出时间多读书,还是能够做到的。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窃以为还应该再添上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