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净土
山峦在车窗外沿着蜿蜒的道路飞快地流动着,峰回路转,黔东南州雷山县白岩村的层层梯田在顷刻间映入眼帘。在茫茫的贵州大地上,散落着无数像白岩村这样的少数民族村寨。这些村寨璨若星辰、相似而相异,被连绵的群山抚慰着,被充满负氧离子的空气和洁净的泉水滋润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底蕴,却因交通闭塞、农业基础条件差等原因,难以摆脱贫穷落后的境况。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与旅游开发建设深入推进,许多深藏在大山中的民族村寨得以像退潮后的礁石般袒露出来,将自身的神秘与秀美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白岩村在上级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修缮及新建了一批乡村民宿、种植基地、乡村影院、乡村书屋、烧烤露营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开展蜡染体验、苗绣及手工体验、稻田抓鱼、芦笙演奏、农业观光等旅游活动,得到美国探索频道、综艺频道“英雄会”综艺节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自2019年以来,白岩村荣获“中国乡创地图产业扶贫最美乡村”、“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个称号,成为贵州省又一绝佳的旅游胜地。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常到乡村考察。比起被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所围困,我更喜爱在大自然的青山绿水间徜徉。此次随贵州省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赴白岩采风,一路上,我的脑海中萦绕着多年来与诸多村寨邂逅的回忆,萦绕着那些巍峨的高山、广袤的田野、平整的茶园与安然流淌的河流……如今,我又邂逅了白岩,这座被梯田围绕着的村寨,平静地坐落在苍翠的深山中,拥有着无数鲜活而生动的景致。要用怎样的笔触,才能全然地描绘出白岩这片未曾被都市喧嚣与商业化气息侵染的土地?
梯田稻香
白岩村在苗语中称为“怎留”,意为“梯田层层又大又宽的地方”,也因此得名“梯田托举的村庄”。村寨修建在梯田前方,此时正值夏季,杨梅刚落,稻谷长势正旺。清风拂过棋盘般的田野,阵阵稻香不住地飘来,沁人心脾。梯田从山下延绵到山上,色泽深浅不一,其间错落点缀着松树与民居,其上是茂密的森林,颇有《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之感。在梯田下方,一条河流碧绿似翡翠,如巨龙般缠绕在村寨与群山之间。同行的友人说,若是没有这条河流,恐怕这里的景色将黯淡不少。潺潺流淌的河流,给梯田、村寨注入了勃勃生机。
谈到巨龙般的河流,我联想起在这座村寨里,自古以来流传着一个仿佛来自宫崎骏电影的传说:两条白龙化作白色的岩石,栖居在村寨后方的森林里,庇佑着一方水土。一些懒惰的村民将森林砍伐,白龙失去了庇护所,导致天气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得知此事后,村民们重新植树造林,保护好山中林地,白龙这才归来,继续庇佑村寨粮食丰收。白岩村以白龙化作的岩石而得名,以白龙守护村寨的传说为信仰,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敬畏鬼神,展现出少数民族古朴的生态观。
白岩这碧水青山,何尝不是祖祖辈辈在生态保护上辛勤努力的成果?
自然的神灵庇佑着白岩村,白岩村长久地汲取着山风雨露的润泽,出落得楚楚动人。一来到这座村寨,我便感受到这片山水的灵性,那是一种能够平复人心的静谧氛围。自然万物本就是有灵气的,在每一片带着露水的叶片上,在每一丝清凉的山风中,在每一缕草木气息里,在每一片温暖的阳光下……自然之灵寄居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等待着被那双敏感的眼睛发现。
梯田、深山与温暖的气候为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在村里走上一阵,便可与诸多有趣的动植物打个照面。黑弄蝶张开翅膀停在窗棂上,草蜥在叶间驻足,忽而被过往的人惊走。跨过一处台阶,见一只蛛蜂摆弄着一只被麻醉了的蜘蛛,想将它拖到巢穴里产卵。石缝里铺垫着柔软的苔藓,藤蔓类植物默默地铺满了一整面墙,琼花、翠云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野草,静静地生长在田埂边。人与自然以一种互不干涉的方式和睦共处,和谐共生。
行走在蓬勃的稻田里,穿行在茂密的林荫下,心灵也被洗涤得纤尘不染。听闻白岩村的稻田中饲喂有鱼苗,可让游客体验稻田捕鱼,心生向往。然而,这个季节稻田中的鱼儿尚未肥硕,稻花鱼需在稻子丰收后才可捕捉,只好到村寨附近的郎德苗寨参观稻田捕鱼体验点。在这里,人们踏入浑浊的稻田水,拿起竹篓,看准后向水里一扣,就能把潜藏着的大鱼收入笼中。对于长久地注视着手机和电脑显示屏的疲惫双目而言,在大自然中采摘果蔬、捕捉鱼儿、体验各种农事活动,便是绝佳的疗愈。在这个人世间,最宝贵的事物往往是免费的,譬如这山间的阳光、微风、清泉与大自然赐予的万物。来到白岩,人们如释重负,开心地大笑、三五成群地拍照,把生活的压力和烦恼丢在一旁。人本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即便脱离了大自然的怀抱,在城市居住,骨子里依然保留着亲近自然的天性。大山里的村寨,使人们得以从繁重的工作中暂时挣脱出来,感受生活原本的舒缓与美好。
我在白岩的梯田间流连,久久不忍离开。用手机拍摄,只能带走几张照片。唯有将此刻的感受寄放在文字里,顺着时光的足音,漂流到更远、更广阔的天地间去。
苗寨村居
走进白岩村,随处可见一栋栋保存完好的苗族传统民居及乡村民居。在我走访的一些村寨里,传统民居在乡村改造中被破坏,改建后村寨的建筑风格整齐划一,遍地是千篇一律的“乡村别墅”、“小洋楼”,失去了村寨建筑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白岩村及周边郎德苗寨的建筑尚未受到乡村建筑风貌改造的影响,传统的木质建筑、三合院、苗族风情的吊脚楼与石板墙被很好地保留下来。漫步其间,鸡鸣声声入耳,民居木墙外堆放着一捆捆柴禾,青石路旁石墙的缝隙里塞满苔藓,一只麻雀忽地从屋顶的青瓦上振翅而飞……这是少数民族村寨本应具有的氛围。
在一栋栋朴素的村居里,寄放着苗乡人民历代相传的乡音乡情,寄放着白岩村民深藏在心底里的故土情结。
在一些乡村的建设与改造中,人们付出了很大的成本,殊不知,过多的、错误的开发建设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破坏。白岩村的建设符合“无为之治”的保护理念,使之得以留存着原本的村容村貌,留存着耕种的传统文化与苗族特色文化,将最淳朴的一面展现给这个世界。通过一系列开发建设,这座以苗族聚居为主的贫困村借助脱贫攻坚扶持,获资千万建设了一批民宿及旅游服务区,成立梯田部落旅游专业合作社,招聘村民投身民宿服务产业,形成村民共同运营、每年每户分红的产业机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白岩村在村民们辛勤的劳动下,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巨变。过去贫困的村民们如今富裕起来了,村寨的独特魅力也被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开发起来了。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途休息时,我们坐在村中老屋里,看到村民拿来一篮新鲜的蔬果,番茄、辣椒、茄子色泽鲜亮诱人,我不由得在心中吟诵起诗句。来到白岩村,仿佛走进了古典诗词里那个悠然的、远离世俗纷扰的乡间。在这里,我寻得了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归园田居”生活。
白岩秀水
白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里的水。我惊诧于,这里的水竟是如此纯净而灵秀!村寨前河流的水是那么碧绿,几乎可与荔波小七孔相媲美,毫无工业污染的痕迹。在村中有一汪山泉,水质甘洌,可直接饮用。泉水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好似漂浮在空气中一般。藻类植物在泉水底部自然生长,形成神秘图腾般的图案,引人遐思。
在村后有一片河滩,水深至脚踝,水底的卵石与水草清晰可辨,细小的鱼儿徘徊在石缝间。前段时间读《卵石之书》,被书中五光十色的卵石深深吸引。这次顺带捡回几块卵石,颜色各异,上面布满纵横的纹理。河滩上人流如织,大人带着孩子戏水、捕捞鱼虾,尽情享受在炎炎夏日里戏水的清凉。
刚到河滩处,一场骤雨袭来,打断了我们前行的步伐。进山即遇雨,漫天的雨水亦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河滩的水在雨滴的冲击下泛起点点涟漪,檐下雨水如丝般滑落,滴滴点点,奏起一段愉悦的旋律。在河滩后方的大山中藏着响水岩瀑布,因丰水期瀑布水流声极响而得名,是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最壮观的瀑布之一。瀑布白水激荡,自草木苍翠的山岩上悬垂而下,好似洁白的丝绢,好似轻盈的梦境……待时间充裕,还想再到白岩,尽兴欣赏这美不胜收的景致。
河流、山泉、河滩、瀑布、落雨……我在白岩遇见了水的各种姿态。白岩秀水宛由天降,赋予了这座村寨灵动而温润的秉性。
山间云雾
结束了一天的采风,我们乘车返回雷山县城。雨停了,乌云渐渐消散,天际间铺陈着棉绒般的云絮,日光在云层中熠熠地亮着。车在山路上行进,透过车窗,忽见缥缈的云雾在远山间升腾而起。雾留在山脚,云挂在山腰,团团云雾在崇山峻岭中洒脱地游荡着。
见识了白岩雨后的云雾,又得知在清晨时分的白岩,常能欣赏到云雾缭绕的景象。飘渺的雾气从群山中升起,将白岩村密密地包裹起来。重重峰峦与沟谷浸泡在烟雨蒙蒙的乳白里,宛若海面上若隐若现的岛礁。待到浓雾的潮水褪去,群山的柔绿便全然地展现出来。微风羞赧地拉扯着雾气的衣角,不愿让它被突如其来的阳光驱逐出境。这是在大山深处的独有的奇景!置身其间,你或将感到自己与万物全然地融为一体,感到内心深处难以言喻的激动与震颤。正如爱默生所言:“当我变成一只透明的眼球,将自然和万物都纳入其中,我便无需要再向外界探求,因为我已成为万物的一部分。”倘若能获得这种玄妙的体验,这场采风旅行也就彻底完满了吧!
离开白岩村,有收获,有遗憾,有不舍。无论世界作何变化,愿这座小小的村寨永远安宁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为世间留存一片祥和闲适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