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7月21日怀化日报副刊
灯火乡村
■ 瞿泽团
20世纪70年代末,我出生在辰溪瑶乡黄溪口庄上——一个奇山秀水的地方。小时候,我很惶恐山村的黑夜。那年月,乡村的夜是真的黑,通常像个黑锅罩得密不透光,成排的大树好像摇曳不定的鬼魅。打我记事起,灯火如一种力量,一种希冀,占据着我儿时的梦境,催生出许多或酸涩或美好的遐想。
那时,乡村生火多用“洪江火柴”,虽然“国产化”了多年,但人们依然习惯叫它“洋盒”,这既有舶来品残存乡村社会的至深影响,也有中国科技仍然落后的缘由。不仅如此,那会儿还有洋锄头、洋钉子、洋油灯、洋盆、洋蜡之类的物件,“洋货”已深深浸透乡村生活,形成那一个时代抹不去的沉重印记。
在白天,农活是忙不完的,特别是“双抢”时节,乡民常常要忙到深夜。那时,茶油、菜油虽可以点灯,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有几家舍得用?闲暇时,乡民将一些不能用的杉木皮捡藏起来做火把。这种杉木皮火把,点燃不易,但火小耐燃,最为重要的是火苗熄灭,火星依旧,稍扇即燃,是夜行人理想的“灯火”。
记得当年,村里在园门口开会,旁边柱上就点起两把杉木皮火把。会后不久,我家和几户邻居分得一个打禾机、一头老水牛,集体牛栏也很快拆了。听父母说,之前分田也是这样情景。杉木火把见证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从此照亮了乡村的前程。
五六岁时,我们经常去村庄后山拾松树屎。松树屎其实是松树溢出的油,或软或硬,易燃易放,经久耐烧,但并不是每棵松树都有。若拾到松树屎,就捏成一个球,当作炫耀的资本,不到万不得已是舍不得用它来作灯火的。
那时候,夏夜的萤火虫也是儿时乐意追逐的灯光。看着那一闪一闪的萤火,许多回都忍不住捉来几只,沉迷地“研究”起来,引发出诸多美好的遐想。
后来,我家有了一盏马灯。这灯底座上可以装煤油,灯芯外面有个玻璃罩,可以遮风挡雨,最为神奇的是可以调控灯火大小。这于我们是最为实用的物件了。可是,三分钱灯五分钱油呀!那时煤油紧缺,自然是紧巴着用的。可以奢侈一点的是当年村里在仓库房办扫盲学习班“读夜书”。那时,我常跟随几个姐姐去那里。教识字的是村小一个老师,他通常将一盏马灯灯芯调得很长,灯火很旺,将整个黑板照得通透发亮,直到深夜散伙。
马灯家用还可以,大场面就显不够了。当时有一种难找的“气灯”。我所见过的,一次是晚上在邻村大礼堂看“大戏”,两边台柱上安装了两盏大灯,点起时不仅将整个舞台照得一清二楚,还将台下人们的脸庞也照得通红。还有一次是奶奶去世时,伯父不知从哪借来两盏气灯,好几个晚上大家就在“气灯”下陪着奶奶。
小学五六年级我是在隔壁村小读的,学校离家有两三里路,需经过一片坟地。那时晚上要跑通宿上夜自习,胆小的我对那段路格外害怕。我多么渴望能够有一把手电筒啊!可那时生活拮据,我根本就不敢向父母开口。六年级下期,父母终于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买了把手电筒,这让我无比兴奋。它不仅是我前行的灯火,还给予我胆量和底气,使我当年以很好的成绩升入中学。
再后来,邻村舅家先通了电。那年过年,我跟母亲去拜年,才晓得电灯是多么的稀奇——只要把那根绳子轻轻一扯,小小的灯泡便照亮了整个屋子,没有油味,未见烟尘,不怕风吹。
这种“稀奇”让村夜增添了许多生机和快乐,邻村的人们也开始跃跃欲试。伯父是党员,也是村主任,深深了解大伙儿的期盼。第二年,他便带领村民想尽办法拉通了电,他残废的那只手就是当年爬杆拉线时不小心摔断的。
通电后,村民确实高兴了一段时间。不过很快大家又有新的愁恼,因为这电真是“电老虎”。那时乡村没有节能灯,一个家里随便装几个小灯泡,开销就增加不少。多数人家只敢用泛黄的5瓦小灯泡,即便这样也舍不得敞开用。
在乡里参加工作后,我经常联村驻点,是小电灯照亮了许多风起云涌、惊心动魄的黑夜,陪伴我经历了农村税费统筹、农村调田、退耕还林、取消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等世事变迁,更亲见了乡村的情状逐渐好转起来。
再后来,节能灯开始进入乡村。许多村庄还陆续进行了农网改造,村民得到的最大实惠就是实现了电费城乡同价。一向节俭的母亲,开始用电煮饭、烧水,还叫我在家门口和路边茅房分别安装了路灯,给过往的行人提供方便。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我们村进行了并合,被列入脱贫攻坚扶持村。再回乡时,许多乡亲几年里建起了崭新的楼房,安装了各式各样的灯,将房子装饰得漂漂亮亮的,有的还在大门口装起了霓虹灯、彩色灯带,气派得很呢。村里道路随即也进行了硬化,沿途还布设了太阳能路灯,既环保又省电。后来,村里又修建了灯光篮球场。晚上,这边后生们生龙活虎打篮球,那边农妇们热情似火跳广场舞,人们矫健闪动的魅影沸腾了乡村的黑夜。灯火,是乡村的眼睛,漫卷了人间的烟火,见证着乡村的成长,也照亮着乡民富裕起来的这一路历程。
这几年,村里连续举办了四届脱贫攻坚春节联欢晚会,那舞台可谓是鸟枪换炮,赶起了“时髦”,精美的电子大屏幕和缤纷的霓灯,把大礼堂打扮得绚丽多彩,将台下张张笑脸映照得透红灿烂。乡民不仅沉醉在斑斓的灯火里,更沉醉在党领导下奋斗创新的幸福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