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樟树,深水潭,合起来就是樟树潭。
岸上:商行,客栈,酒肆,摊贩,青石板路,讨价还价,客来客往;埠头:洗衣女起起落落的棒槌声,放排工脸上流淌的汗水,纤夫粗犷的号子,不断跃出水面的白鲦,围在船边伺机出击的鸬鹚……随着一声沉闷的汽笛声,平静的江面上犁出一道道水波,一面白帆在夕阳里向东飘逝,渐行渐远……
走了,都带走了,连同那么些年来伴着樟树潭人心头的记忆和乡愁。
或许朱元璋真的在元兵的穷追猛打下无路可逃,狼狈不堪,藏进樟树潭的树洞里,躲过一劫。在他登基称帝后,知恩图报,封此樟树为王。
樟树潭离衢城十公里,地理位置非常显赫,是衢州的东大门。拂去岁月的尘埃,沿着滚烫的鹅卵石河滩,让我们一起走回樟树潭的峥嵘往昔——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势如破竹,为了曲阜孔圣人家园免遭洗劫,圣人后裔随帝南迁。但是临安实在太小了,只容得下核心的局部办,皇上就赐家衢州给孔圣人后裔。遥想当年,春光明媚,衢州知府胡唐老就是在樟树潭埠头夹道欢迎怀揣圣像的衍圣公孔端友的。
到了明朝成化年间,娘家在全旺楼山后的孝贞皇后,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归省亲,舟车劳顿。到了樟树潭安仁铺,衢州府文武众官跪成两排,在埠头恭候王娘娘驾临,山呼千岁,辇前马后,嘘寒问暖……
历史上发生在樟树潭的两次大事,对于樟树潭的描述都只字未提,但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人们争先恐后一睹这场圣、皇两家的饕餮盛宴。
清初的《康熙府志》也只寥寥数字记载樟树潭:“潭深不可测,长可十里。”
直至三百年前的桐城派先驱戴明世出现,雨夜访樟树滩(潭),区区四百余字的《古樟记》,果然“才气汪洋浩瀚”,极尽其妙,被遴选为今世高考试题:
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枝叶皆扶疏垂垣外……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
可惜南山先生行色匆匆,未在白天游览,不然定有美文描述樟树潭盛景。
还好,后来在嘉庆年间来了一位状元诗人赵文楷。他是太湖人,奉旨出使琉球(钓鱼岛属地),路过樟树潭,赋诗两首,让我们依稀梦见当时清冷绝尘的景色:
白板门前泊钓船,碧油滑笏著轻烟。
沙堤十里濛濛雨,恰似江南二月天。
夹岸梅花映水滨,白茫茫间碧粼粼。
分明一夜漫天雪,化作江南万树春。
看来当年樟树潭不但有大樟树,两岸还有十里梅花伴长堤,有着诗一般的意境:碧绿的江面上,停泊着几艘舢舨,笼罩在濛濛烟雨中;漫天纷飞的雪花落在两岸梅花上,倒映在宁静的湖面上,让人想起梨花盛开的春天……真是美极了。
世人只知徽商是儒商,翻开衢县近代史,才知道流寓在樟树潭的福建商人,不单义利兼收,同样崇文尚学。早在1906年,由闽商和当地乡绅从木材交易中提取的“学捐”,兴办了樟潭二等小学堂,高薪聘名师,见识高远,名闻遐迩。百年前就开设英语课,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到了民国时期,官方的《衢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樟潭市”为“衢县第一商市”,上通遂昌、江(山)、常(山)、开(化),下达兰溪、建德、杭嘉湖等地。
樟树潭不但是商贾云集之地,还是个英雄重镇。民国31年(1942),日寇沿浙赣线大举进犯衢州,为保卫衢州机场,国军利用大樟树做掩护,树上埋伏着狙击手,树洞里存放着弹药,在樟树潭徐八垅与日军展开了九天九夜的殊死搏斗。古埠旁的一位渔民,借着为日军摆渡之机,船至江心,掀翻渡船,让十六名鬼子全部葬身鱼腹。
樟树潭其实有广义狭义之分,周边的老辈人更愿意以老的樟潭区去理解樟树潭,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樟树潭辖区辽阔:云溪、车塘、黄家、高家、安仁、樟潭。而核心区域的人更愿意狭义地去说道,他们认为樟树潭包含三个村:上、中、下三个埠头。实际上樟树潭70年来,沧桑变迁,多次分分合合。在解放初两年里,这里曾经是衢县县委所在地;到本世纪初,正好一个轮回,回到原点,成了衢江区政府中心。
樟树潭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地处三江(乌溪江、常山港、江山江)之口,三江交汇后,在此合而为一成衢江,河道豁然开阔舒展,水势趋缓,到了下埠头下游,年复一年冲积成一个巨大的沙洲,河道又一分为二,上游则天然蓄水成潭。
据90高龄的老樟树潭叶元章回忆,他印象中樟树潭抗战以后的四十年代是鼎盛时期,那个时候有三个大码头,小埠头不计其数,木行有30多家,最有名的商行是慎昌木行和豫泰南北杂货店。从下埠头到上埠头,五六华里全是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两边店肆林立:烟酒店、布店、棉花店、花茶店、南货店,南面还有火车站,撑船的、放排的、看守的、捕鱼的,南来北往的客商,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总有五六千人。木排多时,从樟树潭埠头一直放至盈川。五十年代后期,陆上交通发展迅速,加上上游黄坛口、小湖南修建了水库发电站,繁华的樟树潭古埠一落千丈,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直到樟树潭作为衢江区政府,很多窄街陋巷已经无法适应庞大的机构运转,2016年,拆迁成为不二选择。
繁华过后,一地寂寞。如今的樟树潭只能看到清代建筑天后宫,江氏节孝牌坊,还有埠头上稀稀拉拉的几棵大樟树。据说衢江区文化干部曾建议保留樟树潭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这个提案既不会干碍发展的大局,又能保留樟树潭各阶段的历史印记,但后来不知什么缘故还是全拆了。
荣辱兴衰,变幻更迭。
时光的转轴悄然转动,多少往事烟消云散,多少岁月黯然褪色,但是,只要你身上流淌着樟树潭的血脉,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无论你近在咫尺,也无论你多么高贵,或者多么贫贱,那些属于樟树潭人特别的乡愁和记忆,一定会让你梦牵魂萦:也许她在衢江边的大樟树里,也许她在樟树潭的涟漪里,也许她在天后宫的戏台上,在林维雁家的牌坊里,在金仙岩的摩崖石刻里,在没日没夜滔滔不绝东逝的波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