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
在中国,有谁见过放着堂堂的县长不当,去做一个普通的校长吗?
还真有。七年前,任职不到两年的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副县长钟子俊,毅然辞去职务,做了一个普通中学的校长。这在中国官本位仍很盛行的阶段,恐怕是绝无仅有。仅凭这一条,钟子俊就很不简单。
他来的这所学校,虽贵为自治州一中,但因地处边陲少数民族聚集区,基础相当薄弱:场地狭小,满眼荒草;校舍破旧,设施落后;机制不顺,人心浮动。他还在县长任上时,就曾听过该校的传闻:某天州长接到报告,一中有13名教师不辞而别。州长急了,赶紧从县属中学调集教师救急。也许是为了挽救这个一中,州里才面向全国,通过竞争招聘校长。
钟子俊似乎成竹在胸,在胜出后便迅速出招:对外,采取校企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对内,进行全方位改革。推广全员合同聘任制,实行年级分部主任负责制,创新教学测评体系,实施走出国门战略,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如清华大学、麻省州立大学等合作……几年下来,学校规模与生源都扩大了数倍,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考生渐渐问鼎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大学,其数量年年递增。钟子俊成功了,成了当地乃至全云南省教育的一面旗帜。
中国有上百万校长,每个校长背后都无数生动的故事。钟校长的故事,更是意味深长。他自打饭碗,置之绝地而终于后生。我们天天喊素质教育,难道不是期望未来有一天,学生们能有这样的素质?不仅有胆魄而且有能力迎接这种挑战?
一位叫布迪曼的外国人说过: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限于世俗和生存环境等影响,生活中的多数人还做不到这一点,然而钟子俊做到了。从他的精神世界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本质的坚定。他的内心有一种独立的意志,当机会来临时,就毫不犹豫地去一搏。这其实是人生最光彩的一幕。不能说一个县长就不能展示自我的光彩,而是他觉得一个校长更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比适合更重要的了。而这种适合的机会,一生可能仅此一次。尤其是充满着各种诱惑时,人往往迷离彷徨,失策于安逸求稳之中。然而,钟子俊抓住了。在这里,他改变的其实不是学校,而是无数人的命运;影响的也不是虚妄的名声,而是无数人的生命质量。他在成就一代代风华正茂青春少年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自己的生命张力。
无撼的人生是不多见的,钟子俊校长可能是个例外。
(本文首发于《21世纪校长》2008年10月号)