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送瓜
文|瞿泽团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来临,奔走四方的人们期盼着一轮明月照亮着彼此久存的思念,憧憬着生活的祥和。人们都在此刻以不同的方式、相同的形式演绎着各自浓郁而简朴的情愫。
送瓜,是我老家湘西瑶乡黄溪口一带人们在中秋佳节时对新婚夫妇表达祝福的独特方式。
送瓜之前,一般要先确定村里有哪些人家是送瓜的对象。很多时候,是由村里几个年长者或者送瓜的具体组织者将全村先摸排一下,那些即将结婚的夫妇,有时新婚和刚生下小孩的人家也会被列入送瓜的对象。给结婚的人送的叫正瓜,没结婚的人送的叫毛瓜。
送瓜队伍大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大多由男人们组成,由村里的长者或有一定号召力的青年发起。然后按照要送瓜的户数多少和物品进行分工,主要确定到哪户人家去准备送哪些瓜,如果送瓜的对象多,那几个牵头的人就要一起协商,怎么分人员。全挤在一起去也可以,但绝对不能落下一户该送而没有送瓜的人家。如果落下的话,送瓜对象就会感到被人瞧不起,这在乡村是事关脸面的大事,极易造成家族矛盾,几个发起人对这是要负责任的。瑶乡的乡民都是很朴实的,就算以前有什么过节,在这一天也都会抛开旧怨,不记前嫌而欣然前往的。
送瓜不一定全是瓜,一般都是时鲜水果,如柚子、冬瓜、南瓜等等,有时还有柑橘。对于还未生孩子的,送瓜表示“送瓜得瓜,早生贵子”的意思,是一种祈福,也是一种祝愿;对于生了孩子的,这么闹腾一下也具有添财添喜、多子多福、人发家兴的蕴涵。
但是送瓜一般不是拿自己家里的瓜,大都是偷来的瓜,所以“偷瓜”也是瑶乡人民过节特有的一种风俗。
牵头的人要把送瓜的队伍进行集合,分配“偷”的任务,此时,明月高照,大地清朗,使“偷瓜”别有一番风味,也是大家最期盼的事情。
一般来讲,偷瓜只能偷一次,不能多偷,更不能偷来后当成商品进行买卖。但如果是准备去几家送瓜,那哪个偷的越多大家就越佩服他,他也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就算这时有人到哪个家里偷了瓜,那也是人家本领大,事后知道的主人是不能抱怨的,更不能谩骂,否则全村人都会看不起的。
送瓜一般瓜品得齐,至于瓜是否优良,这并不重要,接瓜的主人并不会在意这些,大家图的是一种乐趣和祝愿。
瓜偷好了后,大家要再集一次合,看每队的瓜都偷齐了吗,没齐就还要继续偷,或者在几队人马中进行调剂也可以。
到这时,差不多过晚上十点钟了,然后再买起爆竹,拿起瓜果,呵着吆喝,大队人马就朝着接瓜人家走去。这时的主人老早就把花生、糖果等小吃摆好了,一边笑呵呵地接过大家手里的瓜果,一边彼此寒暄着。
有时候一些调皮点的送瓜者会嘘毛火,会偷偷地溜到主人的房间,将瓜果直接往床上丢,特别是冬瓜毛刺比较多,那主人家就会有好受的了。还有些善于搞恶作剧的会把瓜掏空,然后往里面灌上水或泥鳅,再往人家床上一丢,哈哈,等到晚上主人睡觉的时候发现床全是湿的、脏的,但主人家是不会骂人的,只会笑呵呵地把“苦水”倒出来。
瑶乡人是非常热情的,尽管很晚了,但请大家留下来吃饭是不可或缺的,不然主人会认为看不起他家。饭菜自然不求怎么讲究,就是大伙送的瓜品,再加些主人事先早备的几道菜。当然,瑶乡的茅台——草麯米酒自然是不能少的。
这时,老老少少、女眷孩童都没了睡意,席坐一起,或猜酒划拳,或带孩聊天,好不热闹。大家对着明月聊着瓜田李下逸事,谈论今年收成几何,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人越多越闹的欢,主人家就越欢喜,越高兴。有时直至东方发白,大家好像还不过瘾,喝得醉醺醺的,临走了,才彼此拱手祝福,互表谢意……
中秋送瓜,平凡人不平凡的事,串成了那些璀璨美丽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